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

急诊科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

ID:9440522

大小:50.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4-30

急诊科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急诊科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急诊科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  心源性心脏骤停是当前医院急诊抢救面临的重要难题。快速识别和判断心脏骤停,并通过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研究就于本院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患者共58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7月于本院治疗的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共58例,根据复苏成功与否分成心肺复苏成功组(成功组)22例和心肺复苏失败组(失败组)36例。  成功组中男13例,女9例,年龄39~73岁;失败组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52~89岁。入组患

2、者均已丧失意识,大动脉停止搏动,心电图显示为心室颤动或严重缓慢心率,心脏处于停搏状态。  1.2心肺复苏方法  判断为心脏骤停后,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对患者进行盲电除颤,并在最短时间内辨别出心电图类型。如果是心室颤动,则应马上电除颤,第1次电击量为200J,第2、3次电击量分别为200~300J和360J;如果患者心搏停止或者是心电图呈直线,则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并对之进行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构建静脉通路和使用复苏药物,并实时观察其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标,同时还必须使用低温、激素等复苏方法。  1.3评价标准  心肺复苏成功判定标准:(1)患者恢复心跳;(2)面色开始红润;(

3、3)患者在不借助机械、人工帮助下能自主呼吸,心跳逐渐恢复,血氧饱和度检测大于95%;(4)瞳孔恢复,眼球开始活动。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在性别、发病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患者的年龄明显小于失败组,入院时间明显少于失败组,院前给予抢救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  2.2两组患者临床救治情况比较  成功组患者的心脏停搏时间、抢救时间、心肺复苏循环次数、应用肾上腺素剂量、电除颤次数明显少于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患者应用辅助机械通气的比例明显高于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心肺复苏成功因素可能与发病年龄、入院时间、院前给予抢救的比例、心脏停搏时间、抢救时间、心肺复苏循环次数、肾上腺素剂量、电除颤次数和应用辅助机械通气的比例有关。国外文献中,对心脏骤停患者也明确提出应及时给予心肺复苏。美国心脏病学会对成年人的生存链划分为4个早期[2]:(1)早期识

5、别;(2)尽早接受心肺复苏;(3)尽早进行电除颤;(4)尽早接受心血管生命支持。心脏骤停通常出现在院外,且通常由急诊科医护人员负责。要尽早识别和进行心肺复苏,应熟练运用急救技术,尽早给心脏骤停者给予复苏,将大大提高其复苏成功率。  最近国内外对心肺复苏顺序展开了深入研究。有学者认为心肺复苏顺序应该是先进行心外按压,构建人工循环[3].本研究在成功组中,通过胸外心脏按压使窦性心律恢复的患者有2例,按压后心脏复跳的患者有1例,经胸外按压与电除颤,逐步恢复心跳、呼吸的患者共有4例。余下都是先进行胸外按压,然后再采取其他抢救办法成功。文献[4]报道国内近期也有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采取

6、徒手胸外按压的办法,使之通气。  推测对心肺复苏患者进行单一胸外按压,不仅考虑了患者心肺双方面的复苏要求,同时也具有明显的高频通气效果,这为早期心肺复苏采取单一胸外按压方法提供了有力支持。本研究心肺复苏成功的病例,出院时都未出现神经系统明显损伤的症状,提示心脏骤停后搭建人工循环机制,能有效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心脏骤停者的心电图通常提示心室颤动。室颤性心脏骤停能否得到成功抢救,通常受除颤速度的影响。除颤每延迟1min,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概率便降低7%~10%[5-6].尽早对患者给予除颤(1min内),可有效提升其存活率(通常高于90%)。本研究表明,除颤开始时间越早,心肺

7、复苏成功率相应也就越高。国际指南推介了自动体外除颤器,它能对患者心律进行自动分析,找出其中需除颤的心律,并自行充电,而后提醒急救者进行电除颤,操作简单,且能缩短除颤时间。肾上腺素等复苏药物也对心肺复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且剂量的多少往往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7].人工呼吸系统与呼吸机使用时间的早晚,也对心肺复苏是否成功有决定作用[8-9].综上所述,心肺复苏分秒必争,不仅要尽早构建循环,构建人工呼吸机制,行电除颤、配合复苏药物等,同时还需要医护人员的全力合作。(表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