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52576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1
《竞技武术的武德教育与专项素质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竞技武术的武德教育与专项素质训练 近代国门被西方的坚船利破打开之后,在中西体育文化的碰撞交融中,竞技武术脱颖而出。其以传统武术为母体,借鉴西式体操与西方竞技体育的组织形式与先进思想,历经曲折、磨砺而逐步走向成熟,形成一个由竞赛制度、运动队训练体制和技术体系组成的完整体系,成为当代武术运动的主体。竞技武术以其强身健体、养精益神、陶冶情操、锻炼意志的实际功效,吸引了众多武术爱好者,特别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对武术更是兴趣浓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更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勤学苦练获得一技之长。 1武德教育:武术训练的道德指向 武德,是在中国传统理论思想的浸润与规范下
2、,在武术长期的实践和发展中所形成的的对习武者的行为规范,它协调着习武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影响着习武者的各类活动。武谚有云: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传统武术中始终把武德列为习武教武的先决条件。尚武崇德以期达到内圣外王的至高境界是众多传统武术家终其一生的价值追求。 然而竞技武术追求强烈的功利目的性,造成在训练中片面注重技术训练而忽略对武术精神及内涵的不良现象。刘鹏认为,源远流长的传统武德,精微而博大,在武术训练中发挥着广泛而积极的作用,但不可避免带有历史的局限性。我们在弘扬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武德的同时,必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与时代需求相接轨,树立新的武德观,同弘扬民族文
3、化、培育民族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并在武术礼仪中体现,贯穿于武术技法的习练,教练及教师须以自身为表率,将武德教育渗透于武术教学的全过程。[1] 王格、李静从武德教育在训练的不同阶段的具体实施出发,将武德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刚入训练队阶段、具备一定训练基础以及完全熟悉环境阶段。以武术礼仪、课堂常规为教学起点,帮助学生熟悉环境,遵规守纪,克服缺点,步入正轨。在训练一段时间后,主动调动学生的技击性,培养其全局观念、团体意识,学会合作。对于已训练几年的老队员,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自觉自律意识。[2] 竞技武术基础训练需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训练动机,培养他们高尚的武德、优良
4、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以及正确的社会荣辱观。 2专项素质:武术训练的基础 武术套路作为竞技武术的主要形式,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武术套路运动实践证明,身体训练是技术训练的基础。所谓武术套路运动员的专项运动素质,是指根据武术技击特点和需求所表现出来的从事武术运动所必须的速度、力量、柔韧、灵敏、弹跳力和耐力等技能能力。[3] 武术套路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此类项群运动表现为战术和运动技能对运动员的影响最低,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 2.1力量素质 当前以高、难、美、新为演练要
5、求的武术套路运动技术难度大,用力突然,连贯性强,武术套路运动主要是由各部分肌肉驱动身体各关节及全身整体配合的运动,在运动时各关节肌肉会同时作用于它所跨过的几个关节,如果没有强壮有力的肌肉做保证的话动作就非常的容易变形,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容易导致各种运动损伤的发生。[4] 根据所查阅的资料,目前国内外大量的关于力量素质的发展敏感期的研究报告基本上都认为男子在14-20岁,女子在12-18岁之间,因此,在刚开始进行武术训练时,不宜进行过大运动负荷的练习,应通过武术基本功的习练实现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对武术的初步认知。随着训练的不断深入以及运动员身体的不断发展,应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
6、发展规律,适当增加武术练习的强度以及一些必要的力量训练。同时要注意在增加强度的同时保证习练者的营养需求,适时增加趣味性力量训练。努力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及手段,使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达到竞技武术运动的要求。 2.2柔韧素质 在武术训练中非常注意柔韧性的训练,柔韧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质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武术运动员的运动生命。在武术训练中,一般把对柔韧性训练的注意力放在屈髋(如压腿、劈腿、踢腿)、下腰和肩关节等方面,往往忽略了对其他关节柔韧性的训练。[5] 在训练及比赛中发现,有的运动员膝、踝关节柔韧性不好,在做某些步型时出现动作规格不高、稳定性差等问题。究其
7、原因是在日常训练中忽略了膝、踝关节的柔韧性练习,而下肢的力量型训练又较多。虽使下肢力量不断增强,而有关的肌肉弹性和伸展性却逐年下降,价值又不注意训练有关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膝、踝关节的柔韧性则可能越来越差。[6] 在训练时,可采取以下几种训练方法来提高膝、踝关节的柔韧性:(1)单腿屈膝后搬腿;(2)跪仰卧;(3)双腿屈膝后搬腿;(4)背伸压踝;(5)开膝深蹲振动。将其作为日常训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全面提高运动员的柔韧素质。在近几年的柔韧性训练方法的发展中,出现了几种新型训练方法:本体感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