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的中医病机和治法探讨

肝纤维化的中医病机和治法探讨

ID:9508017

大小:5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1

肝纤维化的中医病机和治法探讨_第1页
肝纤维化的中医病机和治法探讨_第2页
肝纤维化的中医病机和治法探讨_第3页
肝纤维化的中医病机和治法探讨_第4页
肝纤维化的中医病机和治法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肝纤维化的中医病机和治法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肝纤维化的中医病机和治法探讨【关键词】肝纤维化辨证论治  肝纤维化(Hepaticfibrosis)指由各种致病因素所致肝内纤维组织异常增生,表现为肝内弥散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病理变化,其细胞病理学基础为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并产生胶原。现代研究肝纤维化是慢性肝脏疾病共同的病理过程,也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因此,有效逆转肝纤维化,截断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发展过程,具有较大临床意义。国内围绕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符合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发病学和病理特征的理论

2、认识体系,并缺乏相应规范的诊疗方案。  1病名的认识  肝纤维化是现代医学概念,祖国医学无此病名记载。该病以胁部胀痛、黄疸、胁下积块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中医淤血或积痞块的特征,可归属于胁痛、黄疸、痞积、臌胀、胁痛、癥瘕、积聚等病的范畴。1997年在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将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分别与中医之“肝着”和“肝积”相对应,而肝纤维化又与前两者不可分割,同样可归入肝着、肝积的范畴。  中医古籍对此些病名描述颇多,《内经》论述最早。如《灵枢·五邪》言:“邪在肝,则两胁中痛。”《

3、灵枢·论疾诊尺》曰:“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不嗜食。”《灵枢》曰:“卒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难经·五十五》则以积聚分脏腑,认为“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故以是别知积聚也。”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篇》本难经之义,认为:“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

4、,辗转痛移”。并在《金匮要略·疟病》中首提癥瘕的病名。《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阐释癥瘕:“盘牢不移是癥也,言其形状可征验也”;“瘕者,假也,谓虚假或动也”。清林佩琴在《类证治裁》曰:“第无形之瘕聚,其散易,有形之癥积,其破难”。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早期阶段,未形成可坚硬不移的肿块,为有形之癥积的早期,只有结合现代细胞病理学检查才能早期发现并诊断肝纤维化,所以其命名为微型癥瘕、微型癥积更为适宜。  2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论述颇多,观点各有侧重,包括湿热、疫毒、痰淤、血淤、正虚等几个方面。我们

5、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肝纤维化的病机演变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即是由实而虚、由表及里、由聚至积、由气入血及络的病变过程。“虚、淤、痰(浊)、湿、毒”是导致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虚为发病的根本原因和始动因素,淤和痰(浊)是病理基础,湿、毒是是致病和加重病情重要因素。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肝,与脾、肾密切相关。  2.1虚癥积虽为有形之物,但因虚而成,虚是导致癥积形成的重要因素。诚如《灵枢·百度始生》所言:“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景岳全书·积聚》阐释:“脾胃怯弱,气血两虚,四时有感,皆能成积”。《张氏医通·积聚》

6、云:“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正气虚弱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染疾后发病与否取决于机体正气强弱。先天不足,毒邪易侵,或感邪后不易祛除;正气不足,不能鼓邪外出,则邪气潜藏,及至年长体壮,然邪藏己久,正气暗耗,难以一鼓作气驱邪外出,邪毒留恋,病遂迁延日久成积。  慢性肝病迁延不愈转至肝纤维化,与正气不足,抗病力弱,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肝病“久病必虚”,其气血阴阳虚损日益加重,邪气踞于肝中逐渐形成癥积。癥积一经形成,又可作为新的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如痹阻肝络,影响气机,肝失疏泄,胁部胀满,烦躁易怒;肝郁乘脾,则

7、腹胀便溏,食少乏力;络阻血淤,则包块闷胀、出血、肌肤甲错或面目黯黑、青筋暴露或皮间有血缕赤痕,脉涩舌质紫暗或有淤斑淤点。因虚生积,因积致虚,虚积互因、恶性循环。正虚可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又有肝虚、脾虚、肾虚之分,临床须具体辨证。  2.2淤淤血在肝纤维化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淤血阻络又是肝纤维化的病理基础。唐容川《血证论·淤血》强调:“淤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结为癥瘕”。张志聪《医学要诀》中明确指出:“血之所积,名积”。《丹溪心法·痛满》曰:“胁痛,有死血。”王清任《医林改错》进一步指出:“无论何处,皆有气血,气无

8、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可见癥积的形成与淤血关系密切,然而淤血只是癥积形成的病理基础,并不简单等于癥积,必需日积月累“结为癥瘕”。《医宗必读》说:“盖积怨之为义,日积月累,匪伊朝夕”。故淤血内著,久不消散,息以成积是癥积发生的关键。  淤血的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