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284170
大小:1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26
《利用研发投入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及其经济后果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利用研发投入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及其经济后果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利用研发投入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及其经济后果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盈余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上市公司深刻地意识到研发的重要性,对研发的投入也日益增大。新准则选择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式也给予了管理层很大的盈余管理空间。结合新准则对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处理方式,分析上市公司利用研发投入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以及新准则给上司公司管理层带来的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并结合案例分析新准则下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不同将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而提出防范盈余管理的相关
2、策略及倡议。关键词:新会计准则;研发支出;盈余管理;经济后果1673-291X(2013)19-0186-02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竞争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企业深刻地意识到研究与开发活动是公司培育创新能力的基础,更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企业对研发的投入也日益增大。新准则选择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式,也给予了管理层有很大的盈余管理空间。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一)一级市场股票的发行与上市由于计划经济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股票的发行与上市一直带有计划性的色彩,最明显的表现在于额度制约与规模制约,并由此导致股票的发行与上市资格成为一
3、项紧缺资源,使得市场中一直存在股票的供不应求现象,并给上市公司带来丰厚的资金回报。虽然公司法对公司股票上市有严格的规定,但由于公司股票上市给企业带来的回报,企业将通过盈余管理行为,甚至违反制度粉饰财务报表,美化其公开市场形象,以达到上市目的。即使是已经取得上市资格的公司,也可能从进一步的盈余管理中获得巨额回报。(二)树立公司股票形象进行二级市场交易。在二级市场上,有时机构投资者(庄家)与上市公司联手操作本公司股票。为了配合机构投资者建仓,企业就披露一些绩差消息,然后,再通过披露绩优消息,配合机构投资者出货。另外,也有可能通过盈余管理,向市场传递绩优信息,达到改善公众形象的
4、目的。(三)维持公司上市资格当上市公司一旦出现经营不力,产生亏损时,企业就会想方设法维持其上市资格,以取得更大的利益。根据公司法及其他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出现连续二年亏损,或者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或者财务状况异常时,将进行特别处理(即ST处理);当其继续亏损时,将暂停上市资格,即停牌。目前是进行特别转让处理(即PT处理)。这意味着如果继续经营不力,将要退出股票市场,这是投资者所不愿看到的结局。因此,对ST、PT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甚至利润操纵,就会成为常见的手段。(四)管理当局的业绩考核当企业投资者与内部管理人签订奖金计划时,一方面企业的业绩好坏影响到内部管理人的利益;另一方面
5、,内部管理人作为企业经营的代理人,拥有各种操纵盈余的权力。这两方面结合的唯一结果是管理人员有很强的动机去修饰公司业绩指标,以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的奖金。无论上市公司或者非上市公司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有这种盈余管理的动机。(五)债务契约企业进行投资及日常经营所需大量资金,除投资者投入以及自身积累外,主要依赖于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意识不断加强,金融机构在向企业贷款的同时,一般与企业签订协议,其中包括各种要求遵循的条款,如流动比例、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的变动范围。一旦企业超出这些条款所允许的变动范围,就会相应地提出一些惩罚措施。因此,当企业注意到本年
6、度的一些财务指标有偏离债务条款的趋势或已经偏离时,也会有很强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二、利用研发投入的会计处理进行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一)容易导致管理当局的短期行为管理当局出于其自身的利益考虑,会通过调节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判断来推迟或提前费用化,或提前或推迟资本化,或放大或缩小资本化,或缩小或放大费用化。如最为突出的是国有企业,由于国有企业的人事任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级部门的意志,而且通常是由于非经济因素。但是有些企业恰好相反,表现出超稳定的结构,企业经营状况无论多么恶劣也不见领导人的更换。在频繁更换的情况下,高管一方面不具有投入研发支出的激励,其尽可能扩大自己手中的自由现金
7、流,这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另一方面,如果无论企业经营状况多么恶劣都无法转变领导人,则在其任期内研发费用就成为其随意操纵的工具。因此,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所有者缺位及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又是所有者的代理人指派的,代理链条过长,如果没有把企业的长远利益与高管进行挂钩,则其缺乏对研发费用的投入的激励,更多地是通过研发费用来实现自己目前所能实现或得到的利益如在职消费。(二)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新途径中国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的代理理由成为了利用研发投入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及其经济后果相关论文由http:www.zbjy.cn收集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