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书”“正书”“楷书”三个概念的历史演变

“真书”“正书”“楷书”三个概念的历史演变

ID:9421654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30

“真书”“正书”“楷书”三个概念的历史演变_第1页
“真书”“正书”“楷书”三个概念的历史演变_第2页
“真书”“正书”“楷书”三个概念的历史演变_第3页
“真书”“正书”“楷书”三个概念的历史演变_第4页
“真书”“正书”“楷书”三个概念的历史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真书”“正书”“楷书”三个概念的历史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真书”“正书”“楷书”三个概念的历史演变]  楷书经常被称为真书或正书。实际上,在中国书法漫长的发展史中,这三个概念的名称和实际指代的涵义时有更迭,指称不一。比如,唐代张怀瓘在《六体书论》中说:隶书,程邈造也,迹皆真正,亦曰真书。  这里,张怀瓘把真书和隶书等同了起来。北宋《宣和书谱》记曰: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之正书也。  这里又把楷书和正书等同了起来。关于这个问题,近代郭绍虞曾说:昔人只从表面看问题,不从本质看问题,所以往往拘泥于古籀、篆、隶、楷、行、草种种名称,而不能科学的说明字体演变的情况。  事实上,真书楷书正书三者的涵义确

2、实存在很多联系,但也确有许多不同,如果片面地把它们等同起来,忽视了书体的演变和书法理论的特定语境,很容易对其涵义造成误解。我们研究古代书法理论的时候,只有看清书体的演变规律,客观全面地看待三者之间的异同,才能真正把握它们之间的概念和涵义。  实际上,真书正书楷书三个概念出现的时间不尽相同,不同时期三者所指向的具体书体也有不同,下面从书法艺术发展的角度来加以分析。  一、真书  南北朝时期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中谈到:晋之王洽和王珉能隶行,王羲之善草隶。  然而,现在从王洽、王珉以及王羲之遗留的墨迹来看,多是今草、真书和行书,并没有汉隶,所以说,这个时期羊欣

3、所称的隶书,实际上就是真书。此外,张怀瓘在《六体书论》中提到的真书指的是由秦代程邈确定下来的隶书,说明隶书此时也被称之为真书。另外,南宋文学家姜夔在《续书谱》中写道: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今真书之神妙,无出钟元常,其次王逸少。  明代张绅在《法书通释辨体篇》也提到:古无真书之称,后人谓之正书、楷书者,盖即隶书也但自钟元常之后,二王变体,世人谓之真书。  也就是说,晋代以前,古人多将真书与隶书相提并论,谓之隶或是楷隶等。  这说明,在钟繇确立楷书之前,隶书在古代书论中也被称之为真书。按照张绅的说法,真书是指由钟繇确定而来的书体,也就是现在

4、意义上的楷书,如钟繇的《荐季直表》,以及后来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麻姑仙坛记》,柳公权的《神策军碑》等都属此类。《六体书论》对真书概念的提及也是在唐代。所以,由时间来看,真书这一概念的出现大致应该在魏晋至唐代期间。清代康有为也比较认同这种说法,他在《广艺舟双楫》中说:真书之变其在魏汉间乎?汉以前无真书体,真书之传于今日者,自吴之《葛府君碑》及元常(钟繇)之《力命》、《戎格》、《宣示》、《荐季直》诸帖始。至二王则变化殆尽,以迄今,遂为大法,莫或小易。在这里,姜夔、张绅和康有为提出的真书涵义基本相同,都是指由钟繇确定而来的楷书。  但是羊欣和张怀瓘提到的真书

5、指的是当时流行的隶书,与姜夔和张绅提到的真书涵义有所不同。所以,至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唐代,真书的涵义并不一定是专门指代楷书,也有可能指代的是隶书。  二、楷书  楷书一词作为汉字的重要字体名称,较早见于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韦)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汉魏宫馆宝器,皆是诞手写。  韦诞是三国魏时着名书法家。所以启功说:楷这一形容词当作独立书体的专名,则是晋代以后的事。  这种说法和羊欣提出楷书概念的时间基本相符。真书与楷书的提出,从时间上看虽然都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但早期楷书所指向的涵义与真书不尽相同。  从广义上讲,凡具有一定的法度,在书家练

6、习中可作为楷模的字体都可称之为楷书。西晋卫恒《书势》云王次仲始作楷法,是以八分为楷也;又云伯英下笔必为楷,则是草为楷也。  唐代张怀瓘《书断》中也提到:楷者,法也,式也,模也。  清代刘熙载《书概》也说:楷无定名,不独正书当之。汉北海敬王睦善史书,世以为楷,是大篆可谓楷也。  也就是说,只要写得精妙且有约定的法式和规矩,皆可作为学书者的楷模书体,都可以称之为楷书。由此看来,楷书的涵义最初包括了不同时代流行的篆书、隶书、八分书、草书等几种书体。  从狭义上讲,楷书专指由钟繇确定下来的楷书书体。那么楷书从何时开始专指我们现在意义上的楷书呢?裘锡圭给出了具体的时

7、间表:不过在唐代后期,楷书大概也已经用来指称我们所说的楷书了。宋以后,楷书就成为我们所说的楷书的专称了。  由此可知,楷书的涵义自宋代以后和今天基本相同。明人孙鑛在《书画跋跋》中说:余尝谓汉魏时,隶乃正书,钟、王小楷乃隶之行。  这是很精辟的见解。从孙鑛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得到进一步佐证:从唐代以后楷书逐渐取代了真书,直至宋代以后用来专指由钟繇和王羲之确定而来的真书,也就是今天我们谈到的楷书。徐邦达在《五体书新论》中说:正书后来则完全摆脱了隶名。大约北宋以来,又改称为楷书了。  楷书和真书概念的真正互用则主要出现在北宋以后,从明以后,真书和楷书的概念并存,并且

8、真书的概念逐渐被楷书所取代。正如邱振中说:楷书的指向范畴在北宋之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