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ID:36242618

大小:1.12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5-07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_第1页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_第2页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_第3页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_第4页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_第5页
资源描述: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32岁的杜甫和43岁的李白首次也是最后一次在东都洛阳会面、结下深厚的友谊。李白那时是诗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刚从长安宫廷生活中解脱出来,而杜甫还是个默默无闻的文学青年。那时杜甫参加第一次科举考试落第,游历各地,来到洛阳。后来,又一个43岁诗人高適也来一起结伴而游。他们入酒肆谈文学,临寒风伤古迹,古今多少事,付诸笑谈中。那杜甫对李白的印象如何?他有首诗是这样写的:“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以后他又一再在诗中表达对李白的倾倒崇拜之情。“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可以说杜甫是李白的“粉丝”(fans),以至后来写了十几首思念李

2、白的诗。李白对杜甫的印象呢?据唐代笔记记载,李白写过一首诗:“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完全是一种戏谑的口吻,就是说杜甫很瘦,作诗很苦。当然这首诗不见于李白的集子,并不可信。但可以看出当时人认为两人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李与杜仿佛是天生对立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比。两个人性格不同、活法不同:李活了61岁,诗酒人生,豪放不羁,一生大起大落,大开大阖,传世诗歌900多首;杜活了58岁,方正严谨,严肃悲悯,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传诗歌1200多首。李是“诗仙”,杜是“诗圣”;李的思想是道家,杜的思想是儒家;李诗豪放飘逸,杜诗沉郁顿挫;李如天上的日月照耀,

3、充满浪漫色彩,杜如地上江河奔流,更多关注痛苦的人生。杜甫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忧伤和痛苦中度过的。唐玄宗天宝五载(746年)来到京城长安后,政治上屡屡受挫,经济条件也日益恶化。这使得杜甫对现实黑暗的认识一天天加深,思想感情一天天地接近人民,诗风也跟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期间,他写了很多以战争为题材的诗。《兵车行》是第一篇为人民呼喊的杰作,它记录了统治者的“开边”政策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为人秉承了圣人之道,讲求“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因此又被成为“诗圣”。其诗作反映现实,立足社会,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

4、。杜甫生平简介——读书游历时期(712-746)35岁以前读书和漫游时期,扩大了眼界,结识李白。《望岳》——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十年困守,使他变成了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陷贼与为官(任左拾遗)时期(756-759)45-48岁安史之乱,目睹京城荒凉,朝廷腐败,创作达到现实主义高峰。《春望》“三吏”、“三别”——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9岁以后成都浣花溪建草堂,过了一段安定时光,严武给予他很大帮助,后友人去世,漂泊不定的生活和疾病折磨着他,晚年过得凄惨悲凉。770年冬,死在长沙至岳阳

5、的一条破船上,享年59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作背景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同样的不幸。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整体鉴赏(划分段落,分析段意

6、)第一段:即前六句写送别惨状。1)根据诗句,想象这送别景象。先写士兵整装待发,后写亲人赶来送别。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征夫,在官吏的押送下,正开往前线。征夫的爷娘妻子追奔呼号,捶胸顿足,去作那一刹那的生死离别。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千万人的哭声汇成震天的巨响在云际回荡。2)开头是如何表现””行色匆匆,笔势汹涌,风雨骤至,不可逼视“的艺术效果的?“车辚辚,马萧萧”两个三字句,急促短迫,扣人心弦。“耶娘妻子走相送”写出了征夫的家人追奔呼号,去作生死离别,一个普通的“走”字,寄寓了诗人浓厚的感情色彩!“牵衣顿足拦道哭”,连续四个动作,又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

7、动作神态,表现得细腻入微。这种白描式的描写,给读者的视觉听觉以强烈的冲击力,令人触目惊心。第二段:写“行人”倾诉。(诗人通过设问让当事者,即被征发的士卒作了直接倾诉。)反复朗读,划分该部分的层次开头两句承上启下,为叙事总纲。首言超期服役情况严重,死于边庭者极众;次说农村缺乏劳动力,生产凋敝;再说士卒征战,官府逼租;更由此说到生男不如生女的“畸形心态”;最后用青海战场的惨象作结。问题探讨1、本诗以人哭起、以鬼哭结,诗中多处呼应,形成一个整体。请指出诗中“君不闻、君不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