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在哮喘和间质性肺疾病中的研究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在哮喘和间质性肺疾病中的研究

ID:9516094

大小:5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2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在哮喘和间质性肺疾病中的研究_第1页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在哮喘和间质性肺疾病中的研究_第2页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在哮喘和间质性肺疾病中的研究_第3页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在哮喘和间质性肺疾病中的研究_第4页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在哮喘和间质性肺疾病中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在哮喘和间质性肺疾病中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在哮喘和间质性肺疾病中的研究【关键词】肺表面活性蛋白D;哮喘;间质性肺疾病肺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覆盖于肺泡表面,由磷脂及相关蛋白组成的异质性多分子复合物,有4种表面活性蛋白(SPs)A、B、C和D。它们仅占肺表面活性物质总量的10%,但在肺脏中却承担着重要的作用。SPs可分为疏水性的SP-B、SP-C和亲水性的SP-A、SP-D两类,前两者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后两者则主要调节肺免疫功能。随着对SP-D研究日益增多,人们发现它不仅能参与清除病原体,还参与免疫、炎症及过敏反应的调节[1],其在临床中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SP-D概述SP-D首

2、先是在呼吸系统中发现的,现在普遍认为它主要是由肺Ⅱ型上皮细胞和位于下呼吸道的Clara细胞所分泌。但最近的研究发现SP-D在几乎所有的粘膜表面都有表达,包括汗腺的上皮细胞、胃肠道粘膜、泌尿生殖器表面,甚至是在眼泪中[2]。实验证明,SP-D对绿脓杆菌、克雷白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大多数的革兰阴性菌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以及流行性感冒病毒A、单纯疱疹病毒、HIV等病毒和卡氏肺囊虫、烟曲霉、新型隐球菌等真菌都有一定的杀灭作用。而且,它还能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并与肺泡巨噬细胞有高亲和力,同时增加它的活性,从而达到抑制过敏反应,杀灭微生物的作用[3]。2

3、SP-D与临床疾病的相关研究2.1SP-D与哮喘体外研究证实,SP-D可以与许多包括尘螨在内的常见过敏原相结合。当哮喘患者接触过敏原后,SP-D可以阻止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并能抑制过敏原引起的淋巴细胞增殖。这都提示SP-D不仅能够通过阻止组胺的释放来抑制哮喘早期阶段,而且能通过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来抑制哮喘后期阶段发展。同样,SP-D也可以抑制霉曲菌所引发的特异性IgE,以阻碍其所诱发的组胺的释放。另外,SP-D还能增加肺泡巨噬细胞对花粉等细小颗粒的吞噬[4]。体内研究发现,人工敲除SP-D基因小鼠的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IL-13的水平升高,IFN-γ水

4、平降低,总体表现为Th2应答增强。相反,SP-D的过表达会使气道反应性降低,气道内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这都提示SP-D在过敏性炎症中起着有益的作用。Liu等[5]将人重组SP-D滴入哮喘模型小鼠的鼻腔内,6h后发现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的Th2型细胞因子减少,而Th1型细胞因子增加。Haczku等[6]发现,IL-4/IL-13基因均敲除的小鼠在接触过敏原时不能增加SP-D的水平。由此推断,当小鼠吸入过敏原后,在IL-4/IL-13存在的情况下,过敏原能诱导SP-D的产生,抑制炎症的继续,从而形成一个负反馈,以保护气道免受炎症的损伤。在人类的哮喘中,SP-D也许起到相似的有

5、益作用,但到目前为止没有见到相关研究报道。Daimon等[7]发现哮喘患者中血清SP-D的水平较正常人是升高的,在接触过敏原24h后SP-D的水平就开始增加。在这些患者当中,SP-D水平与肺功能的降低成正相关,且随着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临床症状的好转,SP-D水平也随之下降。所以,血清SP-D也许可以作为哮喘患者支气管炎症程度的血清标记物。2.2SP-D与间质性肺病为了寻找间质性肺病(ILD)的血清标记物,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SP-D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人们发现,在ILD中,本应只在肺泡表面表达的SP-D,在循环系统中却有着较高的表达。关于SP-D

6、是怎样进入到循环系统中的,有如下几个假说:①肺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从而使SP-D透过血管-肺泡屏障进入血液循环;②上皮分泌细胞的完整性遭到破坏,造成了SP-D从上皮细胞到肺泡最终到肺血管的外渗;③SP-D与肺表面磷脂连接得不够紧密,使得血清中有较高的SP-D存在,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SP-A在BALF中的浓度较SP-D高,但在血清中的浓度却低于SP-D;④血清中高水平的SP-D也许与血液对其清除不够有关。另外,其他器官上皮细胞分泌的SP-D也是潜在循环系统SP-D之一[8]。十几年前Honda就发现[9],IPF(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在疾病恶化时血清SP-D水平会升高,

7、而当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其水平会下降。接着又有研究证实已死亡的IPF患者的SP-D血清水平较生存下来的IPF患者的要高,并且SP-D血清的水平和激素治疗的效果成平行的关系[10]。Takahashi等[11]将影像学表现与血清SP-D进行对比后得出结论:CT中有毛玻璃样改变的IPF患者较无毛玻璃样改变的患者的SP-D血清水平要高。这一系列的研究都提示SP-D对ILD的早期诊断有较大的提示意义,并能较好的反映其对激素的敏感性以及其预后情况。关于其它疾病相关性ILD,有同样的结论。Takahashi等发现系统性硬化病合并ILD的患者的血清SP-D水平较不合并ILD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