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系统治疗方法,皮肤病学论文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系统治疗方法,皮肤病学论文

ID:9494211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1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系统治疗方法,皮肤病学论文_第1页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系统治疗方法,皮肤病学论文_第2页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系统治疗方法,皮肤病学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系统治疗方法,皮肤病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系统治疗方法,皮肤病学论文  引言    寻常型银屑病是常见的慢性、复发性、有多层的银白色鳞屑的丘疹和红斑的炎症性皮肤病。根据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表现,皮损特点及好发部位;发病与季节及精神因素的关系;外伤、上呼吸道感染、妊娠分娩、酗酒等的诱发因素,以及家族史等参考资料,一般诊断不难[1].银屑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由于是由遗传为基础的多因素影响而诱发的慢性增生性皮肤病,因此靠药物很难根治,但可通过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得到控制。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40例系统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3~57岁,平均34岁。病程5~26年,平均13年。均有红斑、鳞屑、点状出血及薄膜现象,皮损占整个体表面积的1%~20%.  1.2方法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整体观念出发,选择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1.2.1药物治疗维生素是机体维持正常代谢和功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银屑病可用维生素A、B12、C、D、E和K4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的饮食习惯,食用含有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及蔬菜水果对银屑病的恢复极有利。

3、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银屑病由来已久,但多年的经验证明寻常型银屑病不宜系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系统应用虽能使皮损获得短期痊愈,但一旦停用,则会出现严重反跳,导致病情恶化,甚至由寻常型转为脓疙型或红皮病型,故尽量避免内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银屑病。抗肿瘤药物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是抑制DNA合成和表皮细胞有丝分裂[2].用于治疗银屑病的抗肿瘤药物有白血宁、甲氨蝶呤(MTX)、乙亚胺、丙亚胺、羟基脲、博来霉素、乙双吗啉、平阳霉素等。由于这类药物毒副作用大,已陆续有报道因应用这类药物而引起白血病、肝癌、鳞癌、恶性淋巴瘤等。故专家们提出寻常

4、型银屑病患者不宜采用这类药物治疗,仅对红皮病型、关节型及脓疱型银屑病患者有时还采用。环孢菌素有高效的免疫抑制作用,能选择性抑制TH细胞的增殖,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也有抑制作用。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肝肾功能受损和引起高血压,还可以引起神经系统症状等。此外,此药价格昂贵。因此寻常型银屑病不选择应用此类药物。若银屑病合并有咽炎、扁桃体炎等可以应用青霉素、氨苄西林或头孢菌素等抗生素,也有一定疗效,但要避免滥用抗生素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  1.2.2物理治疗沐浴可去除鳞屑,清洁皮肤,改善微循环。在浴液中可以加入适当药物,如中药,增加止痒、

5、消炎、润肤等作用,也可采用矿泉浴。紫外线照射可以抑制表皮细胞DNA合成,提高免疫功能,以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先化疗法是口服或外用8-MOP等吸光剂后再照射长波紫外线,以增强光疗的效果。  此疗法适合冬季型的寻常型银屑病治疗,但需要注意紫外线的照射量以免引起光毒反应。对日光过敏者及光感的银屑病患者禁忌。  2结果    经临床治疗见效1~4周见效,皮损明显消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不良反应口干20例,皮肤干燥、瘙痒19例,眼睛干燥1例。  3讨论    银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较为明确的认识是由基因调控与环境因索共

6、同作用,而使机体的神经、生化、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调节细胞增生与分化的多种细胞因子表达异常而引起表皮细胞增生过度、角化不全,真皮中毛细血管扩张和增生,从而临床表现为丘疹和红斑,表面有多层银白色鳞屑。  寻常型银屑病最为常见。其基本损害起初为栗粒至绿豆大的炎症性红丘疹,以后可逐渐扩大或融合成斑片。损害边界清楚,周围有红晕,基底浸润明显,表面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轻刮可出现亮膜,再刮除薄膜可出现小出血点,呈露珠状称为点状出血现象(Auspitz现象)。银白色鳞屑、发亮的薄膜及点状出血为寻常型银屑病的典型临床特征。  根据皮损发展过

7、程中的可有多种形状表现,并以形态命名,如丘疹形的皮疹散布于身体各部位者称为点滴状银屑病,此型较常见于儿童及银屑病进行期;损害较大,呈圆形如硬币状称为钱币状银屑病;损害不断扩大,互相融合形成大片不规则地图状称为地图状银屑病;损害分布呈带状称为带状银屑病;损害中心消退呈环状,则称为环状银屑病。此外,有些损害发生于头皮、眉耳部,并有脂溢性皮炎样损害,则可称为脂溢性皮炎样银屑病;还有少数患者皮损有糜烂及渗出,干燥后成污褐色鳞屑痴,并重叠堆积,称为砺壳状银屑病;也有少数患者皮损表面形成扁平赘疣状,而称为疣状银屑病。  皮肤损害可发生于

8、全身各部位,但以头皮和四肢伸侧为多见。指(趾)甲和黏膜亦可受累,腋下、腹股沟等褶皱部位以及黏膜处也偶可被累及。皮损常对称分布,少数患者可只局限于某一部位,因而也有以部位命名,如单独见于头皮,称头皮银屑病。其典型皮损为浸润性、红斑边界清楚,覆有较厚的鳞屑,毛发呈束状,有时也可融合成片,甚至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