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音义象似性现象比较分析

汉语的音义象似性现象比较分析

ID:9433551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30

汉语的音义象似性现象比较分析_第1页
汉语的音义象似性现象比较分析_第2页
汉语的音义象似性现象比较分析_第3页
汉语的音义象似性现象比较分析_第4页
汉语的音义象似性现象比较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的音义象似性现象比较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汉语的音义象似性现象比较分析  当代认知语言学坚持语言的体验观,认为我们的范畴,概念,意义是基于身体经验的心理现象,是人类自身与客观外界互动的结果。语音也是基于人类的体验和认知的。原始先民在对自然界事物所发出声音感知的基础上,本能地模仿其声音,并用相应的语言表示出来,这是一种很自然的行为。每种语言中都有一定数量的拟声词,是语言音义象似性最好的例证,即:义由音生。此外,不同语言中对同一事物的拟声词往往相同或相近。而且,同一语言中,有些音同或音近的词语具有相同起源,表达的意义相近。这些都说明了语音象似性的另一个现象,即:音近义通。这不仅符合象似性的认知原则,也符合认知上

2、的经济性原则。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英汉语中这些音义象似性关系存在很多共同点。  一、汉语的音义象似性现象  汉语的发展历史悠久,远古时期人们创造汉字的原则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我国古代学者早已注意到汉语中字词是音义的结合体,创造了声训研究。所谓声训(又叫音训),指通过语音分析来解释词义的一种训诂方法。从音同或音近的关系来推求事物名称的出处和由来,以及指明文字通假的具体途径,同时还可以达到明了词义和词源的方法,得出音近之字,意义想通的结论。  这种以声训探索词源的研究在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诗经》中就有体现,例如:鸟类的叫声:关关,丁丁等;虫,兽的叫声:喓喓,呦呦

3、等;风吹树叶之声:萧萧;车声:槛槛,央央,锵锵等。拟声词在我国古代语言中的广泛使用同样证明了人类语言起源的理据性,即,义由音生。先民造词是源自于自然之声,如:蛙,鸡,鸭,鹅,猫,蝈蝈,布谷等动物是以它们的鸣叫来为之命名;淋,沥,流,涟,滴等词的读音源于模拟水的滴沥声;柔,软,茸,绒,蠕,肉等词的读音,由声母r发音时舌面腻黏,能给人柔软的感觉而来,声训法被广泛用来解释中国古词的意义。例如《论语颜渊》中解释:政者,正也。《礼记中庸》中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说文解字》中也常用这样的方法解释字义,如:天,颠也,至高无上;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户

4、,护也;君,尊也;仲,中也,等。宋代蔡卞《毛诗名物解释百谷》中对黍的解释:黍,丹谷也。仲夏乃登,故谓之黍,而声与暑同。这一解释说明了黍是在夏天成熟的,故而通暑。再如古人对茶的解释。茶的古音是荼tu,吐义,因其苦而吐得名。茶荼分家后,读音部分的还保留在一些方言中,如闽南方言中仍读tu。从闽南传到西方的,其读音译为英语是tea。从北方传到西方的,如俄语是cha。这些例子说明了汉语语言中同样存在着音近义通的音义象似性现象。  清代语言学家程瑶田(1725-1814)的《果蠃转语记》研究了在语言的起源和发展中,如何通过古音寻求古义,解释了汉语的音义象似性。在这本书中,他专门

5、探讨了guoluo这两个音表示的意义。我们的祖先居树上,吃果子。对果子认识颇为深刻。果是圆的,圆的会转,转的声音是骨碌。果子落地就会发出骨碌之声,所以凡听到骨碌之声,就知道是果子熟了,果子落地了,果子可以吃了等等的意思。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果的来历。随着人类的进步,认知的增加,从果分出了瓜。在树曰果,在地曰瓜。然后,只要是圆形,下垂之物,或能发出此类声音的,都以近guoluo之音名之,如:  一种草本植物的果名叫栝楼(gualou);蜂之细腰者,其腹亦下垂,称为蜾蠃(guoluo);瓜果的总称叫果蓏(guoluo);一种草称为莪萝(eluo);一种车名为枸篓(goul

6、ou);轮子名为毂辘(gulu);山名为岣嵝(goulou)(就是湖南的衡山);驼背称为佝偻(goulou);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词语,都具有一个共同性质:圆形,或拱起成圆形;会转。它们都是由果臝一词之音通转而来。今天的葫芦,罗锅,轱辘,咕噜,(花)骨朵,蝌蚪,窟窿等,也都是从果臝之声得名。guoluo还可以进一步发展为gululu,kululu,dululu,tululu等,还可以省去其中一个音节说成lulu,kulu,dulu,tulu等(马秉义2001)。  于是有了秃噜,吐露,嘟噜,辘辘,辘轳,累累等词汇。因声求义的声训研究揭开了音义相通的关系:古人造字,以声

7、寓义,凡音同音近之字,往往义同义近。一个guoluo能系连出200多个词来。人类就是在这种对自然声音的体验和模仿基础上,逐步增加发音数量,创造出自己的语言。  二、英语的音义象似性现象  西方学者很早以前就注意到了英语中音义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的现象。Leibniz(莱布尼兹)认为,人类的原始语言是根据拟声原则创造出来的。在某种情况下,以什么声音或符号表示什么观念,取决于人类对自然界中发出的声响的认知和模仿。于是,英语中就有了铃铛声jingle或tinkle,点击声click,泉水声bubble或ripple,羊叫声baa,爆炸声bang等。这些词语的意义直接于他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