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沉郁顿挫风格含义辨析

杜诗沉郁顿挫风格含义辨析

ID:9515837

大小:70.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5-02

杜诗沉郁顿挫风格含义辨析_第1页
杜诗沉郁顿挫风格含义辨析_第2页
杜诗沉郁顿挫风格含义辨析_第3页
杜诗沉郁顿挫风格含义辨析_第4页
杜诗沉郁顿挫风格含义辨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诗沉郁顿挫风格含义辨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杜诗“沉郁顿挫”风格含义辨析  摘要:沉郁顿挫是杜诗风格的集中概括,然而人们对“沉郁顿挫”一词的理解却很不一致,有些含义也未挖掘出来。沉郁顿挫的风格是指杜诗运思深刻,感情浓烈,声情悲壮,而又忠厚缠绵,含蓄蕴藉,回环往复的特点。  关键词:沉郁顿挫;杜甫;风格  Abstract:ContemplativenessisaconcentrativesummaryofthestyleofDuPu'spoetry.Hoplativeness”andsomepotentialmeaningsofthetermfailtobeexplored.Infact,thestyleofcontemplativ

2、enessrefersjusttosuchcharacteristicsofDu'spoetryasdeepthought,strongemotion,tragicsense,tenderfeelings,implicitfortandnostalgia.  Keyplativeness;emotionality;style    “沉郁顿挫”,历来被看做是杜诗基本风格的集中概括,探讨其含义的论著有很多,但笔者认为这一问题还有继续探索的余地。首先,学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各有所得,但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所以应该对这一概念的含义做一个系统的归纳。而要想做出这个系统的归纳,不仅要弄清杜甫本人所

3、说的含义,还要弄清后人在以这一概念描述杜诗风格时所赋予的新的含义。其次,近年来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渐趋深入,尤其是张安祖的《杜甫“沉郁顿挫”探原》[1]和韩成武的《“沉郁顿挫”新解》[2]对“顿挫”一词“曲折见讽”意蕴的挖掘,较前人前进了一大步。但在对沉郁顿挫含义的揭示和表现上,还有进一步挖掘的余地。再次,以往学人探讨这一风格时很少指出这一风格与杜诗其他重要概念如诗圣、诗史、老成之间的关联,而风格作为综合了内容和形式表现出来的总体特征,不可能与这些重要概念无关。有鉴于此,本文欲对沉郁顿挫的风格重新进行辨析,在对前人有所开拓的基础上,试图对这一个概念做出较为系统的表述,并阐述这一风格与杜诗其

4、他重要概念之间的联系。虽然论述不是以回应三个问题为线索,但还是力图对这三个问题有所回应。    1  “沉郁顿挫”一语来自杜甫《进周鸟赋表》:“臣幸赖先臣绪业,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倘使执先祖之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流,庶可企及也。”[3]以前人们往往将“沉郁”和“顿挫”分开使用,两词连用,始于杜甫。意谓运思深刻,文辞清壮,善于作文;又因与“随时敏捷”相对而言,因而还有以较长时间进行大的著述之意。  “沉郁”一词,来自汉刘歆《与扬雄书从取方言》:“非子云澹雅之才,沉郁之思,不能经年锐积,以成

5、此书,良为勤矣。”[4]而“顿挫”一词,可能取自陆机《文赋》:“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类似含义亦常见于魏晋至唐人的文章当中。如梁任《王文宪集序》:“若乃金版玉匮之书,海上名山之旨,沉郁澹雅之思,离坚合异之谈,莫不总制清衷,递为心极。”[5]梁刘之遴《与刘孝标书》:“间闻足下作《类苑》……自非沉郁澹雅之思,安能闭志经年,勒成若此?”[6]苏廷页《授李邕户部郎中制》:“朝散大夫守江州别驾李邕,探学精奥,为文沉郁。”[7]《授马怀素秘书监制》:“左散骑常侍常山县开国公仍每日入内侍读马怀素,有舒向之风,擅东南之美,贯穿从学,博而多能,沉郁成章,丽而有则。”[7]钟嵘《诗品》:“齐吏部谢

6、月兆诗,其源出于谢混。……月兆极与余论诗,感激顿挫过其文。”[8]2535《南齐书·刘绘传》:“永明末,京邑人士盛为文章谈义,皆凑竟陵王西邸。绘为后进领袖,机悟多能。时张融、周禺页并有言工,融音旨缓韵,禺页辞致绮捷,绘之言吐,又顿挫有风气。”[9]《明皇杂录·补遗》:“马谓其舞不中节,抑扬顿挫,犹存故态。”[10]  杜甫《进周鸟赋表》中所言沉郁顿挫并非明确用来形容自己诗歌的风格(注:张安祖《杜甫“沉郁顿挫”探原》认为:“‘沉郁顿挫’并非杜甫关于自己作品风格的夫子自道,而是强调自己的作品寓有深刻的讽喻意义。文学史家以‘沉郁顿挫’概括杜诗风格的做法并不符合杜甫的本意。为避免概念运用

7、的混乱,造成不必要的异说歧解,笔者认为论者尽可以放弃以“沉郁顿挫”概括杜诗风格的习惯思路,根据个人体会从不同角度认识杜诗的创作特点。”(《文学遗产》2004年第3期)而此前宋恪震《也谈“沉郁顿挫”》一文则认为这是对杜诗风格的最佳概括,因为这一概念不仅为这种概括提供了可能性,也具有“恰相对应的切合性”(《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较早以沉郁来描述诗歌风格的是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张曲江五言沉郁,亦其文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