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ns5a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ns5a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

ID:9509928

大小:66.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5-01

丙型肝炎病毒ns5a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_第1页
丙型肝炎病毒ns5a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_第2页
丙型肝炎病毒ns5a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_第3页
丙型肝炎病毒ns5a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_第4页
丙型肝炎病毒ns5a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丙型肝炎病毒ns5a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丙型肝炎病毒NS5A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HCV)可引起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一系列肝脏疾病,且慢性化几率较高。目前全世界HCV感染人数仍呈增加趋势,因此科学家对HCV的研究高度重视。HCV有一个大的开放阅读框编码约三千多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经蛋白酶裂解为十个多肽片段;氨基末端为结构蛋白包括有核心蛋白、包膜蛋白E1和E2、P7蛋白;羧基末端为非结构蛋白包括有NS2、NS3、NS4A、NS4B、NS5A和NS5B蛋白。基中NS5A蛋白位于HCV多聚蛋白前体的1973-2419氨基酸区域,由447个氨基酸组成

2、,氨基末端为双亲性α螺旋可与内质网膜结合。NS5A还包含有3个同样的ProXaaXaaPro基序,这些基序存在于许多信号蛋白中形成伸展的α螺旋,并与Src同源3(SH3)功能区结合。根据NS5A上丝氨酸残基磷酸化程度的不同有p56和p58两种成熟形式。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推测NS5A蛋白可能在HCV干扰宿主细胞内信号和免疫逃避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发表了不少论文。本文就NS5A蛋白功能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与病毒复制的关系  Lohmann等[1]最早运用亚基因组复制子系统研究提出NS5A与RNA复制有关。随后

3、研究进一步发现NS5A的双亲性膜靶标螺旋的变异与复制子有关,导入三个螺旋分裂的突变可完全终止复制子建立G418耐药的克隆,意味着NS5A的膜结合是HCVRNA复制不可缺少的一步[2]。体外临时转染细胞研究显示NS5A和NS5B结合是由NS5A的105-162和277-334残基[3]与NS5B上的四个不连续的区域[4]相结合。奇怪的是当他们的比例为0.1或更低时,NS5A可适度刺激NS5B的聚合酶活性,而更高的比例时NS5A抑制NS5B的聚合酶活性。具体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分析认为有可能是体外纯化的NS5A和NS5B融

4、合蛋白的作用结果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他们在体内的情况。Shimakami等[5]删除NS5A中与NS5B结合的部分导致亚基因组复制子无功能,而如果删除部分不影响NS5A与NS5B结合则复制子仍能复制,因此推测NS5A与NS5B之间的相互作用是HCVRNA复制所必需的。用人类肝细胞cDNA文库的酵母双杂交筛选法研究细胞蛋白与NS5A蛋白的相互作用鉴定出33kD人类囊相关膜蛋白(hVAP-33)。体外连接及体内联合免疫沉淀作用研究,证实NS5A与hVAP-33之间有相互作用,病毒RNA依赖的RNA聚合酶NS5B也与hVAP-

5、33作用,它俩分别结合到hVAP-33的羧基末端和氨基末端,NS5A和NS5B同时与hVAP独立作用。免疫荧光显示,hVAP-33主要与ER、高尔基复合体、以及前溶酶体结合。hVAP可以作为HCV复制复合物的膜受体,介导HCV复制复合物与膜结合,NS5A及NS5B与hVAP-33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宿主细胞的囊泡转运功能。研究还发现在一些HCV分离株中有一被称为干扰素敏感决定区(ISDR)内的突变率与病毒RNA滴度成负相关[6],在人肝细胞内NS5A的表达可活化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ribosomeen

6、trysite,IRES)活性,而ISDR突变则破坏IRES活性[7],这也预示着NS5A蛋白可能在调节HCV复制中起作用。最近Okamoto等[8]发现NS5A在细胞质中与FK506结合蛋白8的相互作用也在HCV复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2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关系  Enomoto等[9]通过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NS5A与干扰素(IFN)治疗的疗效相关,并鉴定出NS5A中一个约40个氨基酸的序列在IFN耐药种株中相对保守,而在IFN敏感种株中变异率较高,因此,推测NS5A在IFN耐药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并把这个氨基酸序

7、列区称为ISDR。随后科学家[10]还发现:表达有IFN耐药的HCV1b种株的NS5A蛋白的细胞对IFN部分耐药,并允许脑心肌炎病毒和口腔炎小疱疹病毒生长;而在同样的实验中表达IFN敏感的HCV1a或HCV2a基因型或者删除了ISDR的HCV1b型的NS5A蛋白并不能抑制IFN的活性。Nousbaum等[11]认为NS5A羧基末端ISDR以外的一段序列也与IFN活性有关。IFN是由宿主不同类型的细胞为应对病毒感染和某些刺激而分泌的细胞因子,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IFN(α,β,ω,τ)是由各类细胞针对病毒感染分泌的抗病

8、毒活性多肽,表现出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特点;Ⅱ型IFN也称为IFNγ是由促有丝分裂素或抗原刺激激活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的抗病毒多肽,充当特异性抗原免疫应答的任务。Ⅰ型IFN信号途径的传递始于IFN与特异性细胞表面IFN受体的结合。IFNα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引起受体二聚体化,受体胞内区的酪氨酸残基在Janus激酶作用下磷酸化,而后信号传递体和转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