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村建居社区居民社会认同研究 ——以杭州市滨江区岩大房社区为例

撤村建居社区居民社会认同研究 ——以杭州市滨江区岩大房社区为例

ID:9513169

大小:6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02

撤村建居社区居民社会认同研究 ——以杭州市滨江区岩大房社区为例_第1页
撤村建居社区居民社会认同研究 ——以杭州市滨江区岩大房社区为例_第2页
撤村建居社区居民社会认同研究 ——以杭州市滨江区岩大房社区为例_第3页
撤村建居社区居民社会认同研究 ——以杭州市滨江区岩大房社区为例_第4页
撤村建居社区居民社会认同研究 ——以杭州市滨江区岩大房社区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撤村建居社区居民社会认同研究 ——以杭州市滨江区岩大房社区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撤村建居社区居民社会认同研究——以杭州市滨江区岩大房社区为例----社区管理论文-->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撤村建居是我国政府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由于地情不同,撤村建居的状况也不尽相同,撤村建居的社区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有的将全村改为社区,原来村委会变为居委会;有的将原来的村撤销,原村民按片被迁入不同的社区,与原社区的居民一起接受社区的管理,形成一种"农加居"的模式。同时,撤村建居所在的城区,有城郊结合部融入主城区的,主城区历史文化特色鲜明;有所在区本身是在乡村建立的区级行政区(下简称新区),没有历史城市文化核心区块的。如地处钱塘江南岸的滨江区与钱塘江北岸的

2、杭州主城区城郊结合部的撤村建居情况就很不同。滨江区是在原来的乡村建立的新区,历史上分属西兴、长河、浦沿3镇,没有一个城市文化核屯、。居民的构成,除了原来的西兴、浦沿、长河3镇自然集镇非农户曰外,绝大多数是随着1990年代来由政府征迁就地农转居的人口与高新区企业发展、房地产开发而迁入的外来人口。杭州市委、市政府于1998年在钱塘江北岸的主城区率先实施撤村建居改革的试点工作。位居钱塘江南岸的滨江区,与北岸主城区地情不同,区委、区政府从滨江实际出发,对征迁户安置,构思"农居公寓化"设想,于2000年提出农村多层住宅建设,着手制定《农村多层住宅建设实施细则》。社会认同,按照美国社会学家米尔顿

3、戈登的观点,它是衡量个体融入主体社会程度的一个重要维度,既指一些客观的相同特性,如相同的身份、相同的表现等,又包括私理认识上的一致性及以此所形成的关系。撤村建居社区居民不仅随着征迁而发生居住空间的转换,还有以此为依托的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与城市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交往等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前所述,滨江区与杭州市主城区城郊结合部的撤村建居情况不同,滨江区居民的社会认同问题,既存在着当地主要原居民一一农民农转居后对滨江区的社会认同问题,也存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力的大量外来人口对滨江区的社会认同问题。.....................

4、....第二节相关概念界定一、撤村建居撤村建居,即撤销行政村建置,建立社区居民委员会。撤村建居的社区,不同于传统的农村社区和成熟的城市社区,具有混合性和异质性。同时,实施撤村建居的行政村,实行农转居多层公寓的建设,安置征迂户。农转居多层公寓,指由撤村建居所在区政府设立的推行多层公寓建设管理中心集中申报建设的农转居多层公寓建设项目"。二、社区德国的社会学家滕尼斯最早提出了社区的概念,它是指"建立在地缘、血缘、情感和自然意志之上的富有人情味和认同感的传统社会生活共同体"。由情感和自然的意志占优势,并且个体的意志被共同的意志所抵制的联合体被称为"社区",由契约关系和"理性意志"所形成的联合

5、体被称为"社会"。社区通常分为"关系型社区"和"地域型化区","关系型社区"强调因共同任务或目标而形成的社团或组织等;"地域型社区"则指向其地域的含义,如小区、村庄和街区等。在我国,社区仅指"地域型社区",国内大多数的社会学家认为"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即聚居在一定地域中人群的生活共同体"。该地域的人们存在某些相同的利益、问题和需要,促使他们联合起来进行生产和从事一些活动,从而产生了共同的行为规范、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第二章杭州市滨江区撤村建居

6、的现状评述第一节撤村建居的总体状况浙江的撤村建居是由省会城市杭州市开始的。1980年代改革开放后,杭州市经济和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市区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原先的郊区农村耕地转化为城市楼房和街道,许多村不再有土地,成为"都市村庄"。市委、市政府为推进杭州的城市化进程,理顺城郊结合部的管理体制,启动撤村建居改革试点工作。1997年,杭州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强城市社区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土地己全部或基本被征用的近郊乡(镇)村,要实行"撤村建居",原农村的乡(镇)、村建制转为街道、居民区建制,农民身份转为城市居民身份。1998年11月,从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拱墅区、江干区中选出9个村作为撤

7、村建居改革的试点,次年3月完成试点工作。1999年4月6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确定杭州市撤村建居改革试点村的通知》,将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江干区的25个村确定为第一批撤村建居改革试点村。是年,以上34个村撤销行政村建制,实现农转居14757人,将10个村划入就近居民区、24个设立居民区。2001年6月,杭州第一批撤村建居改革试点工作完成,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治安保卫等按城市管理、作业模式运行,初步理顺城郊结合地区管理体制。浙江推进撤村建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