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379578
大小:166.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04-29
《税法与会计(准则)差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税法与会计(准则)差异特邀山东大地会计师事务所付洪涛讲解税法与会计(准则)差异会计政策与税收政策相互关系模式的演进和原因(一)建国后至1993年的基本统一模式1、基本特点:苏联式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会计服从财务、财务服从税法自制产品自用在会计上需作销售处理计征所得税时的各项开支范围和标准按有关成本管理制度执行如此同时,很多税收政策与会计紧密结合在一起。如:印花税、房产税演进和原因(二)1993年至1999><>7年的初步分离模式1、基本特点:对会计与税收的各自目标取向有了初步认识、会计政策与税收政策部分分离自制产品自用在税收上
2、视同销售、会计上不作销售处理(又有变化)所得税会计划分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自制产品自用 企业发生下列情形的处置资产,除将资产转移至境外以外,由于资产所有权属在形式和实质上均不发生改变,可作为内部处置资产,不视同销售确认收入,相关资产的计税基础延续计算。 (一)将资产用于生产、制造、加工另一产品; (二)改变资产形状、结构或性能; (三)改变资产用途(如,自建商品房转为自用或经营); (四)将资产在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之间转移; (五)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形的混合; (六)其他不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828)演
3、进和原因(三)199<>7年以来的大量分离模式1、基本特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各要素的会计政策与税收政策大量分离2、主要原因适应经济体制改革适应经济全球化适应会计国际化体现会计与税收的各自目标课税原则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可靠性二、相关性三、可理解性四、实质重于形式五、重要性六、谨慎性七、及时性新税法与新准则会计基础及其从属原则的差异一、会计基础的差异二、两项从属原则的差异收入总额的确定。从企业课税考虑,仅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是不够的,因为一旦确定收入,纳税人在一定期限内必须将税款缴纳入库,所以要考虑纳税
4、人的现实支付能力:当纳税人有较强的支付能力时,即使在会计上按照权责发生制没有确认为所得,在税收上也要按收付实现制征收税款入库;当纳税人没有现金流入、无支付能力时,即使在会计上按照权责发生制应当确认为所得,在税收上也可考虑按收付实现制不征收税款入库。收入总额的确定前者比如,房地产商已取得房地产的预售收入,在没有办理完工决算的情况下,在会计上未确认为收入时,也应当对预售收入征收所得税。后者比如,企业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和提供劳务的,可以按照合同约定的应收价款日期确定收入的实现收入总额的确定另外,《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规定的不征
5、税收入中的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都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扣除的确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这里税法强调实际发生原则,往往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如企业按照权责发生制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和其他准备金,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第八款的规定,在计提时不允许扣除,应在实际发生损失时才允许扣除。二、两项从属原则的差异(一)配比原则(二)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配比原则
6、企业所得税的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具体讲,企业所得税的配比原则包括两层含义:配比原则一是因果配比,即是将收入与其对应的成本、费用相配比。其中,应税收入应与为取得应税收入而支出的相对应的成本、费用相配比;不征税收入或免税收入应与为取得不征税收入或免税收入而支出的相对应的成本、费用相配比。 根据《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企业取得的各项免税收入所对应的各项成本费用,除另有规定者外,可以在计算企业
7、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者财产,不得扣除或者计算对应的折旧、摊销扣除。配比原则二是时间配比,即是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时期的为取得该收入而支出的相对应的成本、费用与损失相配比。当期的收入应在当期申报,当期的成本、费用与损失应在当期扣除,不允许提前或滞后扣除。 收入逾期未申报的,应以偷税论处,并加收滞纳金;已发生的成本、费用与损失当期未扣除的,原则上一般不允许在以后的纳税年度补扣。配比原则过去,我国的企业所得税只规定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没有提出或明确配比原则的适用与
8、否,造成了税法对会计原则的依赖。实际上,税法上的配比原则的内含,与会计上配比原则的内含是有区别的,因为会计上的收入没有应税收入、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之别,也没有超过纳税年度逾期不允许扣除的规定。会计上允许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而税法上申报不实是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的。(二)区分收益性支出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