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21562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30
《抄袭·套作·模仿·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抄袭·套作·模仿·创新孙阳作文最忌抄袭。习作、应试、竞赛等,都对抄袭深恶痛绝。什么是作文抄袭呢?就是把别人的作品或语句抄来当做自己的。完全照抄别人的作品是抄袭,这个众所周知。那么,抄别人作品内容抄多少算抄袭呢,这个没有明确的标准。一般说来,原封不动地连续抄别人语句50字以上,又没注明是引用,就算作抄袭。2004年6月21日《重庆晚报》刊登了该市6篇高考满分作文的原文,其中一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和《文艺生活》上的一篇文章《我是一只想死的“鼠”》有惊人的相似:除个别词句的差别外,九成的内容都是相同的。后来,判定该生的作文为抄袭。抄袭的危害有两个,一是不利于公平竞争,二是不利于
2、自己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抄袭是一种违法行为。据《著作权法》规定,抄袭者要承担民事责任,应赔偿一定的经济损失,并向被抄袭者公开赔礼道歉。所以,无论习作,还是应试、竞赛都明确规定不准抄袭。2006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Ⅰ)在“注意”中除了规定不准抄袭外首次提出了“不得套作”,随后,很多地方的联考、月考及平时的作文训练也都在作文题后的“注意”中加上了“不得套作”。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18份试卷中,有10份试卷在作文要求中明确规定不得套作。套作的性质如何?“抄袭”虽为“投机”,但毕竟是幼稚的明目张胆,好鉴定。套作属老道的智能“取巧”,手法隐蔽、较难识别。从文品方面来说、“套作”中践行历来
3、为人们所不齿的“天下文章一大套,看你套得妙不妙”的欺世、误人之举;从道德方面说,“套作”是弄虚作假的狡诈行为。那么,什么是“套作”呢?同行们见仁见智,说法不一。我们可以以集体作文(800字作文)为例,给它制定一个标准。第一,在一个班里或一个考场,有两份以上及至数十份作文,用了完全相同的700字左右的两则材料来印证同一命题的主要概念(如“幸福”、“顽强”、“和谐”之类);第二,正数第1、2自然段和倒数第1、2自然段运用雷同的句子分别放在两则公用材料的前后,戴帽穿靴;第三,将作文题的关键词“扯”到公用材料的关键词上;第四,凡“套作”,在结构上都有一个僵死划一的模式,在表情达意上,都无
4、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而只是拼凑材料;第五,“套作”所用的材料,不但“公用”,而且啰嗦,无“引用”的精练和妥帖,只有“粘贴”凑字数的生硬。由此可见,所谓套作,就是在没有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套用别人作文中现成的构思、立意,或者生搬硬套、变相抄袭别人文章句段的一种形式。有的套事例,在文章的中间加上背好的事例。预备的材料通吃。有的套美段,把背好的精美的段落往里塞。有的套首尾,不管写啥,一律排比、比喻开头结尾。有的套材料,把作文材料扩写,代替作文。有的思维定型,不知变化,套用优秀范文。有的是老师指导的,程式化,模板化。其实是思想僵化。因此,套用从本质上说也是抄袭,只是它隐蔽一些罢了。作
5、文要求不要抄袭,不要套作,但可不可以模仿呢?答案是肯定的,且此法古已有之。王勃仿庚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看旗一色”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句。李白从屈原的作品吸取精华而写出一种新风格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模仿是创造的必经阶段。名家尚且如此,何况是中学生呢?但需要清楚,模仿并不是抄袭、套作,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抄袭、套作是一种剽窃行为,令人不齿,对此,我们应坚决予以摈弃。而模仿是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学着做就是“比猫画虎”,有自己的思考,有吸收,有消化,有继承,有创新,不是生搬硬套。套作不是这样子的,它是死板的、机械的。模仿若说是“脑力劳动”,套作
6、就是“体力劳动”。“学生作文模仿始”,好比练书法,是从描红开始的。文章的结构就那么几种,你不去模仿,难道能创造一种新的结构吗?胡乱写来,不合文体特征,总是不行的。模仿是一种主观创造,它促使学生在不断地对比、借鉴中汲取写作养分,捕捉写作灵感。模仿也不是“模式化”它是学生发挥创造性的基础。那么,如何在模仿中有自己创新的内容呢?首先,在模仿的同时要有创新意识。参考、模仿优秀作品的写法,绝不是一味呆板的照搬,而是通过勤学苦练,加以消化,逐步掌握它的规律、方法、形成熟练的技巧。“吐糟粕而吸菁华、略形貌而取神骨”,在吸取别人优点的同时融入自己的特色,在模仿中弄清别人用意,发现规律,掌握精髓,
7、然后逐步灌注自己的个性特征,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向创新发展,千万要避免因简单的外在模仿而导致与后文的雷同。其次,借助范文,推陈出新。模仿借鉴涉猎的方面很多,如:独特的立意,新颖的题材,精美的布局,精彩生动的字词,富有意蕴的语句,运用得恰到好处的句式,许多范文尤其是课文在这些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范例。在写作时,学生可以模仿教材中独特构思的课文,根据作文要求写出有自己特色的文章。这种不留痕迹的模仿往往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例如2002年高考江苏某考生的《孔雀东南飞》,在语言形式上克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