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乞大》《朴通事》看元与高丽的经济文化交流

从《老乞大》《朴通事》看元与高丽的经济文化交流

ID:9503554

大小:71.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5-01

从《老乞大》《朴通事》看元与高丽的经济文化交流_第1页
从《老乞大》《朴通事》看元与高丽的经济文化交流_第2页
从《老乞大》《朴通事》看元与高丽的经济文化交流_第3页
从《老乞大》《朴通事》看元与高丽的经济文化交流_第4页
从《老乞大》《朴通事》看元与高丽的经济文化交流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老乞大》《朴通事》看元与高丽的经济文化交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老乞大》《朴通事》看元与高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相隔一衣带水,自远古以来,一直存在着密切的交往。元朝建立时,统治朝鲜半岛的是高丽王朝。元与高丽之间,有着频繁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老乞大》和《朴通事》两书,便是这种联系的很好的例证。一《老乞大》和《朴通事》,是朝鲜李朝(公元1392—1910年)时期流行的两种汉语教科书。一般认为,《老乞大》中的“乞大”即契丹,老乞大即老契丹。《朴通事》中的“通事”是翻译的称呼〔①a〕,朴通事即姓朴的翻译。两种书名可能暗示作者的身分,但其具体情况已不可考〔②a〕。《老

2、乞大》总共不到二万字,分上、下卷。此书以高丽商人来中国经商为线索,用对话的形式,表现道路见闻、住宿饮食、买卖货物等等,中间插入一些宴饮、治病的段落。《朴通事》的字数约比《老乞大》多三分之一,分成上、中、下三卷。全书用对话或一人叙述的方式,介绍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宴会、买卖、农业、手工业、词讼、宗教、游艺、景物等多项内容。两书反映的是中国北方特别是都城的社会生活。从内容来看,两书显然又兼有旅行指南、经商指南的作用。著名学者杨联升教授说:“《老》、《朴》两书的史料价值,非常之高。从史学看,有许多难得的关于元、明两代

3、风俗事物的记载。从语学看,有很多珍贵的元末明初的口语史料。”〔③a〕这一评价是很恰当的,只是所说时代需稍加修正(见下文)。语言学界已经注意到了两书的价值〔①b〕,相比之下,史学界似乎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关于两书反映的时代还可以作一些讨论。朝鲜李朝世宗五年(明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为了便于“读者传写诵习”,政府令“铸字所印出”《老乞大》、《朴通事》等书〔②b〕。这是官方文献中关于两书的首次记载。世宗八年(明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司译院在报告中明确说《老乞大》、《朴通事》是“译学”的教材,要“通事”背诵〔

4、③b〕。十六世纪初,李朝语言学家崔世珍为《四声通解》一书作序,其中说:“夫始肆华语者,先读《老乞大》、《朴通事》二书,以为学语之阶梯”〔④b〕。可见二书在李朝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这些记载也说明《老》、《朴》成书应在世宗五年(1423年)以前。朝鲜李朝成宗十一年(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十月,侍读官李昌臣向国王启奏道:“前者承命质正汉语于头目戴敬,敬见《老乞大》、《朴通事》曰:‘此乃元朝时语也,与今华语顿异。多有未解处。’即以时语改数节,皆可解读。请令能汉语者尽改之”。成宗当即下令:“选其能汉语者删改《老乞大》

5、、《朴通事》。”〔⑤b〕这条记载说明:(一)《老》、《朴》二书的语言是“元朝时语,”两者成书应在元代。(二)十五世纪下半期便已开始对两书从语言角度进行修改。正是在十五世纪,李朝创制了“训民正音”,也就是谚文,“谚解”(用谚文翻译汉文书籍)事业便发展了起来。到了十六世纪,崔世珍编写了《朴通事谚解》和《老朴辑览》,后一篇是“汇二者要语而注解者”〔⑥b〕,也就是《老》、《朴》两书的重要词汇三元朝与高丽的文化交流是多方面的,比起前代来,有很大的发展。韩国学术界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价值的工作,最近出版的张东翼教授《高丽后期外交史研

6、究》一书,对此有很好的论述〔②l〕。在《老》、《朴》两书中,元与高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有一定的反映,可以和其他文献记载相印证。这里想着重讨论两个问题,一是高丽僧侣在中国的求法讲经活动,一是中国书籍的输往高丽。在古代,僧侣对于中国与亚洲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作过重大的贡献,这是人所周知的。在唐与新罗、百济,以及宋、辽、金与高丽的文化交流中,佛教僧侣都起过重要的作用。在元与高丽之间,佛教僧侣仍然扮演着文化使者的角色。《朴通事谚解》的一些记载,可以给我们以启示。《朴通事谚解》卷上的一则记事说:“南城永宁寺里听说佛法去来。一个见性

7、得道的高丽和尚,法名唤步虚,到江南地面石屋法名的和尚根底,拜他为师傅,得转衣钵。回来到这永宁寺里,皇帝圣旨里开场说法里。”“说几个日头?”“说三日三宿,从今日起后日罢散,诸国人民一切善男善女,不知其数,发大慈悲,都往那里听佛法去。”(第133—135页)按,高丽和尚步虚和中国和尚石屋均实有其人,朱德熙先生曾引用《朴通事谚解》的有关注文和佛教史乘《吴都法乘·石屋和尚塔铭》加以论证。该塔铭记临济宗僧人石屋清珙生平,其中述及弟子“高丽人”愚太古师事石屋的情况。愚太古即步虚。关于步虚的详细记载,是高丽著名文学家李穑所作《明高丽

8、太古寺园证国师碑》,见《海东金石苑》卷八。此外在郑麟趾的《高丽史》中亦有提及。据碑文记载,“国师讳普愚,号大古,俗姓洪氏。……至正丙戌(六年,1346年),师年四十六,游燕都。……至湖州霞雾山,见石屋珙禅师,具陈所得,且献《大古庵歌》,石屋深器之。……遂以袈裟表信曰:‘老僧今日展脚住矣’。屋临济十八代孙也。……回至燕都,道誉腾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