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23547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30
《高校会计专业教育目标定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校会计专业教育目标定位[摘要]大学会计教育在高等会计教育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素质水平都难以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高等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科体系设计、教材编写、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亟待研究的问题,必须寻求解决的办法,以适应改革的形势。本文拟就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问题做些探讨。 [关键词]目标素质知识结构能力 当今世界正由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人们原有的生产、生活、管理方式以及社会结构、教育制度等都面临着挑战,相应的变化和改革势在必行。
2、随着管理方式的变化,会计工作的重点将从对会计信息加工转移到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和运用。因此,社会对会计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迫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研究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科体系设计,以及会计教材编写、教学形式改革等问题。现实的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从事教学工作的实践,仅就会计专业教学中教育目标定位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目前高校会计教育中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存在缺陷 国家对高校本科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为:“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高校、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3、。”原有的定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定位过高。会计的实践性、操作性很强,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仍有一定差距,毕业后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实践方能适应工作,很难做到一毕业就具备“从事会计实际工作”的能力;且所谓“高级会计专业人才”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丰富的社会经验及人际交往、沟通等能力,而高校毕业生显然缺乏这一点;另外:这样定位会对毕业生就业造成一定的误导,会使学生认为自己已成为高级会计人才,不愿去乡镇企业、小公司等单位就业,易造成人才分配上的不均,与此同时,对于学生自己,会出现找工作时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2.定位过于专业化。过分强调“从事会计实际工作”会导致过分强调
4、会计专业教育,以致学生偏重专业技术课,而忽视其他课程。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可能比较熟悉某—个领域或行业的具体业务处理,但对其他方面情况知之甚少,应变能力差,难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 3.定位培养面过宽。如目标中规定,培养出的专业人才要能在学校及研究机构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事实上,大学本科会计教育侧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而非学术型人才,要求本科毕业生能够进行教学与研究工作,难度较大;另一方面,高校、研究机构正逐渐普及硕士化、博士化,吸纳本科毕业生也越来越少,此项要求也就逐渐失去了意义。 二、重新定位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主要考虑的三个因素 重新定位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主要考虑的三个因素,即会
5、计专业毕业生应基本具备的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 1.素质。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1号公报中指出: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那么,要成为一个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我们认为,作为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有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基本素质是指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所应该具备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是指作为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所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会计专业素质。 2.知识结构。社会对会计专业人员要求的基本标准是具有会计手工和电算化的双重操作能力,具有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在此
6、基础上,我们可以把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务实、创新精神,具备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 3.能力。从能力结构方面来看,除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外,还应具有人际交往能力,集体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现代教育应该将会计教育的重点转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传统会计教育目标和方式已不能适应日益发展变化的会计职业的需要,会计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在刚刚从事会计职业时就成为专业会计人员,而是要使其拥有一名会计人员所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培养人际才能
7、、沟通才能等技能,另外还要培养对本职业的热爱,熟悉会计职业道德准则等,这样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三、重新定位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应遵循的几项基本原则 第一,方向性。就是在确定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时,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 第二,超前意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要有超前意识,不仅要适应现代经济的要求,更要瞄准未来经济发展之需要。不仅要适应我国经济的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