经椎弓根植骨在伴有骨质疏松的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经椎弓根植骨在伴有骨质疏松的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ID:9565774

大小:5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2

经椎弓根植骨在伴有骨质疏松的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_第1页
经椎弓根植骨在伴有骨质疏松的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_第2页
经椎弓根植骨在伴有骨质疏松的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经椎弓根植骨在伴有骨质疏松的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经椎弓根植骨在伴有骨质疏松的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作者:曹治东,李邦春,苟景跃,邓志龙,张奎,胡建华,田开熙,晏伟【摘要】[目的]评价经椎弓根植骨在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病例回顾分析,根据影像学及神经功能结果,比较单纯后外侧植骨与复合经椎弓根植骨的术后即时及随访1年半以后的临床效果。[结果]2种术式的术后即时效果无差异(P>0.05),椎体前缘高度均恢复达92%左右,Cobb′s角下降约12.5°。但晚期效果复合经椎弓根植骨远较单纯后外侧植骨好(P<0.01),单纯后外侧植骨随访1年半以后椎体高度及Cobb′s角的矫

2、正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8.1%/6°),并有39.3%的内固定并发症率,而复合经椎弓根植骨未发现明显的矫正丢失及内固定并发症。但最终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经椎弓根植骨不但能复位骨折,重建椎体高度,更能提供脊柱即时及晚期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并发症,特别适合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关键词】经椎弓根植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重组异种骨 伴有骨质疏松的脊柱骨折治疗的原则为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关键在于确实有效的植骨融合,目前植骨方式较多,但尚无一种绝对令人满意的方法。本院早期主要采用后外侧自体骨植骨的方式,自2000年开始采用经伤椎椎弓根隧

3、道于伤椎椎体内植入复合BMP的重组异种骨。本研究拟通过病例回顾,比铰2种植骨方法在伴有骨质疏松的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效果,以利临床选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单纯后外侧自体骨植骨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1~86岁,平均56岁,根据脊柱骨折的Denis分类[1],A型5例,B型15例,C型1例,D型6例,E型1例。术前侧位片测量:Cobb′s角17.5°(8°~25°),伤椎压缩程度60%(50%~80%)。术前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9例,C级12例,D级4例。后外侧自体骨植骨+经椎弓根植骨组25例,男16例,女

4、9例,年龄40~89岁,平均60岁,Denis分类,A型4例,B型15例,C型1例,D型5例,E型0例。术前侧位片测量:Cobb′s角18.5°(10°~28°),伤椎压缩程度60%(50%~80%)。术前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8例,C级11例,D级3例。人工骨为天津中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复合BMP的重组异种骨。  1.2手术方法  1.2.1经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及后外侧自体骨植骨病人取俯卧位,以压迫平面为中心显露棘突、椎板和上、下小关节突,首先定位找到病椎上下位正常椎体的椎弓根,按“人”字嵴方法定位并安装椎弓根钉及连接棒,撑开

5、复位伤椎,若有脊髓神经受压则同时行椎板切除减压,最后行横突及关节突植骨或椎板植骨(椎板未切除者)及安装横连接。  1.2.2经伤椎椎弓根隧道植骨:找到伤椎未骨折一侧的椎弓根,同前定位进针,使入钉角度与矢状面夹角可稍大,达20°~25°,尽可能保证螺钉贴近椎弓根外层的皮质骨,经钉道用小号髓核钳经椎弓根安全区方向推扩使隧道直径达到约6mm,并使用角度匙经隧道撬拨伤椎椎体复位,再经骨通道植入重组异种骨条至病椎上,并将其压紧,双侧共植入约2g,同时也在两侧横突及关节突或椎板植骨。术后常规冲洗切口,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术后卧床4~6周,腰围保护3~6个月。  1.3

6、术后随访  所有病例均采用X线片及CT评价。采用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s角的矫正度及矫正损失、内固定并发症率评价术后效果。  1.4统计分析  Cobb′s角的矫正度采用t检验,其余检验均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术后所有病例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及术中医源性神经损伤。第1组术后平均随访20.5个月,第2组术后平均随访18.5个月,第1组术后1周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达到92%(75%~95%),比术前平均多32%,Cobb′s角度均<25°,平均6°,比术前平均下降11.5°。术后1年以上随访发现伤椎前缘高度从术后1周的35mm降至30mm,平均丢

7、失8.1%,Cobb′s角从术后1周的6°增加至12°,平均损失约6°。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5例A级中有1例达到B级;15例B级病人中有2例达到D级;6例达到C级;1例C级病人均达到D级;6例D级病人基本恢复正常。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螺钉松动,4例出现断钉情况。  第2组术后1周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达到93%(80%~95%),比术前平均多33%,Cobb′s角度平均5°,比术前平均下降13.5°。术后1年以上随访发现伤椎前缘高度、Cobb′s角均无明显改变。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3例A级中有1例达到B级;8例B级病人中有2例达到D级,6例达到C级;11例C级病人9

8、例达到D级;3例D级病人基本恢复正常。无1例出现内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