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171592
大小:797.00 KB
页数:65页
时间:2018-04-20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金乡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环评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目录1总则11.1编制目的11.2编制依据11.3指导思想11.4适用范围21.5工作原则21.5.1坚持以人为本21.5.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属地为主,分级响应21.5.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31.5.4依靠科学、快速反应32应急组织指挥机构及其主要职责32.1组织指挥机构的编成及职责32.1.1现场指挥部42.1.2环境应急救援队伍42.1.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家组42.1.4县直各有关成员部门职责53预防与预警93.1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93.2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103.3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措施103.4应急准备措施113.5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分级113.5.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123.5.2重大突发环境事件(Ⅱ级)123.5.3较大环境事件(Ⅲ级)133.5.4一般环境事件(Ⅳ级)143.6预警发布与解除143.7预警相应措施154应急处置164.1预案响应条件164.2信息报告164.2.1信息报告时限和程序164.2.2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方式与内容184.3先期处置194.4分级响应194.4.1分级响应机制204.4.2分级响应的程序204.5指挥与协调21 4.5.1环境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214.5.2安全防护234.5.3受领任务,了解有关情况234.5.4下达预备通知244.5.5派出先遣处理组244.5.6分析判断,明确任务244.5.7下达应急通知254.5.8组织各种保障254.5.9赶赴现场264.5.10各应急分队的行动264.5.11记录应急过程274.6信息发布274.7应急终止284.7.1应急终止的条件284.7.2应急终止的程序295后期处置295.1善后处置295.2调查与评估305.3恢复重建315.3.1环境恢复315.3.2恢复重建实施316各种保障316.1经费保障316.2装备、物资保障316.3通信保障326.4运输保障326.5其他保障337监督管理337.1预案宣传培训337.2预案演练347.3预案修订347.4责任与奖惩348附则358.1名词术语358.2预案解释378.3预案修订情况378.4实施时间379附件37 金乡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快速、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组织指挥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和危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订本预案。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山东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山东省危险废物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件)应急预案》;《济宁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1.3指导思想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市环保局的指导下,认真贯彻“积极预防、高效处置”52 的指导思想,在思想、人员、装备、培训、技术、保障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一旦环境污染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集中主要人力和物力,迅速果断处置,实现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目的。1.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金乡县行政区域内发生的人为或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造成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包括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有毒化学品和电磁辐射、伴有放射性矿产资源,以及核、生物、化学等方面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事件。1.5工作原则1.5.1坚持以人为本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环境事件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环境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事件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5.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属地为主,分级响应52 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污染、放射性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充分发挥各级人民政府的作用,坚持属地为主,实行分级响应。1.5.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充分利用现有专业环境应急救援力量,整合环境监测网络,引导、鼓励实现一专多能,发挥经过专门培训的环境应急救援力量的作用。 1.5.4依靠科学、快速反应不断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贮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依靠科学,加强科研指导,规范业务操作,实现应急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2应急组织指挥机构及其主要职责2.1组织指挥机构的编成及职责成立金乡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分管副县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县政府办公室应急办主任、县环保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县环保局、发改局、公安局、财政局、商务局、住建局、交通局、水务局、农业局、卫计局、林业局、安监局、气象局、经信局、民政局、国土资源局、文广新局、供电公司、移动公司、消防大队等单位组成。主要职责:负责全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和指导;向县政府及省、市政府有关部门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情况,52 发布特别重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信息;组织指导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县环保局局长担任,县环保局党总支委员任副主任。进入应急状态后,根据现场处置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指挥长由现场担任最高行政职务的领导担任,派出参加现场环境应急处置的各小组成员。2.1.1现场指挥部预案启动后,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和现场处置工作的实际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指挥长由现场担任最高行政职务的领导担任,县环保局局长担任前方指挥部副指挥长,成员由县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以及事故发生地、事故影响地所在镇街、园区负责人担任。现场指挥部在县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指挥部的指导下,按照有关应急预案的规定,负责事发地(受影响地)的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现场的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必须服从现场指挥部的指挥。现场指挥部应当为参与应急救援的队伍和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2.1.2环境应急救援队伍环境应急救援队伍由各相关单位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组成,其职责由各相关单位参照本预案职责确定。对于主管部门要专门成立专门的现场应急救援小分队,做到及时处置、快速控制。2.1.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家组52 县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指挥部下设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家组,聘请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驻军、重点事业、企业单位有关环境监测、环境评估、生态环境保护、危险化学品、防化、核与辐射、水利水文、气象、船舶污染、损害索赔等专家组成。主要任务:参与突发环境应急救援工作;指导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为县政府或县突发环境事件指挥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应急状态时,负责对环境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及时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咨询意见和决策建议;参与污染程度、事件等级的判定,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点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各应急分队进行应急处理与处置;指导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进行事件的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参加、指导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工作。