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我见——“乐趣”课堂浅析

智慧之我见——“乐趣”课堂浅析

ID:9459917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1

智慧之我见——“乐趣”课堂浅析_第1页
智慧之我见——“乐趣”课堂浅析_第2页
智慧之我见——“乐趣”课堂浅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智慧之我见——“乐趣”课堂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智慧之我见——“乐趣”课堂浅析在数学教学中,我常有这样的感受:在上课中努力做到讲解知识点透彻,教学环节清楚,可学生对所学内容没有兴趣,上课没有积极性,只是被动的配合教师上课,完成教学任务。尤其当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后,下面常常一片沉默。这样的情景,常常令我十分尴尬。为什么课堂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教学内容为什么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那天性活泼好动的同学哪里去了呢?于是,我翻开教案,再次回味课堂实录的点点滴滴,让我对课堂,对教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数学例题设计中的“乐趣”--------趣味性和开放性探究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中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他

2、们会对新异的信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推动他们去观察、思考。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趣味性练习,对学生的好奇心加以诱发,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复习回顾了有理数运算法则之后,可以这样设计练习:原题式:-18-(-3)×2。B、趣味式:-18○(-3)○2。在小圆圈内可以填+。-,×,/B.的答案可以是:-18-(-3)×2、-18+(-3)×2、-18÷(-3)+2、-18×(-3)-2、-18/(-3)+2等。这样对题目一改,选择趣味性比较强的题目,这样学生才会产生兴趣。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又如在

3、学习了等腰三角形后,我们针对这一章复习时,可对题目的条件进行开放,如下:A、原题: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度数是一个底角度数的2倍,求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B、开放式: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度数是另一个内角度数的2倍,求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B题中,可以是项角的度数是底角的2倍,也可以是底角的度数是顶角的2倍,因此,它的条件是开放性的。以上举例,主要是想通过把现行教材中的原先的练习题目,经过改良转化为趣味性、开放性练习。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逐步养成创新习惯;另一方面.复习课中练习题的开

4、放性和趣味性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习题设置要有一定的拓展性和变通性。要通过条件或结论的改变使问题步步深入,层层递进,从而得到更深层的结论方法。练习的“乐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练习的开放性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但强调练习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并不是排斥基本训练,教学中应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数学情境设计中的“乐趣”---------生活现实情境的探究刚刚在这周的数学教研中,听了一节《平均数》课,

5、是这样引入的:师:大家猜猜我的年龄是多少?生:32岁?35岁?42岁?师:我的年龄是34岁,那么接下来我来问一个问题:请问你的年龄是几岁?生1:15.岁师:那么,我与你两个人,我们的平均年龄是几岁?生1:(34+15)/2.(老师板书)。师:你的年龄是几岁?生2:14岁.师:那么我们三个人的年龄的平均是几岁?生2:(34+15+14)/3.老师板书)师:你的年龄是几岁?生3:15岁,师:那么,我们四个人平均年龄是几岁?生4:(34+14+15+15)/4,(教师板书)………这样经一小组学生回答之后。便自然地提出了:有n个数的时候的平均数的定义与算法….这样设计的

6、成功之处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从身边的熟悉的年龄开始,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数学于生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其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操作与探索、共同研究,得出结论,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积累数学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以开放式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一次次的尝试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简单的设计,让我觉得受益匪浅,一种也想和学生加入课堂的冲动。三.教学过程的“乐趣”------展示学生才华,成就学生“自我”的课堂“乐趣”的数学课就

7、事学生自己的数学课。它能够让学生能展示才华,实现自我教育,在一次复习练习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让学生自己当一会“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例题(当然事先已经指导过学生)。这样一来一方面,既能获取知识,又能在“互动”的过程中,生生互教,学生自己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得到培训,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相互提高,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健全的人格。而另一方面,教师也能从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精神中汲取动力,面对开放性、挑战性极强的课堂,从学生创造性思维中获取灵感,吸取学生观点中的合理因素,同学生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使教师在成功的课堂教学中获得生命价值实现的满足。《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8、“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历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