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

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

ID:9525450

大小:4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2

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_第1页
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_第2页
资源描述:

《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L.编辑。作者:朱若夫,杨惠林,张志明,徐耀增,唐天驷【摘要】[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04年1月~2007年1月本院应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行枕颈融合术的21例患者,男12例,女9例,平均45.3岁(28~61岁)。其中上颈椎肿瘤患者14例,颈椎先天性发育畸形3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4例。术后采用临床观察、影像学评价及统计学方法分析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个月(6~40个月)。16例患者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愈合

2、,5例患者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愈合;无脊髓损伤加重等并发症,术前JOA17分法评定脊髓功能,平均12.6分(5~17分),术后平均15.8分(8~17分),改善率72%;21例患者术后旋转功能均有部分丢失,17例患者旋转约达100°,3例患者旋转约达80°,1例患者旋转约达50°。[结论]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具有经三柱固定的万向螺钉以及与之相连的可塑形棒,可以达到坚强的固定、有利于植骨的融合以及术后颈椎生理曲度的维持,是一种有效、可靠的重建上颈椎稳定的方法。【关键词】枕颈融合术;内固定;上颈椎;融合Abstract:[Objective

3、]Toevaluatetheeffectsoftranspedicularinternalfixationsystemforoccipitocervicalfusion.[Method]FromJan.2004toJan.2007,occipitocervicalfusionedin21patients(12male,9female,meanage45.3years)(SofamorDanekpany).Thereor,3alformationand4onthsonths.TheresultofXrayshoonthsand5patien

4、tsat6monthsoffollo5-17points(mean12.6points)to8-17points(mean15.8points),provementof72%.Allpatientsitedinrotationmovement.Seventeenpatientshadarotatainof100°,threehasmultiaxialscrenfixationandplasticrods,aintenanceofcervicalcurve.Itisaneffectiveandreliablemethodforreconstr

5、uctionofuppercervicalstability.Key,在寰椎后弓显露旁开不超过1.5cm,C2以下显露至侧块外侧缘。肿瘤患者行必要的椎板、关节突切除及瘤体切除。对于先天性发育畸形及陈旧性寰枢椎脱位造成枕颈部脊髓压迫者,先行减压,在C1后弓结节侧约1~1.5cm处咬断椎弓,切除C1后弓。需枕骨大孔减压者,先用电钻磨薄枕骨大孔上缘的枕骨外板,然后用咬骨钳咬除枕骨内板,扩大枕骨大孔,然后进行固定。在关节突的背面对进钉点做精确定位,用电动磨钻磨除进钉点骨皮质,确定进钉方向,结合术前影像学及术中C型臂X线机监视,用手钻钻入椎弓根。若做

6、椎板切除减压者,可用神经剥离器确认椎弓根的内侧面,在直视下进行钻孔,探针探查孔道的四周均为骨质后,选择适当直径的椎弓根螺钉按照钻孔的方向植入;选择合适的纵向连接棒,将其预弯成前凸置入、拧紧螺帽。椎板保留者,可行椎板植骨,椎板切除者,用咬骨钳咬除固定节段小关节的软骨面,植入松质骨屑。术后即可去除颅骨牵引,改用颈围固定,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次日即可坐起或下地,颈围固定6~8周。2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0个月,平均21个月。(1)16例患者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寰枢融合成功,5例患者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寰枢融合成功;(2)无脊髓损伤加

7、重等并发症,术前JOA17分法评定脊髓功能5~17分,平均12.6分,术后为8~17分,平均15.8分,改善率72%;(3)21例患者术后旋转功能均有部分丢失,17例患者旋转约达100°,3例患者旋转约达80°,1例患者旋转约达50°(图1、2)。3讨论3.1融合方法的进展对于枕颈部和上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外伤性骨折脱位、肿瘤及其他疾患所致的枕颈部或上颈椎不稳,枕颈融合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其融合手术方法较多,传统的枕颈融合术采用单纯的植骨融合,由于植骨块与两端骨质接触面小,中间距离长,植骨块稳定性差,如发生植骨块移位可压迫上颈髓,导致高位截瘫,

8、甚至危及生命[2],同时,可造成枕颈融合失败,其植骨块发生不愈合率为14.3%~33.3%[3]。另外,为防止发生植骨块移位及植骨不愈合,术后常需卧石膏床4~6周,以后再改用头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