2.1.4县直各有关成员部门职责县直各有关成员部门负责各自专业领域的应急协调保障工作。各有关成员单位之间建立应急联系工作机制,保证信息通畅和信息共享;按照各自职责制定本部门的环境应急救援和保障方面的应急预案,并负责管理和实施;需要其他部门增援时,有关部门向县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指挥部提出增援请求。县环保局负责组织协调、处置各类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县林业局负责组织协调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52 县住建局负责组织协调水污染应急及垃圾清运应急,配合当地政府做好现场污染物的收集、清理及处置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城市供水污染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各级自来水公司予以配合。县安监局负责组织协调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以及因安全生产事故和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县财政局负责列入部门预算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支出项目,应急救援体系运行经费的支持。县发改局负责对环境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政府投资给予项目立项支持。县经信局负责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以及环境敏感区域的企业搬迁。县商务局负责协调组织应急救援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县公安局负责实施应急救援治安维护、交通管制等工作,当地公安派出机构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和群众疏散工作。县消防大队负责应急险情的排除及财产、人员的具体施救工作。县农业局负责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县卫计52 局负责组织协调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及防疫消杀工作,并根据需要及时为地方卫生部门提供技术支持。负责组织协调城市供水污染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各级自来水公司予以配合。县水务局负责组织协调实施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的水利工程措施,制定水量分配方案,提供有关水文资料并分析变化趋势。县交通局负责协调组织应急救援所需的交通运输保障。县气象局负责组织气象预测,及时分析天气变化趋势,提供当地测站的风向、风速、温度、雨量等气象资料。县民政局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协助善后处理工作。县供电公司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电力现场处置工作。县文广新局负责组织新闻报道工作,统一报道口径,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工作组织指挥体系图市环保局县政府52 ■县环保局■县安监局■县公安局■县卫生局■其他有关单位县政府应急指挥部(前方指挥部)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前方指挥部应急专家组保障组技术组指挥组其他专业应急分队县卫生局应急分队县安监局应急分队县公安局应急分队县环保局应急分队应急专业组应急专业组应急专业组应急专业组应急专业组事故(事件)现场,事故(事件)责任单位图例:指挥隶属关系临时机构管理与应急处置关系信息交流3预防与预警52 金乡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和预警工作。3.1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1)开展污染源和生物物种资源调查,建立环境风险源数据库,开展对产生、贮存、运输、销毁或处置废弃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的普查,掌握全县环境污染源的产生、种类、级别、数量及分布情况,建立全县环境污染源档案及数据库,并对重点单位、重点部位进行监测监控。(2)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制订重点河段、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工业园区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及时消除环境隐患。(3)建立健全环境风险评估机制。对全县主要环境风险源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假设、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后的严重性进行认识及评价。重点开展煤化工和相关产业突发环境事件的假设、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4)加强重点河段、水库、水源地、自然保护区、人群聚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周边企业风险源和交通运输的监管,划定防护范围,并在环境敏感区域设立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损失和影响。(5)建立部门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实现部门信息交流制度化。县环保局应加强与县安监局、县交通局、县公安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局52 等部门信息交流和沟通,实现部门信息交流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态化,通报突发环境事件的环境监测信息、处置信息和可能影响环境安全的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等信息,并建立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同时,应积极与我县的周边县建立县际环境应急联运机制。3.2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预警工作按照“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及突发环境事件等级、发展趋势、危害程度,及时发布预警或提出相应的预警建议,组织实施相应的预警行动。 3.3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措施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及化学品检查,建立企业风险源档案。加大环境监察、监测力度,强化生产废渣、废气、废水达标排放和应急处置设施监管;加强企业周边土壤、环境空气、水环境质量监控。环保措施是否符合环保要求,是否配套建设防燃烧、防渗漏、渗滤液收集处理、边沟防冲淋、应急防范等设施;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是否有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设置排污口的行为;保护区内是否违法建设与水源保护无关的项目;保护区内是否存在道路交通运输安全隐患;保护区是否按规定设置了明显的标示;加强汛期水环境安全防控工作,掌握金乡县行政区域内各河流水质情况以及境外河流入境和客水入境后的流向情况,统一组织指挥县内和参加跨县水环境污染事件的环境监察和监测,规范我县汛期客水污染事故应对工作。52 3.4应急准备措施(1)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电话24小时开通,始终处于接警应急状态,确保快速反应,及时、准确、高效处置。(2)超标即应急的原则,通过县环保局监控中心,与全县主要河流断面和重点企业安装的在线自动监控装置联网,河流水质和企业监测数据出现异常可及时发现并立即进行应急处置。(3)应急领导小组及应急分队配备应急车辆,通信设备、现场取证器材,个人防护用品、应急监测仪器设备、药品,辐射监测仪器和防护装备,并有专人负责,始终保持正常状态。(4)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制订饮用水源地、重点企业等环境敏感区以及化工集中区域、高风险企业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县域内工业园区和企事业单位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及时消除环境隐患。各预案根据要求及时进行更新、修改、完善、评估及备案。3.5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分级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红色)、重大环境事件(Ⅱ级,橙色)、较大环境事件(Ⅲ级,黄色)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蓝色)四级。3.5.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52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的;(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地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核设施发生需要进入场外应急的严重核事故,或事故辐射后果可能影响邻省和境外的,或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3级以上的核事件;台湾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周边国家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7)跨国界突发环境事件。