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间滑脱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治疗效果

腰间滑脱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治疗效果

ID:9494913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1

腰间滑脱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治疗效果_第1页
腰间滑脱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治疗效果_第2页
资源描述:

《腰间滑脱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治疗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腰间滑脱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治疗效果  当椎体之间的骨性连接不正常时就会导致上下位椎体出现部分或者整体滑动,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腰椎滑脱。根据腰椎滑脱严重程度的不同,会对马尾神经或者神经根部造成压迫。截止目前为止,出现腰椎滑脱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分析发现出现腰椎滑脱现象很可能是受到峡部裂的影响。采用后路腰椎椎体融合技术能够有效缓解神经压迫,恢复腰椎间隙高度,恢复之后则可以通过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以保证脊柱的稳定性。现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间滑脱患者采用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

2、料共计50例,均为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间滑脱患者;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46~65岁,平均年龄(55.2±4.6)岁;狭部裂性滑脱27例,退行性滑脱19例,先天性滑脱2例,医源性滑脱2例。所有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同意纳入本实验研究,并采用标准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  1.2治疗方法。  现在对所有的患者都采用标准的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技术进行治疗,即患者采用俯卧的姿势置于病床之上,全麻醉,将患者腹部悬空,选择腰后正中的位置作为切口,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必须对棘上以及棘间的韧带加以保护,将紧贴在椎板上额椎旁肌肉脱离下来,从而将双侧椎板

3、,关节突以及横突完全暴露出来。将关节突以及其他的病变部位凿除,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保证对上位椎体椎弓下边的神经根加以保护,有效避免人为操作造成的损伤。对于腰椎间盘各组织的清除则应当采用刮刀和铰刀。然后将取下的椎板碎骨填充至腰椎间隙中,再加入1枚聚醚醚酮材料的融合器,再放置预弯成型的钛棒。待椎体椎弓经上下螺钉加压之后采用螺帽进行锁定,直到腰椎正常顺序的恢复。进行切口部位的清洗,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3疗效评价。  在手术治疗之前、手术之后1年以及术后3年患者的Osn;标准差(x珚±s),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

4、计学意义。  2结果。  50例患者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1年和术后3年,ODI评分、VAS评分以及JOA评分等均优于手术治疗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和术后3年则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作为脊柱外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腰椎滑脱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最合适的手术治疗办法则包括对受压迫神经进行解压、将滑脱的椎体复位以及将滑脱的椎体和周围其他椎体融合在一起等多种方法。当前使用的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技术已经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大力推广。在治疗之后患者的腰椎滑脱症状得到有效改善,脊椎

5、功能也有所提升。相关研究表明,采用椎弓螺钉内固定技术能够有效恢复患者腰椎的稳定性,保证腰椎间的高度,促进椎体的融合[2].有效缓解患者的局部神经症状。本组资料显示,50例患者术后1年和术后3年的ODI评分、VAS评分以及JOA评分等均优于手术治疗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和术后3年则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能够有效恢复腰椎序列稳定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是治疗腰椎滑脱的理想术式。  [参考文献].  [1]陈鹏,朱国兴,杨玉生,等。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加自体减压椎板骨粒超大量植骨治疗腰椎滑脱[J]

6、.中华创伤杂志,2013,29(8):753-755.  [2]孙华峰,王文斌,王永久。椎弓根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疗效研究[J].河北医学,2013,19(7):1041-10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