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炎性假瘤8例临床分析

肝脏炎性假瘤8例临床分析

ID:9516794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2

肝脏炎性假瘤8例临床分析_第1页
肝脏炎性假瘤8例临床分析_第2页
肝脏炎性假瘤8例临床分析_第3页
肝脏炎性假瘤8例临床分析_第4页
肝脏炎性假瘤8例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肝脏炎性假瘤8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肝脏炎性假瘤8例临床分析【关键词】肝脏炎性假瘤;CT;手术治疗  炎性假瘤(inflammatorypseudotumor,IPT)是一种在全身许多器官都可以发生的肿瘤样病变,其病理特征为各类致炎因子引起的局部组织炎性结节状增生,其中肺部炎性假瘤发病率较高,而发生在肝脏、胰腺、眼窝、腮腺、胸膜、胃和卵巢等脏器的炎性假瘤仅有少量报道。肝脏炎性假瘤是一种肝脏的炎性病变,是以包快的形式发生在一个局限的肝段或者肝叶内,主要是由纤维基质和以浆细胞为主的各种慢性炎症性侵润细胞所构成的局限性病变。1953年Pack等报道首例肝脏炎性假瘤[1],国内1991年由冯玉泉等首次报道了5例[2]。近

2、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和对该疾病认识的深入,肝脏IPT的报道逐渐增多。炎性假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临床上易与恶性肿瘤及其他肝脏占位性病变相混淆。小的炎性假瘤与肝癌很难鉴别,且有出血和引起胆道梗阻的可能,为加强对此病的认识,笔者对我院自1999年-2009年间收治的8例肝脏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国内相关文献对其诊治加以探讨。  1资料和方法收集我院1999-2009年间收治的肝脏炎性假瘤患者8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治疗并病例确诊。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28~56岁,

3、平均(35.24±12.0)岁。  2结果  2.1临床表现  本组8例表现为右上腹胀痛不适,1例表现为不明原因发热,3例表现为上腹部包快,余5例无明显症状。8例为单发,无多发。病程1个月~2年不等。  2.2实验室检查  所有病例血细胞计数及肝功能检查均正常,乙肝表面抗原均为阴性,全部患者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均在正常范围。  2.3影像学检查  8例患者均在我院行B超检查,均提示肝脏低回声占位。6例行CT检查提示肝脏低密度灶,边界不清,强化扫描后,病灶强化不明显,病灶边界变得更清楚。1例提示平扫呈不均匀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出

4、现不完整的轻度间隔强化,隔间为低密度无强化区,门脉期及延迟期间隔强化较动脉期进一步清晰、明显。1例行MRI,提示T1加权呈不均匀略高信号团块,T2加权呈低信号,边界完整。  2.4治疗结果  术中探查:病灶与肝外脏器黏连1例,该例与胆囊、胃小弯角部前壁、大网膜黏连致密。术前诊断: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石症2例,胆囊息肉1例。8例患者行肿块局部或叶段切除的7例,1例因病灶与胆囊、胃小弯角部前壁、大网膜黏连致密,行左半肝、胆囊、胃大部切除,手术过程均顺利,无并发症,全部病人均无死亡,顺利出院。  2.5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  8例均为IPL,其中4例为硬化性假瘤,2例伴坏死性黄色肉芽肿,

5、2例为浆细胞肉芽肿。切面呈灰白色或者淡黄色,有完整包膜。光镜下病灶内有纤维组织增生,小血管,小胆管增生,伴有大量炎症细胞侵润(见图1,封2)。2例病灶内可见灶性坏死。2例伴有轻度肝硬化表现。  3讨论1953年Pack[3]首次报道IPT,过去认为IPT十分罕见,但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本病认识的加深,本病报道逐渐增多。国外1999年报道102例[4],目前IPT发病原因尚无一致意见,Anthony[5]等研究认为此病的发生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其组织形态学方面病灶内常有不同数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6],是一种外源性或内源性过敏原所引起的变态反应。Someren[7

6、]指出此瘤可能与肝内静脉炎有关,认为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炎症刺激周围肝组织,激惹而产生增殖性病变。有文献报道57%的IPT病例有发热史,实验室检查常有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值增高等炎性反应表现,组织学显示病灶内有大量多克隆性质的浆细胞浸润,有闭塞性脉管炎表现[8]。AFP检测绝大多数病例正常。国内外文献有3例AFP阳性的报道,手术切除后又降至正常[9]。本组有发热史1例,无明显炎性感染症状,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炎性反应表现,因此病因尚不能明确。目前影像学检查仍是IPT的主要诊断手段。但IPT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B超表现以低回声图像为主,内部回声不均至杂乱,

7、周边无声晕,后壁回声有轻度增强,当病灶较大或靠近血管时,可见血管被推移,而无侵犯或包绕等征象。国内有文献将IPT的CT表现归纳如下[10]:(1)病灶边缘强化最为常见,表现为病灶周边环状或线样的高密度带,厚薄不均,病灶中心仍为低密度灶,此时病灶边界较平扫和动脉期扫描明显清楚;(2)病灶边缘表现为不均匀轻到中度强化,强化区与不强化区相互夹杂,部分边缘强化区与肝实质最终形成等密度表现,使病灶较平扫及动脉期有缩小的感觉,但始终无完全充填的表现;(3)病灶中心为结节状或条状强化,大部分病灶中心可见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