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台湾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视野

近十年台湾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视野

ID:9558554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2

近十年台湾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视野_第1页
近十年台湾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视野_第2页
近十年台湾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视野_第3页
近十年台湾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视野_第4页
资源描述:

《近十年台湾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视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近十年台湾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视野近十年台湾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视野 【摘要】本文回顾了1990至2001年间台湾学界在新闻传播学教育领域的研究后发现,与大陆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相比,台湾学界的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呼吁回归大学教育所应承载的人文精神;二在重要性上将传播学教育提升到与学科建制和学术研究水平紧密相联的高度;三理论视野开阔,大量借鉴教育学、认知科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积累。本文拟总结、再现这些独特的视野,提取其观点和思维模式,以资大陆学界参考。  【关键词】台湾;新闻传播学教育;通识教育;学科建制  .L.  [作者

2、简介]陈静(1980-),女,汉族,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上世纪的最后十年,对于大陆和台湾的新闻传播教育界而言,无疑都是个充满速度和激情的时期。首先,大陆新闻传播教育界在这十年里亲历了两次本学科地位的提升,目击教育规模的急速扩张:新闻学类专业点从1994年的66个增加到1999年的124个(陈昌凤,2006,p105);同是这十年里,台湾陆续成立了多达49所新闻传播相关系所,占现今总数近七成(翁秀琪,2001,p41)。  在学科发展的快车道上,双方各自都在不懈地总结、反思和展望自身的状况,探讨辩论,热闹非凡。至今,大陆学界

3、在这个主题上依然保持着旺盛的话语生产。而当台湾学者翁秀琪2001年写下总结性文字《台湾传播教育的回顾与愿景》之后,台湾学界内新闻传播学教育的相关讨论进入了相对的寂静期。其因为何?笔者以为,台湾之寂静乃源于其优秀完备的学术研究有效地应对了现实的挑战,并通过知识群体内良性的学术积累得以延续和发展。大陆和台湾除在同一时期经历学科教育高速发展之外,还有诸多共性,如:同属华语社会;高等教育模式与美国相仿;嫁接而来的传播学受到美国实证主义的巨大影响等。故尔,本文拟引介1990-2001年间台湾学界在新闻传播学教育领域的研究,总结其独特的视野,提取其观点和

4、思维模式,以资大陆学界参考。  本文所依据的台湾地区的研究公民意识,培养健全的公民。陈世敏(2000)在探讨如何架构新闻传播学的入门课程时指出,入门课的结构首先取决于对大学功能的认知。他首肯大学之最基本哲学为学术研究,呼吁传播学通识化或回归知识本质。  面对极大促成新闻传播教育新兴之貌的新传播技术,台湾学者能冷眼观之,警示教育界若过分追逐且被动适应技术发展,很可能会因传播科技类课程的空间挤压,逐步放松通识教育的规范,长此以往新闻传播教育将沦为短期职业训练班(马成龙,1999,p176)。林文刚(1999)则忧心忡忡地撰文《论传通教育课程内的传

5、播科技:一个浮士德的交易》,引用多方资料分析预测传播科技引入新闻传播学课程后可能使学生、教育机构以至整个社会付出的代价。作者以美国纽约某大学传播学系的经历为例,描述了该系原以人文通识教育为主,后来为吸引更多生源斥资建立新型传媒中心。后十年间,入学人数虽猛增,但经由传媒设施吸引而来的学生几乎只对实务训练感兴趣,对通识教育不闻不问。在整个社会层面上看,引入传播科技后,可能会造成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深而言之,传播科技有其特有的认识论(波兹曼,1985),本质是一个特殊的符号系统,它规范着使用者对世界的认知。现今充斥影像和音乐的多媒体技术属表意符号系统

6、,偏重感情上的感应和认知,轻逻辑、理性和分析性思维,而后者乃人文教育之根本批评性思维之必需。  新闻传播学除了在教学上需重返大学教育的基本理念之外,对于作为人类卓越知识之凝聚的通识教育又能否有自己的贡献呢?对此,学者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在1996年《新闻研究》第53辑的编辑部手记中,编者呼吁教育界借鉴欧洲大学的经验,将传播学吸纳为大学通识教育和公民教育的一部分,将新闻传播科目广泛地纳入其他学科和教育层次中,使之走出大学殿堂,走入社会,增加学科能见度。陈世敏(2000)更是殷切希望通识化能成为新闻传播学入门课的深层关怀,它的内涵包括:其一,在思想

7、面上统摄实用、诠释、批判的思想,扩增学科的知识史范围;其二,在文化面上重返自己社会的日常生活,寻回生活的社会意义和人的主体性,重建中国社会的人观。(黄应贵,1993)    新闻传播学教育与学科建制    新闻传播学教什么和怎么教,在台湾学者眼里,不仅仅是与学术研究相对的教学上的问题,实际上,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先清晰地界定传播学是什么;教育的结果除了造就合格的传播人才之外,更要能够推进学科学术正当性的建立。我国大陆因特殊的大学建制方式,学科的正当性长久以来鲜受质疑。然而,学术正当性已成为本学科的原罪。若欲学科有长足的发展,不能不时时思量

8、如何改观此番局面,以期学术研究之强化,学术社群总体水平之提高。所谓生于危难,死于安乐可为警示。  为了改善此新兴学科缺乏学术正当性的现状,台湾学者除了更多地从事现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