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38507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30
《从明斯基金融不稳定性理论看影子银行的本质及我国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明斯基金融不稳定性理论看影子银行的本质及我国现状��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自08年次贷危机以来,关于过度金融创新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一个叫做影子银行的新概念开始出现。影子银行最早在美联储会议中提出,最早仅狭义的指资产证券化行为,随后在全球有很多相似的概念,如平行银行体系。对于高风险高杠杆的影子银行的监管缺失是导致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不论在学术界还是实务界都已经形成共识。 我国的银监部门相对保守,一方面在鼓励金融创新,另一方面由于担心货币政策失效对我国新出现的影子银
2、行苗头采取打压的措施。2011年5月6日,在银监会第22次委务会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强调在防控“影子银行”风险上,要严格按照时间表做好银信合作表内转表外的工作,积极推动将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纳入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体系,维护金融市场秩序。随后又对一些表外的银信合作产品做出限制措施。 据测算,我国目前银行存款总额为80万亿,贷款为55-60万亿,目前市场现存的银行理财产品为4万亿元,加上一些此外的信托产品,规模在6万亿左右,假设民间融资规模按4万亿估算,目前处于萌芽期的影子银行体系占到总融资
3、额的15%左右,已经不可小视,对于政府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威胁,潜在的违约风险也难以估量。因此对影子银行进行深入的界定和探讨是有实际意义的。 ��二、影子银行的界定和机制 “影子银行”的概念4年前诞生于美联储年度会议,又称“影子金融体系”或者“影子银行系统”(Shado),狭义上来讲指金融机构的资产证券化,并主要表现为房屋按揭贷款,原本由银行系统承担的融资功能逐渐被投资替代。 对于影子银行的界定见仁见智,我们就不详加辨析,借用英格兰银行保罗塔克的话,影子银行指的是
4、:向企业、居民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期限配合和提高杠杆率等服务,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替代商业银行核心功能的那些工具、结构、企业或市场。这一定义充分揭示出影子银行体系的复杂性:它不只涵盖那些与传统银行相竞争的“机构”,而且广泛涉及一切可以发挥金融功能的市场、工具和方法。我们认为这个界定是全面而中肯的。 就我对影子银行的理解,它之所以在金融体系中有如此大的动能和带来潜在的风险主要因为以下三点: 1.为边缘业务提供流动性 影子银行基本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无需接受政府对银行的严苛监管,其经营活动不公
5、开、不透明,背后存在很多超出传统银行融资业务的业务,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银行的某些职能。这些业务往往因其背后蕴含的高风险无法在正统银行渠道获得融资服务,这部分业务被“影子银行”承接,定价体现风险溢价。因此在经济形势良好,资产价格稳定或上升的时候,影子银行将获得高额收益。 2.资产证券化提升资本周转率产生高杠杆 由于不受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影子银行不需要留存大量的准备金,微观层面资本运作的杠杆率很高,伴随着业务拓展和资产证券化的机制,进而影响宏观层面的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整个市场的杠杆率升高。资
6、产证券化是影子银行的核心机制,在这一点上,影子银行和传统银行紧密合作,传统商业银行可以深度参与类似投资银行的资产证券化,这块业务游离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之外,难以被监管触及。资产证券化产生的流动性极大的提高了影子银行体系的资本周转率,使得影子银行能够发挥极大的市场动能。 3.保护机制缺失 “影子银行体系”游离于监管之外,针对其现金流断裂的保护机制几乎不存在。影子银行体系中的中介机构往往承担着担保人的角色,一旦对应的金融产品的现金流出现断裂,基于此现金流的证券产品的流动性会急剧下降,“影子银行”机
7、构作为担保人无法获得政府的贴现再贴现服务,自身的准备金难以应对随之而来的挤兑。存款保险制度对于影子银行体系也是不现实的。保护机制的缺失直接导致了08年次贷危机中数家投行的倒闭或转型成银行控股公司,最后仍是有政府出面提供流动性才得以走出。 基于以上的分析,风险是影子银行体系中我们最应关注的因素,影子银行体系的崩塌的根源在于不存在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央行贴现及最后贷款人的保护机制对影子银行体系不适用。现阶段看,将其纳入监管,并提供最后贷款人服务。 ��三、明斯基金融不稳
8、定性假说下影子银行的本质 1.明斯基金融不稳定性假说 英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认为:金融不稳定的基本原因在于金融结构,为投资进行融资是经济中不稳定性的主要,根据收入与债务关系,明斯基将融资方式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对冲型融资:即债务人期望从融资合同中获得的现金流能够覆盖利息和本金,这属于安全的融资类型,往往能够从传统商业银行中获得融资服务。 投机性融资:即债务人预期从融资合同中所获得的现金流仅能覆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