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e1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e1研究进展

ID:9496420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1

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e1研究进展_第1页
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e1研究进展_第2页
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e1研究进展_第3页
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e1研究进展_第4页
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e1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e1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E1研究进展【关键词】丙型肝炎;丙肝病毒;包膜蛋白E1;疫苗AdvancesresearchonHCVE1envelopeprotein【Abstract】HepatitisC,causedbyhepatitisCvirus(HCV),isanimportantinfectiousdiseasethreateninghumanhealth,andatpresent,therearenovaccinesavailableforpreventingHCVinfection.TheE1envelopeproteini

2、soneofthestructuralproteinofHCV,havingimportantreceptorbindingsiteandepitope,itplayimportantroleintheprocessofviralinfectionandimmunity.ThestudyofmolecularandfunctionalcharacterissignificancefordevelopmentofprophylacticandtherapeuticvaccinesagainsthepatitisCvirus.Rece

3、ntyears,knomuneresponseintheorganism,asAbs作免疫沉淀试验对其特性作了进一步研究,并在电子显微镜下作了观察。免疫电镜下可观察到包膜糖蛋白定位在内质网膜上,说明HCV包膜的获得是在内质网膜萌出的过程中实现的,这一点与其他被膜病毒也完全一致。从内质网萌出后,HCV可通过细胞分泌途径或在细胞溶解过程中从感染细胞中释放出来[11]。可见HCV就像黄病毒的其他成员一样,其形态结构的形成源于细胞内结构而非来自外膜。实验中,当表达于哺乳动物细胞时,只有一部分EIE2正确折叠,正确折叠的EIE2糖蛋白即形成

4、异源二聚体,其余部分则由于错误折叠形成二硫键连接的聚合体,不能通过分泌途径到达细胞膜表面。2E1蛋白在入胞过程中的作用病毒表面糖蛋白介导病毒进入靶细胞的过程首先需要病毒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接着是病毒和细胞膜的融合,如流感病毒、黄病毒、蜱体脑炎病毒等。然而,HCV进入靶细胞的过程还不清楚。1996年,Rosa等[12]发现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重组E2或E1/E2蛋白免疫黑猩猩,对同源HCV攻击有保护作用,表明E1在病毒吸附靶细胞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提示靶细胞表面存在能与E1结合的结构。Lagging等[13]发现HCV-DNA

5、疫苗免疫接种BALB/c小鼠后,可诱导BALB/c小鼠产生强烈的体液免疫应答,将HCV的E1(192aa~383aa)和E2(384aa~809aa)区与疱疹病毒G蛋白的跨膜区和胞质尾区构建成嵌合基因,在转化细胞中可组装成假型病毒(VSV/HCV),该假病毒可以感染真核细胞;然后用同源性HCV分离株的包膜糖蛋白免疫黑猩猩获得的免疫血清在体外进行中和实验,发现抗血清可以阻断假型病毒对细胞的感染,提示E1在假型病毒感染真核细胞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14],在HCVE1基因的原核表达中,由于E1蛋白C末端的跨膜区(TM)与大肠杆菌的

6、细胞膜相互作用而改变其通透性,导致细菌细胞的溶解、死亡,因此,E1TM区的“膜激活”特性是HCVE1基因难于在原核系统中完全表达的原因。由此推测,HCV-E1蛋白可能对于病毒的脱壳、进入细胞、与内质网膜结合等病毒-细胞的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HCVE1的研究对阐明HCV的致病机理将会有重要意义。3E1与机体的免疫反应(E1的免疫学表位)HCV感染宿主后,宿主首先接触的是包膜蛋白,该蛋白对于宿主产生体液免疫反应很重要,同时宿主的保护性免疫常依赖于针对病毒表面蛋白的抗体,该抗体能阻断病毒与敏感细胞的结合,并通过加强细胞免疫清除病毒,因

7、此研究针对HCV包膜糖蛋白的体液免疫具有重要意义。由于HCV没有其他动物模型,有关HCV感染天然体液免疫反应的研究,只能在HCV感染者中进行。根据外膜区的氨基酸序列,合成一系列相互重叠的多肽作为抗原,通过和病人进行反应,可以筛选到外膜区的抗原表位。Ray等用这种方法研究表明[15],在E1区存在两段潜在的抗原表位,P1:210~223,P2:315~327,P1位于变异较大的区域,P2位于高度保守的区域,在38份感染者血清标本中,有35份(92%)与P2反应,仅17份(44.7%)与P1反应。而KeckZY等[16]在对抗HCV单

8、克隆抗体的筛选中,发现单抗H111可识别E1/N端序列“YEVRNVSGVYH”,并发现该单抗可以阻断病毒对敏感细胞的吸附和感染,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中和活性对基因型1a,1b,2b和3a均有交叉中和性,推测这个区域可能是一个高度保守的中和性抗原表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