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20496
大小:5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02
《对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调查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调查思考完善体系综合服务努力培植壮大XX县农村劳务经济对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调查思考XX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和移民重县,总人口9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1.9万人,农村劳动力45.6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5.7%,农村劳动力丰富。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农业部等六部委提出的《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国办发〔2003〕79号)和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百万工程实施意见,XX县县委、县政府把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作为建设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强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推动力来抓,努力挖掘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价值,
2、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县组织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3.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52%。其中,就地转移3.7万人,跨地区转移19.8万人。2005年农民实现劳务收入9.11亿,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1%;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12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3.1%。农村劳务经济已成为XX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基本特点实现五个转变 对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调查思考完善体系综合服务努力培植壮大XX县农村劳务经济对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调查思考XX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和移民重县,总人口9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1.9万人,农村劳动力45.
3、6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5.7%,农村劳动力丰富。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农业部等六部委提出的《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国办发〔2003〕79号)和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百万工程实施意见,XX县县委、县政府把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作为建设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强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推动力来抓,努力挖掘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价值,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县组织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3.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52%。其中,就地转移3.7万人,跨地区转移19.8万人。2005年农民实现劳务收入9.11亿,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1%;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120元,占农民人
4、均纯收入的43.1%。农村劳务经济已成为XX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基本特点实现五个转变(一)劳动力素质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一是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外出务工人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9万人,占8%;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3.4万人,占57%;小学文化程度的8.2万人,占35%。二是年龄结构趋于合理。外出务工人员中,40岁以下的15.5万人,占66%;40岁以上的8万人,占34%。三是劳动技能不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分别占了13.3%和16.2%。(二)输出方式由零星、分散不断向组织化、规模化转变。近年来,XX县先后建立了马灌职中、县职教中心、县
5、就业培训中心、县农广校、开来科技开发公司等培训基地,与上海、山东、福建等地签订了用工协议和合同,几年来,有计划、有组织、成规模地向外输出农村劳动力近1万人,改变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分散、无序的状况。(三)就业渠道由单一向多渠道转变。以前,XX县农村劳务主要集中在建筑、餐饮业,现在正逐步向机械制造、电子、家政服务、纺织、保健等行业转变,从事建筑业、餐饮业人员比例已降到35%左右。同时,务工区域更为广泛,外出务工人员已广泛分布于广东、浙江、山东、福建以及上海、北京等全国十几个省市。(四)外出务工时间由候鸟式向常年性转变。外出务工人员中,常年转移的17.5万人,占74.5%;半年到一年
6、的3.6万人,占15.3%;三个月到半年的2.4万人,占10.2%。举家外出的农民工持续增加,抽样调查约占30%。由此可看出,我县有相当数量的外出务工人员已由亦工亦农向非农转变,由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五)流动形式由单向输出向双向互动转变。近年来,XX县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大力实施返乡创业工程,吸引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带项目、带资本、带技术回乡创业。截止2005年底,全县返乡创业人员已达4000余人,领办和创建各类企业2000多家,返乡创业企业已成为该县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二、转移成效促进五个提高(一)促进农民现金收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彻底
7、打破了农民主要依靠传统农业获取收入的局面,直接增加了农民的现金收入,且劳务现金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例逐年上升。据调查,XX县农民增收主要得益于外出务工的工资性收入,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净增320.63元,其中务工增收143.12元,占收入增长的44.7%。(二)促进非农就业比重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拓宽了农民就业门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逐年增多。2005年,三次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为39:33:28,从事非农产业人数已超过从事农业生产人数22个百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