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使用替硝唑治疗牙周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局部使用替硝唑治疗牙周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ID:9447041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1

局部使用替硝唑治疗牙周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_第1页
局部使用替硝唑治疗牙周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_第2页
局部使用替硝唑治疗牙周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_第3页
局部使用替硝唑治疗牙周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_第4页
局部使用替硝唑治疗牙周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局部使用替硝唑治疗牙周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局部使用替硝唑治疗牙周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牙周炎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是一种破坏牙龈组织和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多由口腔卫生不良、牙菌斑形成、厌氧菌、牙龈类杆菌感染导致,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牙齿松动出血、咀嚼功能丧失,牙周溢脓或脓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牙周炎的患病率高,常导致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及牙槽骨吸收,牙龈慢性充血、红肿等,严重时可导致患者牙齿脱落。所以抗感染,控制厌氧菌、牙龈类杆菌感染是治疗该病的关键。甲硝唑一直是临床治疗牙周炎的一线药物,但治疗效果欠佳,且不良反应大。近些年

2、替硝唑已应用于牙周炎的治疗当中,但大剂量使用该药也会导致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可引起肝损伤。如何在不降低疗效的前提下,减小使用剂量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为了探讨有效治疗牙周炎的方法,我院对口服甲硝唑、口服替硝唑和局部使用替硝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到湖北省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的牙周炎患者189人作为研究对象,共涉及牙齿210颗。随机将患者分为甲硝唑组、替硝唑口服组、替硝唑局部组,其中甲硝唑组有男性

3、32例,女性30例,共涉及牙齿70颗,年龄为17~59岁,平均年龄38.4±4.3岁;替硝唑口服组有男性34例,女性30例,共涉及牙齿70颗,年龄为20~61岁,平均年龄37.2±4.2岁;替硝唑局部组有男性32例,女性31例,共涉及牙齿70颗,年龄为18~60岁,平均年龄39.0±4.6岁。三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及病情等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以下标准:①至少有2个真性牙周袋,且牙周袋≥4mm,有牙眼且

4、伴疼痛、肿胀、溢脓;②X线片显示骨吸收1度以上牙齿松动。    1.3排除标准排除有以下情况的患者:①不能按医嘱治疗的患者或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②排除有器质性神经疾病的患者和妊娠期患者;③排除严重感染者,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及近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④排除牙周袋深度未超过4mm,疼痛、溢脓症状不明显,牙龈无水肿且无出血迹象的患者。    1.4治疗方法患者在就诊时均行局部冲洗,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待脓液排出后去除眼下结石并吸干。甲硝唑组患者给予甲硝唑片(江苏永大药业有限公司,国药

5、准字H32020052,规格:0.2g)口服治疗,2片/次,3次/d,7d为1疗程。替硝唑口服组患者口服替硝唑片(济南利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44946,规格:0.5g)治疗,2片/(次d),疗程为1周。替硝唑局部组用10%替硝唑蒸馏水混悬液浸透明胶海绵,将海绵置入牙周袋内,嘱患者用药后进食、喝水不得用力,每隔1d复诊,并再次置入浸透替硝唑混悬液的海绵,疗程为1周。    1.5观察指标在患者就诊和复诊时询问患者疼痛、牙齿松动、出血等症状,严密观察患者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菌

6、斑指数、牙龈附着水平。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同严重程度的不良反应例数,总不良反应=轻度不良反应+中度不良反应+重度不良反应。    1.6疗效判断将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好转、无效4个等级。痊愈:局部疼痛,充血水肿等症状消失,牙龈炎症消退,咀嚼功能良好,牙周袋变浅溢脓停止,牙齿不松动,口臭消失;显效:疼痛、充血等症状轻微,牙龈炎症基本消失或明显消退,咀嚼功能较好(嚼硬物时有轻微疼痛),牙周袋变浅仍有少量溢脓,口臭明显减轻,牙齿轻微松动;好转:局部疼痛、充血水肿等的症状好转,牙龈炎症状稍微好转,

7、咀嚼功能一般,嚼硬物时疼痛剧烈,牙周袋变浅仍有少量溢脓,口臭症状减轻,牙齿松动;无效:治疗无效果或病情加重。治疗有效=痊愈+显效+好转。    1.7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    2.1三组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菌斑指数、牙龈附着水平比较经治疗替硝唑口服组和替硝唑局部组患者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和牙龈附着水平均低于甲硝唑组(P<0.05);替硝唑局部组

8、患者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和牙龈附着水平明显低于替硝唑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三组不良反应比较三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8%,10.0%和1.4%,替硝唑局部组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甲硝唑组和替硝唑口服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4,15.06,4.77,P<0.05)。见表2。    2.3三组治疗效果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0.0%,82.86%和92.86%,且替硝唑局部组的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