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44276
大小:5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浅议基础教育阶段中国哲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议基础教育阶段中国哲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浅议基础教育阶段中国哲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一、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习近平同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高度重视,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习总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
2、发,为我所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必然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青少年教育的重要资源。学习接受中国传统文化要趁早,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系统化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重要措施之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重任。教师应在课堂多给学生提供机会接触传统文化,加大对少年儿童课外阅读的引导和辅导,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传统,提高文化素质,重塑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品质和道德文化精神。 (二)教育自身特点对中国传统文
3、化在基础教育的选择 传统文化教育越早越好,适当的教育形式会事半功倍。传统文化的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从孩子抓起。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中国几千年的教育,也证明了这一点。目前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学生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缺乏爱心、不尊敬长辈、合作与分享能力差、遇到困难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面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小学时期开始的基础教育应当让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占据相当的内容,从小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思想文化价值观能影响学生的一生。而且开设国学课应当作为课业主修课程,考核标准也是由诵读的熟练程度、理解程
4、度、应用程度制定量化。 (三)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条件 传统文化经典中汇集了中国很多思想精粹和美德,值得继承和发扬。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每个青少年学生身上都有着对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理念的天然认同和亲切感,正确地引导他们,使他们充分学习,掌握传统文化,并基于这种传统文化体现出的精神思想去观察世界、判断对错、思考人生,以取得最优的结果。 (四)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一课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提升儿童素质的最重要内容。它不仅有丰富的故事、诗歌、寓言等,更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美好的精神。通过中国传本文由.
5、L.收集整理统文化教育的学习可以培养少年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且还可以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少年学生尊老爱幼、诚实的美好品德。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并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方法,真正使学生的心灵丰富起来,激发激情和创造力。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素质,也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最容易借鉴、最容易产生效果的教育模式。 二、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工程 (一)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工程的指导办法 首先,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加深对上下五千年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如李白的《静夜思》、骆宾王的《咏鹅》、孟
6、浩然的《晓》、杜甫的《春夜喜雨》等,语义浅显、用字自然、感染力强;典故《夸父追日》、《盘古开天》等表现了智慧和力量;《闻鸡起舞》、《岳母刺字》、《卧薪尝胆》更是颂扬爱国主义、树立崇高理想的好作品;四大名著体现出丰富历史知识和极高的文学价值。 其次,可以让学生接受优秀文学熏陶,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发展潜能。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炼句,优美的文字与意境,对学生来说是艺术的享受,同时提高对自然美、社会美的敏感性。 第三,寓教于乐。传统文化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传统美德的形成、情操的陶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小学时期开始的基础
7、教育应当让传统文化教育占据相当的内容。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传统文化书籍,对开拓少年学生的眼界和认识水平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处的。 第四,通过丰富的形式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结合基础教育的课程开展的一项特色活动,内容主要是结合各科教学、德育工作和少先队活动开展古诗文诵读、传统美德和礼仪教育,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国画、书法、篆刻、武术、象棋、戏曲、舞蹈、民族乐器和古乐欣赏等方面,加强学生的特长培养。 (二)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注意事项 首先,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材是教育开展的关键。传统文化是在古老历史沉淀中
8、形成的,难免有些消极、封建的思想混杂其中,且个别内容学习难度较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从少年学生的兴趣、情感体验出发,确立适宜的内容,通过多样的形式传承灿烂的文化思想。 其次,教师必须有良好的传统文化修养,能选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深入浅出的教学,有充分诠释教材为其注入新活力的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