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語》成篇時代考證及其墨家鬼神觀研究

《墨語》成篇時代考證及其墨家鬼神觀研究

ID:9390571

大小:130.44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4-29

《墨語》成篇時代考證及其墨家鬼神觀研究_第1页
《墨語》成篇時代考證及其墨家鬼神觀研究_第2页
《墨語》成篇時代考證及其墨家鬼神觀研究_第3页
《墨語》成篇時代考證及其墨家鬼神觀研究_第4页
《墨語》成篇時代考證及其墨家鬼神觀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墨語》成篇時代考證及其墨家鬼神觀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墨語》成篇時代考證及其墨家鬼神觀研究丁四新《墨子·耕柱》以下五篇,胡適將其明確地劃歸爲一組,欒調甫進而稱名爲《墨語》,學者多因襲之。《墨語》成篇於何時?對於此一問題的回答,乃是探究其墨家鬼神觀的一個必要前提。而學者多將其附麗於《十論》諸篇而混雜論之,以作補充之用;又有將其更置於《十論》之先者,以爲墨子早期思想、言行之實錄或所謂“原始的資料”。此二說是否的當,則不可不慎加考據和立論。而《墨語》之墨家鬼神觀有何内容,又是圍繞什麽主題展開的,以及在思想發展的脈絡中其位置如何?凡此諸問題,不但是對《墨語》内容的直接論述,而且與“墨家後學”概念之確立亦相關涉。一、《

2、墨語》分類立名之由來及成篇時代考證(一)《墨語》分類立名之由來:《墨子》分組及其成篇時代清人畢沅、汪中和孫詒讓關於《墨子》七十一篇的分類及成篇時代問題,已經形成了一個大致的看法。在實質的意義上,三氏已大略將《墨》書分爲五組,而於《親士》下七篇、《經上》下六篇之成篇時代的意見則未能統一。三氏的看法,參見畢沅:《墨子敘》,載《二十二子·墨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浙江書局本影印,1986年),第223頁;汪中:《墨子敘》,載王清信、葉純芳點校:《汪中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2000年)卷四,第138-139頁;孫詒讓:《墨子閒詁自敘》,載

3、《墨子閒詁》(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上册。畢、汪二《敘》,又載《墨子閒詁》下册之《墨子附錄·墨子舊敘》。在清人意見的基礎上,胡適明確地提出了書分五組的説法,梁啟超繼而加以表彰、倡揚。此後,《墨子》研究風靡天下。梁氏倡導墨學,本在胡適之先。陳柱曾說:“自梁氏提倡墨子之後,有胡適、章士釗,皆喜以名理說墨子。……此外於《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有《墨子》及《别墨》兩篇,幾占全書之大部分,然惟别墨之論,與梁氏不同,其餘則梁氏之《墨學微》,實已開其涂(途)徑。”又云:“至於清末,文網已弛,言論自由,學者遂一反而詆孔孟,尊墨子;梁啟超箸書且稱爲大聖人;學者向風慕義,

4、而墨子之學遂如日之中天矣。”陳柱:《墨學十論·歷代墨學述評》(上海:商務印書館,1930年),第200、220頁。關於梁、胡二氏的影響,欒調甫、方授楚有說。欒云:“然自初年之治《墨子》者,猶復因仍清儒舊說,未能自抒機軸别樹宏規也。逮胡適之留學歸來,本清儒漢學之家法,用西方學史之方案,以著《中國哲學史大綱》,中論墨子哲學,頗能剖判儒墨異同,探抉墨學要領。而所著《墨子小取篇新詁》,益復擘析入微,中其肯綮。同時梁任公講學清華,亦出其所講《國學小史》一部分爲《墨子學案》印行於世,嗣又出其二十年研究所得著爲《墨經校釋》。蓋至是而排空波蕩乃有一瀉千里之勢,亦今日追述二十

5、年來之墨學所歸功於二氏者也。顧自《大綱》《學案》一出,談哲述墨之作,遂紛至而沓來。夷考其實,則煌華耀目盡是安徽駱駝之汗瀋,(當時批評家有只見安徽駱駝出汗之語。)異軍特起莫非新會《學案》之唾餘。而其膚辭湊雜,悉無當也。”欒調甫:《墨子研究論文集·二十年來之墨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41-142頁。方氏《自序》:“其時胡適之《中國哲學史》及梁氏《墨子學案》、《墨經校釋》諸書,先後刊布。一時風會所趨,討論墨學,箋釋《墨》書之作,時見於出版界。倘彙而集之,則其所有,不難充棟梁,汗牛馬也。”方授楚:《墨學源流》(上海:中華書局,1940再版),第1頁

6、。現存《墨子》五十三篇,胡氏稱“組”,梁氏稱“類”,篇第分屬相同,而悉循今傳本卷秩。自《親士》至《三辯》,《尚賢》至《非儒》,《經上》至《小取》,《耕柱》至《公輸》,及《備城門》以下諸篇,胡、梁二氏依次區分爲第一至第五組。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08-109頁;梁啟超:《墨子學案》(上海:商務印書館,1921年),第13-14頁。與孫詒讓說相較,胡氏對於第一、三組的評斷不同,對於第一組,胡云:“皆後人假造的(黃震、宋濂所見别本,此七篇題曰經)。前三篇全無墨家口氣,後四篇乃根據墨家的餘論所作的。”對於第三組,胡云:“不

7、是墨子的書,也不是墨者記墨子的書。我以爲這六篇就是《莊子·天下》所說的‘别墨’做的。這六篇中的學問,決不是墨子時代所能發生的。”胡氏的分組及評論,參見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第108-109頁。梁氏又與胡氏觀點相異。梁云:“這四篇(指《法儀》下四篇——引者注)是墨家記墨學概要,很能提綱絜領,當先讀。”又曰:“這六篇,魯勝叫他做《墨辯》,大半是講論理學。《經上下》當是墨子自著。《經說上下》,當是述墨子口說,但有後學增補。《大取》、《小取》,是後學所著。”梁啟超:《墨子學案》(上海:商務印書館,1921年),第13-14頁。後輩學者或同意梁氏的觀點,或支持胡氏的

8、說法。二氏的看法,遂啓《墨子》現代學術研究之爭端。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