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内部控制审计政策与盈余管理——基于did模型的实证分析

强制内部控制审计政策与盈余管理——基于did模型的实证分析

ID:9461300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强制内部控制审计政策与盈余管理——基于did模型的实证分析_第1页
强制内部控制审计政策与盈余管理——基于did模型的实证分析_第2页
强制内部控制审计政策与盈余管理——基于did模型的实证分析_第3页
强制内部控制审计政策与盈余管理——基于did模型的实证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强制内部控制审计政策与盈余管理——基于did模型的实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强制内部控制审计政策与盈余管理——基于DID模型的实证分析【作  者】费青青1,孙豪2【单位】1.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成都611130;2.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成都611130【摘  要】【摘要】本文以2011~2014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DID(双重差分)研究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分类分批强制内部控制审计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强制内部控制审计政策对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净影响均显著为负,对小型非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的净影响显著为负。本文认为,强制内部控制审计政策对主板上市公司的会计信

2、息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关键词】强制内部控制审计;DID模型;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1004-0994(2016)09-0103-6一、引言内部控制是公司在一定环境下,为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实现既定的财务和经营目标而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机制。该机制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财务报表质量。近年来,学者们大都认为内部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盈余管理。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来看,我国主板上市公司已经处于强制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阶段。2008年,财政部、证监会、

3、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强制上市公司披露年度自我评估报告。2010年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2012年,财政部与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财会办[2012]30号)。截至2014年底,所有主板上市公司均须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特殊情况除外)。可见,我国主板上市公司已经逐步从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阶段进入强制披露阶段。西方学术界从“信息观”和“经济收益观”两个角度来解释盈余管理。在信息观下,Schipper(1989)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层为了获取某些

4、私有利益,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Healy和itra和BikkiJaggi(2013)等从内部控制质量的角度研究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认为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够抑制盈余管理。而Gaoetal.(2009)研究发现,SOX法案颁布后,小型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有所降低。可见,SOX法案颁布后,强制披露政策对不同类型的公司可能产生不同影响。第三,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方面,Doyleetal.(2007)研究发现,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更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Ashbaugh-Skaifeetal.(2008)探究了内部控制缺陷及调整对应计盈余

5、管理的影响,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更高。可见,强制内部控制审计可以提高盈余质量,且对应计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国内学者认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抑制应计盈余管理,但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尚未形成统一观点。方红星等(2011)研究发现,在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背景下,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有效抑制盈余管理。刘启亮(2012)研究发现,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减少盈余管理空间。而范经华等(2013)认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但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不大。另外,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程度方面,程小可等(2013)发

6、现: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其应计盈余管理程度、销售性操控和生产成本操控程度较低;公司的产权性质和规模不同,内部控制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也不同。由此可见,我国学者大多认为优质的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助于抑制盈余管理。(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内部控制作为公司内部的一种自我调节和约束机制,其作用之一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管理层通过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内部控制在保证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不当行为的发生,减少对销售、生产成本和酌量性费用的操控。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内部

7、控制与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本文在优质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盈余管理的基础上探讨强制披露政策的影响。在强制披露政策下,我国三类主板上市公司(国有控股、大型非国有控股、小型非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必须分别最晚从2012年、2013年、2014年开始对外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此前,公司的披露行为均属于自愿行为,有一定的信号传递作用。如今,我国已经从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阶段进入强制披露阶段。这一政策背景与自愿披露背景有所区别,公司的披露行为不再具有明显的自选择性,所有主板公司都必须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在自愿披露背景下,拥有优质内部控制的公司更易获得并披露标准无保留

8、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体现出明显的自选择性。而在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