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04702
大小:2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30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教与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语用在教与学中萌芽 魏丽娟【内容提要】 我们的语文课,如何给孩子们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还孩子们阅读心灵的自由?如何让孩子们在静静的阅读中,自己去感悟文字的魅力,发现文本中蕴含着的更多的内涵?如何在引领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中更多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如何将“语用”能力训练摆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李海林老师在<言语教学论>中说道:“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这是语文课程教学目的的唯一表述,除此之外既不需要其他目的的补充,也没有第二种表达。它需要的是全面地理解和深刻地理解。”我们姑且不去评论这个结论
2、的科学性,但是培养语用能力的重要性,显然已经被很多专家所认同。【关键词】语用 教学 自主 创新【正文】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理念是这样写的: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其实也就是“语用教学”即强化语言运用的教学,也就是要关注言语形式,并在阅读教学中强化语言的功能。为此,“语用教学”既要“学习语言表达方法和技巧”也要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练习和实践。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
3、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那么老师如何把这些理念整合有效地教给学生呢?一、语用教学,激发兴趣有位教育专
4、家说的话,记得不大清楚,大致意思是,教师的真正目的不是带给孩子多少知识,而是激起孩子探求知识的欲望。小学阶段,我想这大概就体现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吧。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必得有高品味的语感,并以自己的语感来唤醒学生沉睡的审美感觉和悟性,才会激发他们的兴趣。正如潘新和教授说的“语文教学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言语感悟和言语睿智,唤醒鸿蒙未启的学生的言语灵性和悟性。”我们来看《永生的眼睛》几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 生:挚爱。 师:一起读。(学生扯着嗓子大声齐读)读得轻柔一点——齐读啊,不见得声音那
5、么高,整齐就可以了。来,预备读。(学生读得声音低沉)唉,别那么低啊,自然的声音最好听了,来,读。(这次学生读得较好) 师:非常好。我想问一问,你挚爱的人都有谁? 生:我的妈妈、爸爸、奶奶、爷爷。 师:看来妈妈跟你最亲、最近,把她放在第一位了。是吧?你说(指向另一名学生)。 生:爸爸、妈妈、奶奶、爷爷、姥姥、姥爷、叔叔、阿姨。 师:唉呦,你还要往下说好多。看来都是我们最亲、最近的人,是吧?请坐。那这个词跟热爱有什么区别?(学生思考)一般我们说热爱,是热爱什么? 生:热爱学习。 生:热爱祖国。 生:热爱大
6、自然。 生:热爱劳动。 师:热爱家乡。 生:热爱家庭。 师:那么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呢? 生:(思考后)热爱是喜欢某个东西,可是挚爱总是和谁最亲密。 师:我们一起读一遍。(生齐读)非常好,自然的声音。看下面这个词。片段二: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我看他很会学习,待会再来读,有信心读好吗?(生点头)太棒了,我们从刚才两位好朋友的读中你感到琳达是怎样的态度呢? 生:非常的生气。 师:如果我们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琳达的表现,可以选哪一个词? 生:含着泪水。 师:这是她的理解,你呢? 生:哭喊。 师
7、:哭喊,来你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读:“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师:同学们,我冲着父亲哭喊,为什么不是哭着说,不是哭叫,而是哭喊呢?为什么?细细读读着这些片段,我们不难品到流淌着的浓浓语文味。语文的味道从哪里来?从学字学词的扎扎实实中来,从重点语句的层层锤打中来,从文本意蕴的潜心涵永中来。读着读着,读出了语文味,也读出了兴趣。二、语用教学,实践应用张祖庆老师评《永生的眼睛》一课时想到:汉语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就像干国祥老师所说的,“每一个汉字,其实
8、都曾经是一次伟大的创造,都算得上是人类的一个小小奇迹”。然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们往往热衷于引导孩子走进故事,却很少带着孩子们走出来,透过纷繁的词汇,去研究词汇本身的魅力,进而感悟汉字的“伟大”。这如何让孩子们感悟“伟大”?不是靠教师激情澎湃的演讲,更不是靠一次次单调枯燥的练习。而是师生一起“要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