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64060
大小:5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2
《教师观的转变-师范教育和教师教育的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师观的转变:师范教育和教师教育的视角教师观的转变:师范教育和教师教育的视角一、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变 (一)师范教育和教师教育的本质 以《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为代表的各种教育工具书,大都把师范教育定义为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培养和提高基础教育师资的专门教育。包括职前教师培养、初任教师考核试用和在职培训。但在我国,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形式上看,我国师范教育主要是教师的职前教育;从内容上看,我国的师范教育主要侧重于所教学科的专业教育;从办学模式上看,师范教育采用的是独立的办学模式,教师一般是由师范院校培养。[1] 而教师教育的内涵则可以概括为:整体性、专业性、开放性和
2、终身性。整体性是指教师教育培养是一个职前、入职、职后一体化的过程;专业性是指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开放性是指教师教育的培养方式是开放非定向型;终身性是指教师教育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2] (二)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 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趋势要求教育作出相应的改变。除此之外,我国师范教育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对其进行改革才能保证我国的教育事业更加健康顺利的发展完善。 从世界的发展潮流来看,世界各国正在进行或者已经完成了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过渡,我国的师范教育要发展,就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必须转向教师教育。 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
3、转变的表现: 1.培养模式。在培养模式上,要由师范教育的单一的职前培养转变为教师教育的职前、入职、职后一体化的模式。传统的、封闭的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容易造成教师职前、职后的脱节,教师要从一次受教、终身受益的思想中解放出来,不仅要在入职前接受良好的培训,而且要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学习。只有这样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2.体系设置。在教育体系上,要由单一的、封闭的体系转变为开放的、多元的体系。传统的师范院校的体系设置是独立的、封闭的,而.L.且非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做教师相对师范院校的学生要难很多,这样就把一批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优秀的非师范生阻隔在了教育界的门外,
4、这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而教师教育则不然,教师教育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和法律保障,使得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拥有和师范院校学生的同等的竞争机会,这样就吸引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进入教育行业,而且将会给我国的教育事业注入许多新鲜的元素,促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更加有活力,更加健康和完善。 3.课程设计。在教育内容设置上,由师范教育的老三门转变为教师教育的符号课程改革要求的新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传统的老三门早已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新型的教师也不是只要学会简单的教育学、心理学及所教学科的知识就可以的,教师必须要树立新的学生观、知识观、课程观,并完成自身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
5、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科课程的开发者。这就对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教师要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师范教育的教师观:知识型教师 在传统的师范教育体系中,传道、授业、解惑是千百年来对教师职责的一个形象而深刻的概括,而这也是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公认的教师应当尽的责任。具体说来,这种以传递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教师即知识型教师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教师标准 1.传递知识。自古以来,我国的教师就是以传道授解惑者自居,这也是大多数中国人对教师的要求。数千年来,是否教会了学生掌握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已经成了衡量一个好教师的最重要的标准,而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也成为他们是否学的
6、好的标准。殊不知,这种评价方式抹杀了多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最后逐渐沦陷到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误区中。 2.主宰课堂。从汉朝甚至更早的时候,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等观念早已在无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无论老师说的对或错,学生是不应该反对或提出异议的,学生只需要听取老师所讲的,然后记住,这便是中国人所普遍认同的学习态度。学生在课堂上是不应该质疑教师所讲的内容、所说的话的,否则,便有对老师不尊重的嫌疑,而这是不被人认同的,甚至是要受到惩罚的。 3.执行教材。[3]传统的儒家思想决定了教师的职责所在就是传递先圣们遗留下来的知识的精华,而不管它们是否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他们必须保
7、证这些知识无论腐朽抑或有借鉴意义的,都能够完好的保存下来,并一代代的传递下去。 (二)教学理念 1.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教师的工作决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它同时也是知识创新的活动和过程。按照现代建构主义的观点,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知识本身也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创造的,所以知识的获得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是教育教学活动已经由过去比较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转变为一种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和研究的活动,这就使得单纯注重知识的获得这种理念不能适应这个转变。 2.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