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科课堂科学创新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论工科课堂科学创新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ID:9562418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2

论工科课堂科学创新与人文教育的融合_第1页
论工科课堂科学创新与人文教育的融合_第2页
论工科课堂科学创新与人文教育的融合_第3页
论工科课堂科学创新与人文教育的融合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工科课堂科学创新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工科课堂科学创新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论工科课堂科学创新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当前世界各国都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高教改革的一个重点,特别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1]。但是,在我国的一些工科院校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占有绝对的优势,忽略了综合素质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陶冶,导致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严重分离[2]。我们所培养大学生既有专业知识不足的缺点,又缺乏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因此,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应并重发展,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  人的创新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可以通过教育培养和主观努力锻炼进行开发。工科课堂中蕴藏着丰富的可开发的人文因素

2、,科学与人文可以有机融合,既使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又能使学生及时了解人文社会的新进展和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使高校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但是,许多高校在人文教育的内容设计上追求丰富多样而忽视协调统一,很难将人文素质教育与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3]。人文教育处在即兴发挥、随意点缀的状态,缺乏有目的、有计划的充分挖掘[4]。综上所述,如何在工科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以流体力学课堂教学为教学改革实践基地,探索一条将科学创新和人文教育相结合的道路,消除工科理论课堂上弥漫的繁冗气息,将科学的、新颖的教学理念引入课堂,通过深入挖掘创新素质教育中的人文因素,建立科学创新与人文教育协调统一的融合

3、理念,最后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以不同的传授方式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意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活跃、富有吸引力的人文环境,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科学与人文的融合理念  一般来说,现代工程师素质结构的精神层面应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科学是一种动态活动,把科学活动的结果(知识)和探究科学活动的过程(研究)有机地统一起来,把科学真理和求真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能使学生更深切地认识科学真谛,从更广泛的人类活动背景上把握科学本质,培养科学的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随着人才市场对毕业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在校本科学生也渐渐认识到具备上述能力的必要性,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课

4、外科技创新等实践性活动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校方也提供不同形式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很多毕业后的学生认为,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教师都能通过专业课的教学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持续终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在专业教学中就开始培养,自主学习对于自主确立目标、自主搜寻资料、自主选择方法、自主解决问题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自主学习或曰自主地获取知识,是一种众多要素综合发生作用的能力,而人文要素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上述理念,在流体力学的课堂教学中增加人文因素,以不同的传授视角与传授方式进行人文课堂的教学改革。  二、人文课堂的改

5、革措施  (一)古代哲学思想与现代科学的碰撞  哲学思想与科学研究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先进的哲学思想可以引领创新思维。在流体力学的课堂上,作者尝试了将古典哲学与现代科学进行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哲学思想与经典理论的互相呼应和协调统一,使他们通过人文素质的提升积蓄能量将来攀登更高的科学高峰。  例如,在讲授能量方程物理意义时,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论证和推导得到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的结论之后提问:在中国古代就有人提出了这样论断,请问此人是谁?等待学生讨论之后,教师给出答案《老子》中写道: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触摸)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此时教师给予解释。  

6、接着又提问:还有三个中国人在2000年后提出了与之惊人相似的论点,此人是谁?回答:华裔美国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在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奖的CPT对称原则。他们的一位同事吴健雄证明了他们的预言是正确的。古本文由.L.收集整理今的哲学与科学在此时碰撞了,教师可以继续解释:视之不见相当于空间属性,因此夷就是P;听之不闻与声波有关,也就是与速度有关,是时间属性,因此希就是T;搏之不得说的是本身的特质,因此微就是C。这三个参数分别不符合对称的原则,必须和在一起,也就是混而为一。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将科学创新与经典理论和哲学人文统一起来,不但扩大了本科教学的知识面和学生的视野,同时将专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

7、目标与教育总目标相一致化了。  (二)课堂设疑和讨论  通过课堂设疑引导学生形成质疑、解惑、去伪、求真的思维,训练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人文精神。此时,专业教育通过严格的科学训练方式提出问题、大胆假设、反复验证,完成科学知识学习、科学能力训练和科学精神培养的过程,在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思考、实践科学探索,就是最好的人文教育。  例如,在讲解能量方程之前,教师进行了课堂演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