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58008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试论我国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论我国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一、前言 近年来,关于教育地区发展差异的研究越来越多,但仔细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发现在这些研究中,关注点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关注义务教育的地区发展差异,二是关注高等教育的地区发展差异。而对处于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高中教育的地区发展差异研究几乎无人涉及。在我国,由于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不是所有初中毕业的学生都可以顺利进入高中继续接受教育,高中教育是进入高等教育的分水岭,我们在探讨高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时,必须先重新思考高中教育的地区发展差异才更有实际意义。由此,本文拟从我国各省区高中教育地区发展
2、差异出发,结合初中教育地区发展差异,综合分析我国中等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地区发展差异,总结我国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的特殊性,为促进我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寻找依据。 二、我国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测量指标的选择 由于我国各省经济、人口等因素的影响,对各省区中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测量存在许多困难。首先在于目前我国各省区的中等教育统计资料中缺乏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高中教育的入学率等指标;其次是我国各省区中等教育管理体制存在较大差异,各省区及县市的初高中学校的分布与学生也不一致,这些均造成对我国各省区中等教育地区发展
3、差异难以测量。为此,本研究拟依据2003-2012年我国中等教育发展情况,采用各省区每万人口中在校初中生和高中生数来分析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文中数据于《中国教育年鉴》(2003年至2013年)、《教育统计公报》(2003年至2013年)和《中国统计年鉴》(2003年至2013年)。 三、我国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变动分析 结合前人研究,本文对我国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的描述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以时间发展为主线,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特征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主要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的变动过程,并对这种变异进行预
4、测;空间特征分析主要分析各省区每万人口中在校初中生和高中生实际数与全国平均数之间的差距。第二层次从统计学指标出发,对我国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进行相对差异分析和绝对差异分析。绝对差异分析采用不同省份每万人口中在校初中生和高中生人数变动的标准差,这是教育发展的实际差距。但由于各省中等教育基础不同,采用绝对差异容易出现较大误差,因而又采用相对差异进行分析。相对差异采用皮尔逊积差变异系数,可对不同标准的数据进行比较。 (一)我国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变动情况 本文采用的变异系数公式为:CV=SX100%CV代表变异系数,S为标准差,X为算术
5、平均数。CV代表数据的离散程度,数值越大,表示离散程度越大,数值越小,表示离散程度越小。以每一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区域单位,利用变异系数进行计算,可以得出各省区2003-2012年每万人口在校初中生和高中生数的变异系数与标准差,见表1。表1显示,从2003年至2012年,我国各省区初中教育的标准差为87.0至103.6,从2004年起,绝对差异逐渐变大;变异系数为17.7至27.8,从2004年起,相对差异也在逐渐增大。高中教育的标准差为38.6至74.3,从2003年起,绝对差异先是增大,其后2004年起开始逐渐变小至2007年
6、,2008年起又开始逐渐增大,2012年的标准差接近为2003年的两倍;变异系数为17.1至24.5,2003年至2004年呈上升趋势,随后逐渐下降至2007年,2008年又开始上升,相对差异也在逐渐增大。从每万人口初中生与高中生在校人数的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的比较中可以发现,一是自2007年起,我国中等教育的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都在逐渐增大;二是初中教育的地区发展差异大于高中教育。 (二)各省区中等教育发展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 为说明各省区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的空间特征,本研究计算了2003-2012年各省区每万人口中在校初中生和高中
7、生数的距平均值,即各省区历年值与全国平均值的差,发展绝对差异存在明显的空间特征:(1)从2003年至2012年,各省区中等教育的相对地位没有出现变化,每万人口中在校初中生和高中生数的正负号绝大多数没有出现大的变动;(2)从各省区中等教育距平均值看,经济发达地区的距平均值绝对值一般大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这点恰恰与高等教育的地区发展差异相反。 (三)我国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的预测 我国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随着时间变动而出现变化,属于时间序列事件。本文采用指数平滑法对我国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作预测分析。指数平滑法属于时间序列分析,优势在
8、于综合考虑了时间对目标事件的影响,采用不同指数进行多次平滑来修正预测,可以较好地消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减少偶然性时间序列变动引来的误差。考虑到一次平滑容易出现较大误差,本文拟进行两次平滑分析,分析模型为:S(1)t=aVt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