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60305
大小:5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1
《探索完善大数据监管新机制建设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探索完善大数据监管新机制建设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公布查处结果。国家工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茅在2016市场监督管理论坛上表示,工商部门要加快转变职能,处理好放和管的关系,更新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构建权责明确、透明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新机制。监管部门要综合运用多种惩治手段,有效维护法律权威和市场秩序。2016年4月,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在上海市工商局调研,正式启动
2、上海市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工作。上海市工商局作为平台承建单位,按照市政府部署,将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作为上海市落实国务院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和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的重要抓手,探索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市场监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X络和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 一、以数据利用与整合为基础,构建综合监管体系 上海市工商局坚持国家工商总局有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技术规范和数据标准,特别是一体化监管协同平台架构,坚持制度先行、平台保障,建立落实监管责任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框架。依托基础数据库,进一步加强
3、部门监管信息互联共享,以集约化方式搭建集信息查询、协同监管、联合惩戒、社会监督、决策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监管平台,增强监管合力,提升综合监管水平。平台由市、区两级架构组成。区级平台在市级平台基本功能架构基础上,按照实际需求拓展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监管内容,形成1+X的区级综合监管模式。从平台建设的总体架构来看,主要有三方面特点。 (一)全市联动,注重综合 上海全市60个部门和直属机构对事中事后综合监管事项和信息化系统建设现状进行了梳理。按照规划,平台应当覆盖市场监管、城建、环保、税务、公安等各个负
4、有监管职责部门的监管业务,为实施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协同监管夯实了基础。 (二)信息共享,资源整合 将信息互联共享摆在突出位置,使平台能够汇集企业从生到死的所有信息。依托上海市法人库、人口库、空间地理信息库等基础数据库,综合利用市X上政务大厅、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以及各部门的监管业务系统,集信息查询、协同监管、联合惩戒、社会监督、决策分析等功能于一体。平台建设注重对已有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利用,避免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努力形成监管闭环。 (三)技术创新,运行透明 平台建设充分借助互联X技术手段,
5、形成全程可追踪的完整信息链,加快完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推动监管、服务更精准、更智能。同时,让政府部门掌握的监管信息走出去,并把社会组织等机构可用于监管的信息请进来,提高监管透明度,方便公众知情、监督。 二、以事中事后监管为立足点,搭建企业全生命周 期管理的应用系统 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是统一的监管信息共享和业务联动平台,旨在实现各领域监管信息的实时传递和无障碍交换,构建综合监管应用体系,形成多部门综合监管。 (一)制定事中事后监管措施 根据部门监管职责和监管清单,各部门制定有关事中事后监管措施
6、,开展日常监管、抽查检查、专项整治等应用建设,实现各领域、各环节监管措施的全面开展和集中展示。 (二)多渠道归集企业信息 各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及其他监管信息在平台上进行归集,供市、区相关部门共享使用。 (三)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落实双告知制度 办理企业登记注册时,生成告知单,告知企业申请人需要申请审批的经营项目和相应的审批部门。办理登记注册后,对经营项目的审批部门明确的,将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息及时告知同级相关审批部门,对不明确或不涉及审批的,各部门可至综合监管平台查询
7、。同时,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息在企业信息平台上发布。自2016年4月1日起,已对5.6万户企业实行双告知,涉及40个部门。 (四)落实双随机抽查机制 由各监管部门制定抽查检查事项或任务,在平台中随机产生检查对象、检查人员以及两者的配对关系,检查人员接收任务进行抽查、记录结果,并将结果公示。 (五)实施多部门联合惩戒 实行跨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实现部门间的失信企业信息共享和应用。综合运用企业公示信息、黑名单等多种监管手段,发挥失信惩戒的威慑作用,加大行政处罚和信用约束力度。上海市工商局加
8、强部门信息共享和应用,在综合监管随机抽查工作中,对有失信违法记录的企业实施重点检查,实 施联动惩戒:对2014、2015年报企业按每年3%比例抽查了89881户企业,发现3816户企业在其他部门有失信记录;对未按规定公示、隐瞒真实情况或弄虚作假等情形的874户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向社会公示,在办理准入登记时予以限制或禁入;对纳入日常重点监管名单的2732户企业,在市场准入时予以限制或禁入;为各类企业上市、融资、设立销售基金公司、参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