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府审计风险的控制

浅谈政府审计风险的控制

ID:9435760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30

浅谈政府审计风险的控制_第1页
浅谈政府审计风险的控制_第2页
浅谈政府审计风险的控制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政府审计风险的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政府审计风险的控制政府审计风险不同于社会审计风险,它所产生的后果不光是表现为直接的经济损失,而更多的是表现在政治、社会、名誉、信誉等多方面的损害。政府审计风险的后果不仅会影响审计机关的形象,而且会影响政府的形象,降低政府实施经济监督的威信。在法制日趋健全的今天,随着《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社会监督审计的局面已逐渐形成,一旦审计主体出现闪失,损害了社会或被审计单位及他人的合法权益,审计结论就会被要求复议,审计机关就有可能被推上法庭,从而形成政府审计的经济风

2、险和信誉风险。因此,增强政府审计风险意识,最大限度的防范和控制政府审计风险,对提高审计质量及审计监督的权威性、促进廉政建设及行风建设、服务经济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政府审计风险生产的原因  (一)审计主体对审计活动的计划安排、监督、控制因素。一是审计主体未能在职权范围内根据批准的审计项目计划,严格拟定审计方案,严格执行新颁布的各项审计准则,按法定的程序,依法进行审计。二是审计人员未能遵循独立、客观、公正原则,未能严格履行回避、保密等职业道德准则,没能保持应具有的职业谨慎态度等。三是审计人员超越法律法规

3、所规定的权限,滥用职权、滥用强制措施权等。四是在审计处理、处罚时只重成绩、顾收缴,而忽视了应告之被处理处罚单位或个人有听证权和举行听证的程序或未能按规定受理听证、行政复议等。五是部分审计复核机构不健全或形同虚设,造成无把关或把关不严等。  (二)审计取证、评价及作出结论因素。一是审计取证过程中,不认真、不谨慎或被被审计客体及其他因素所干扰及蒙骗,产生重大的取证不全,取证错误等失误,从而作出错误的判断,造成片面的、不完整的、甚至错误的结论。二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评价时,由于适用

4、审计评价的具体裁量标准不当、定性不准,对未审计到的审计事项,或审计权限外的审计事项或审计证据和评价依据不足的事项进行评价,缺乏审计的客观、公正性评价。三是审计证据有悖于客观性、充分性和可靠性原则,没有明确的、法定的审计处理、处罚依据。  (三)审计执法环境因素。随着政府方针政策的变化、总体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新旧体制的交替,有些政策、规章相互磨擦、碰撞,新法与旧法、大法与小法、法与理、法与情之间存在相当的差异,甚至存在矛盾之处,造成有些审计及处理处罚无法可依,有法难依,自然也增加了政府审计的风险。另外,由于我国的政府

5、审计领导体制是实行双重领导,审计机关在行政上隶属地方政府,在工作中既要服从上级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又要服从于地方长官“意志”;既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又要服务于地方“政治”,致使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侵犯,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受到损害,同时增加了审计风险的可能性。  二、政府审计风险的控制  (一)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和审计风险意识。一是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二是强化专业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重点是《审计法》及《实施条例》和审计署6号令等。三是强化审计人员的思想政治

6、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廉政教育,使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自觉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增强审计人员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发现和处理问题的鉴别力、判断力和协调各方面矛盾的能力。四是加强警示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  (二)严格审计程序,依法进行审计。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经济的高层次监督机关,除应从严依法审计,依法行政外,还应严格遵循法定的审计程序和审计管辖范围的规定。政府审计监督属于行政执法范畴,因此审计监督必须遵守法定的方式、方法、步骤、时限和顺序进行审计。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监督时,必须认真贯彻《审计法》

7、及《实施条例》,严格执行审计署6号令,恪守《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规定,坚持独立、客观、公证、实事求是原则。审计过程中要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办理,做到依法审计,依法处理处罚。同时应建立健全审计复核机构,从而堵塞审计风险可能产生的漏洞,以减少或避免审计风险。  (三)正确运用审计方法。随着会计核算进入了电算化,审计工作既要脱离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又不能盲目使用不符合被审计单位实际的或审计人员不熟悉、不能驾驭的审计技术、方法,对新的审计技术方法的运用,特别是对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方法、抽样审计方法、计算机审计方法等

8、的运用,应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应注重其完整性、严密性和技术方法本身所存在的客观性和局限性。对某些先进的审计技术及方法要在充分吸收、消化的基础上,有针对的偿试和使用。对具体的审计方法的选用,应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客观分析与主观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内查与外调相结合,较大限度的降低审计风险的生产。  (四)严格取证,确保审计结论的正确。审计证据是审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