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70058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1
《论我国巨灾风险金融防范体系的建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我国巨灾风险金融防范体系的建立巨灾风险是一类极特殊的风险,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自然巨灾和技术性灾难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损失记录不断刷新。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遭受的巨灾损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数量,对保险业经营造成巨大压力。据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的统计,最近50年巨灾的发生呈明显的增长趋势:自然巨灾从20世纪70年代的30起增至90年代的140多起,增长了4倍;人为灾祸从70年代的80多起到新世纪初的250起,增长了3倍。经济损失由380亿美元增至2300亿美元,增长了6倍。①另据《sigma》记载,从长远比较看,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
2、的数量仍然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图1)。2006年全球事故数量比上一年有大幅回落,但仍然发生了136场自然灾害和213起人为灾难。②自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巨灾保险损失数字开始逐年上升。历史上损失最严重的10次巨灾就有6次发生在2004年和2005年两年间,2005年全球巨灾损失达到2300亿美元,是保险史上损失最惨重的年份。③此外,人口、财产和技术密集造成风险集中和保险金额增大,巨灾风险在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上均大大上升。据统计,1987年以前,保险人的巨灾损失赔款从未超过50亿美元,而当前动辄出现上10亿美元的保险损失已成为一种趋势,而且这种趋势仍会继续。当代巨灾风
3、险构成特点表明,全球技术灾难的损失呈现出高于自然灾难损失的趋势。在1993年的340起巨灾事故中,技术灾难占了63%。与自然灾害损失相比,高概率技术性灾难的发生损失更大,更难以预防。20世纪90年代初期,人类灾难史上罕见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使国际再保险业遭受重创,再保险业随之陷入5年的萧条期。9•11事件中的财产损失及各类人身伤害索赔金额达到370亿美元,其中大约55%由国际再保险市场承担,仅慕尼黑再保险公司一家就承担了24.4亿美元④(图2)。依靠传统承保经营利润积累缓慢发展的全球再保险业遭受重创,一直深陷其中难以恢复元气。我国历来是巨灾风
4、险频发的国家之一。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出版物《sigma》历年统计的全球最大20起灾害事件以及遇难人数最多的20个巨灾数据显示,我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主要集中在洪水、地震、台风等风险因素,其中洪水占41%,台风占36%,地震占14%,巨大的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损害(表1)。二、巨灾风险金融防范体系的构成一般而言,巨灾风险的防范救助机制包括行政救灾、传统巨灾保险制度以及新型证券化产品创新三类。我国目前是由国家财政支持的政府主导型巨灾风险管理模式,由国家减灾委、民政部救灾司主要负责应对巨灾风险和紧急事件,一旦发生巨灾损失,往往是政府逐级财政拨款,组织
5、社会捐助救灾,剩余损失缺口只能由受灾群众自担。可以认为,我国政府扮演着巨灾损失的风险兜底角色,这种行政救灾机制,一方面忽略了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缺乏效率,给政府财政资金带来很大压力;另一方面,也忽略了商业保险制度损失补偿功能发挥、资本市场筹资补偿损失等市场化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从国外成熟经验和做法看,金融手段是巨灾风险防范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巨灾风险金融防范体系包括巨灾保险、再保险、巨灾债券巨灾期货等非传统风险转移方式等多种手段。由于再保险业的资金规模有限,传统意义上的保险经营方式已难以有效对付日益严重的巨灾风险。显而易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物质财富的逐渐丰富,
6、承保巨灾风险所面临的潜在偿付能力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转分保市场已经明显削弱,资本市场以其充沛的资金规模和丰富的金融产品而成为理想的再保险替代市场,日益成为转嫁巨灾风险的重要场所。国际上看,尽管遭遇2008年金融危机打击,全球巨灾债券市场发行额及数量仍为上升趋势。2008年底,巨灾债券市场份额仍占美国财产保险市场的12%,是排第三位的行业损失担保市场份额的2倍(第一位是传统再保险市场,82%)。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政府特殊财政和税务政策支持下的巨灾风险转移机制建设明显滞后,巨灾损失分担补偿机制不完善,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巨灾保险制度很不健全,缺乏国家巨灾风险金融管理
7、协调机构。目前国家仅在农业方面有所试点,其他领域里政府支持的巨灾保险基本还是空白(1996年企业财产险条款将洪水、地震和台风等巨灾风险从基本责任中剔除。洪水风险列为企业财产险综合险承保范围。2001年地震保险作为企业财产险的附加险,不能作为主险单独承保),急需建立一套完整的巨灾风险金融防范体系。三、巨灾债券应用案例许多保险衍生品承担在资本市场转嫁巨灾风险的职能,如巨灾债券、巨灾掉期产品、巨灾期货、巨灾期权等。保险衍生品的价值主要建立在保险基础商品或某种指数基础之上,保险人、再保险人和其他投资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买入或卖出事先设计好的期权或期货合同,以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