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治理变迁30年_1978_2008

中国治理变迁30年_1978_2008

ID:9369975

大小:386.04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4-29

中国治理变迁30年_1978_2008_第1页
中国治理变迁30年_1978_2008_第2页
中国治理变迁30年_1978_2008_第3页
中国治理变迁30年_1978_2008_第4页
中国治理变迁30年_1978_2008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治理变迁30年_1978_200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DOI:10.15939/j.jujsse.2008.03.001第48卷第3期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Vol.48No.32008年5月JilinUniversityJournal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8◆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治理变迁30年(1978—2008)俞可平[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治理变革的主要方向,是从一元治理到多元治理、从集权到分权、从人治到法治、从管制政府到服务政府、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治理改革的重点内容,是生态平衡、社会公正、公共服务、社会和谐、官员廉洁、政府创新、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决定性地影响

2、中国治理状况的主要变量,是社会经济的变化、政治发展的逻辑、新型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全球化的冲击。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的探索,中国正在形成一种特殊的治理模式,其治理改革的目标已经十分清楚,这就是:民主、法治、公平、责任、透明、廉洁、高效、和谐。[关键词]治理;民主;政治改革;治理模式;政府创新[收稿日期]2008-05-08[作者简介]俞可平,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吉林大学兼职教授,哲学与政治学双学科博士生导师(北京100032)。本文首先将从主体、方式、对象和取向等角度,考察30年来中国治理变迁的主要

3、路线和中国治理改革的重点内容,然后简要分析中国治理变迁的现实基础,并力图对30年中国治理改革的重大成就、存在问题和中国治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做一初步概括。一、引论:改革开放与治理变迁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治理(governance)一词便成为西方社会科学的流行术语,21世纪后它也成为中国学术界的重要话语。在中国,治理一词首先被经济学家引入,“公司治理”(corporationgovernance)或“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iongovernancestructure)这类术语在讨论公司转型和企业改制中被广泛使用。尓后,相继被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

4、采用,分别指政府治理或公共治理。从政治学意义上说,治理指的是公共权威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治理与统治(government)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实质性的区别。两者的实质性区别之一在于,统治的主体只能是政府权力机关,而治理的主体可以是政府组织,也可以是非政府的其他组织,或政府与民间的联合组织。统治的着眼点是政府自身,而治理的着眼点则是整个社会。正像政府的统治有“善政”(goodgovernment)与“恶政”(badgovernment)之分一样,治理亦有“善治”(goodgovernance)与“恶治”(badgovernance)

5、之分。善治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管理过程。①追求善治是各国政府的共同目标。政府治理和公共治理属于政治管理的范畴,治理行为是一①关于治理、善治的意义,以及治理与统治的异同的详细解释,可参阅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引论》,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第5期,第37-41页。·5·种政治行为,它体现着一定的政治价值。因而,治理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治理体制也是政治体制的重要内容。但与统治行为相比,治理行为的技术性因素要重于其价值性因素。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治理是一种偏重于技术性的政治行为。不同政治制度下的政府都希望有更高的行政效率,更低的行政成本,更好的公共服

6、务,更多的公民支持。换言之,各国政府都希望有更好的治理。政府只有通过不断地进行自身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实现善治,因而,各国政府近年纷纷重视公共部门的创新,政府改革或政府创新便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例如,美国国务院专门成立了“行政创新中心”①。又如,为了推动世界各国政府的改革创新,改善各国的公共治理,联合国还与其成员国共同发起了“全球政府创新论坛”(GlobalForumonReinventingGovernment),至今已经举办了7届。②中国的整个改革开放事业源自30年前的一场政治改革。被当作改革开放标志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就是中共发动的一场政

7、治改革。三中全会调整了中共的权力结构,重新确立了党的政治路线和工作重心。没有这一政治改革,就不可能有随后的经济体制改革。一些西方学者按照多党制、全民普选和三权分立的标准,来衡量改革时期中国的政治发展,认为中国的改革主要是经济体制的改革,政治体制基本没有变化。这是一种偏见和误解。随着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中国的政治体制也在进行着深刻的改革。政治体制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中国要比在西方国家大得多。没有政治体制的改革,不可能有经济体制的改革,这是中国改革的一条基本经验。领导中国改革的邓小平非常清楚这一点,他说:“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1

8、]176成果”。“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事情要人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