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民国初期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活动及对当代的启示

对于民国初期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活动及对当代的启示

ID:9521565

大小:5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2

对于民国初期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活动及对当代的启示_第1页
对于民国初期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活动及对当代的启示_第2页
对于民国初期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活动及对当代的启示_第3页
对于民国初期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活动及对当代的启示_第4页
对于民国初期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活动及对当代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于民国初期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活动及对当代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于民国初期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活动及对当代的启示论文摘要: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是民国时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在城市开展的轰轰烈烈的高等学校兼办社会教育,亦有在农村展开的红红火火的讲演及平民学校办理社会教育,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和平民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对民国初期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活动情况进行梳理,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当时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一些经验,以期对当代教育有所启发。  论文关键词:民国初期;学校兼办社会教育;平民教育    经济发展的逐渐深入和国家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使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强

2、,另一方面也使人民群众对知识的渴求日益增长,传统的教育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教育的现实需求。学校兼办社会教育作为延伸教育的一种可行又高效的方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辛亥革命不仅使中国的政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学术界同样引起极大震动。中国的教育在此时应势而变,社会教育思潮被引入中国,尤其是1912年社会教育司的设立更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教育的发展,学校兼办社会教育也逐渐发展为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概念  王雷教授在《社会教育概论》一书中指出: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在其职能范围内兼办一部

3、分社会教育。具体表现在:“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如人力资源(师资、学生)、物力资源(设施、机构)、文献资源(图书资料)、教育活动等,把学校的教育事业推向社会,通过学校教育的推广与扩充,满足和带动社会民众对教育的需求。”具体地说就是学校不要局限于校门之内,要走出校门和社会接触,将研究得来的结果通俗化、社会化,教授民众,使学术普遍化;同时,要开放校门,欢迎人民群众入校听讲学习、运动、休闲娱乐,充分利用学校设施和资源,使学校教育效率扩张,使民众共享教育资源,促进社会进步。  二、民国初期学校兼办社会教育产生的原因  民

4、国初期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活动搞得轰轰烈烈,究其原因与当时民众的受教育程度、留学人员的推动、政府的有力支持以及知识分子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密不可分。  第一,民众较低的受教育水平。由于清政府多年的积贫积弱,自我封闭,虽然推行了十几年“新政”,但是并未解决“民智”、“民心”问题。当时的社会内忧外患,战乱频繁,民不聊生,普通人民接受教育的机会少之又少,整体受教育程度低下,大多数平民未受过任何教育,民众愚昧无知,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样的教育情况,急需社会教育的发展来提高民智,开启民心,把陈腐化的国家变为现代化的

5、国家,转弱为强、转贫为富,而学校兼办社会教育在当时各种物资缺乏的年代无疑是开展社会教育最好的方式。  第二,留学归国人员的推动。民国初期师资短缺、质量参差不齐,早期留学海外的教育家和爱国人士学习了国外的新式教育,有着比较广阔的思想见识,看到了国外社会教育对于社会改良的重要作用,并对社会教育有一定的研究,比如蔡元培、马宗荣、晏阳初、陶行知等都对社会教育有独到的研究。面对中国的教育和社会现状,他们将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做法引入中国,以期最大效用地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推动了学校兼办社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第三,政府提

6、供有力的支持。1912年蔡元培任教育部总长时“眼见各国社会教育事业之发达,深信社会教育行政之责任,不仅在教育青年,须兼顾多数年长失学之成人,故草拟官制时,坚决主张于普通、专门二司外特设社会教育司”,在教育部官制中对社会教育司的职责等做了详细的规定,其中亦涉及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内容,比如通俗教育及讲演会事项、博物馆、图书馆事项等的规定,在此行政机构和行政条例的指导下,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有了一定的财力和物力保障。  第四,知识分子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受当时内忧外患、国弱民愚的社会现实影响,民国初期的教育家大多怀有对

7、国家和社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改良社会、提高民智作为己任,一方面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有利资源开展社会教育,同时又会尽一切努力调动自己的资源做好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事项。  三、民国初期学校兼办社会教育具体活动  民国初期是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一个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很多颇具特色的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活动,主要体现在平民教育中。由于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不同以及文化发展程度的不同(城市中大学、中学和小学系统完整,设备齐全,农村则学校较少),当时的平民教育在城市和农村中采用了不同的方式。  1.以城市平民为主体的学校兼

8、办社会教育活动  在城市中开展的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活动主要以高等学校兼办社会教育为主。主要包括两部分——平民教育讲演团和平民夜校。  平民教育讲演团是民国初期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重要力量。这一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平民教育讲演团主要有两个: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和平民教育社。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于1919年由北京大学一些爱国进步的学生发起,团员中汇集了当时北京大学大多数学生骨干和积极分子。讲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