3.5.2重大突发环境事件(Ⅱ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的;(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52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重金属污染或危险化学品生产、贮运、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等事件,或因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危险废物等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国家重点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或居民聚集区、医院、学校等敏感区域的;(7)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环境影响,或核设施和铀矿冶炼设施发生的达到进入场区应急状态标准的,或进口货物严重辐射超标的事件;(8)跨省(区、市)界突发环境事件。3.5.3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的;(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52 (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三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造成环境影响的;(7)跨地市界突发环境事件。3.5.4一般环境事件(Ⅳ级)除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外的突发环境事件。3.6预警发布与解除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预警级别由低到高,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蓝色预警:将要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Ⅳ级),事态可能扩大,由县政府负责发布。黄色预警:将要发生较大环境事件(Ⅲ级),事态有扩大趋势,由市政府负责发布。橙色预警:将要发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Ⅱ级),事态有扩大趋势,由省政府负责发布。红色预警:将要发生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事态正在不断蔓延,由省政府根据国务院授权负责发布。52 发布预警公告的政府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颜色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如果突发事件的事态发生变化,则发布警报的人民政府应当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重新发布,如果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发布警报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县环保局在县政府和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领导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根据预警信息,立即开展应急监测和污染调查,随时掌握、及时报告污染物扩散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危害情况等,履行自身的应急职责。3.7预警相应措施进入预警状态后,县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2)发布预警公告。蓝色预警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发布。黄色预警由市(地)级人民政府负责发布。橙色预警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发布。红色预警由事件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授权负责发布。(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4)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5)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52 4应急处置4.1预案响应条件按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特别重大(Ⅰ级响应)、重大(Ⅱ级响应)、较大(Ⅲ级响应)、一般(Ⅳ级响应)四级。在接到市政府或省环保厅下达的应急通知、12369环保热线及群众来访举报、单位报告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立即启动本级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并做好先期应急处置工作。4.2信息报告4.2.1信息报告时限和程序当接到环境突发事件的报警信息后,接报人要准确记录报告信息,立即进行核实、上报,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应当立即进行核实,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和类别做出初步认定。(1)对初步认定为一般(IV级)或者较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的,事件发生地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四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52 (2)对初步认定为重大(Ⅱ级)或者特别重大(I级)突发环境事件的,事件发生地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两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同时上报环境保护部。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进行核实并在一小时内报告环境保护部。(3)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事件级别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变化后的级别报告信息。(4)发生下列一时无法判明等级的突发环境事件,事件发生地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重大(Ⅱ级)或者特别重大(I级)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程序上报:①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影响的;②涉及居民聚居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和敏感人群的;③涉及重金属或者类金属污染的;④有可能产生跨省或者跨国影响的;⑤因环境污染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社会影响较大的;⑥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为有必要报告的其他突发环境事件。4.2.2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方式与内容52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初报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后首次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事件发展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完毕后上报。(1)初报应当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第一时间内上报,并及时补充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和数量、监测数据、人员受害情况、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受影响情况、事件发展趋势、处置情况、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初步情况,并提供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件影响的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示意图。(2)续报应当在初报的基础上,查清突发环境事件的基本情况后立即上报有关处置进展情况。可采用传真、网络、邮寄等方式,并及时补充书面报告。(3)处理结果报告应当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立即上报。报告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事件潜在或者间接危害以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应当采用传真、网络、邮寄和面呈等方式书面报告;情况紧急时,初报可通过电话报告,但应当及时补充书面报告。书面报告中应当载明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单位、报告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并尽可能提供地图、图片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资料。52 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或者可能涉及相邻行政区域的,事件发生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报相邻区域同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向相邻区域人民政府通报的建议。4.3先期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负有直接责任的企事业单位应当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扩散,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报或得知情况后,事发地人民政府应立即派出有关部门及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迅速开展处置工作。各应急救援队伍必须在当地政府的指挥下,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单位要及时、主动提供与应急救援相关的基础资料和必要的技术支持,负有监管责任的有关部门提供事件发生前的有关监管检查资料,供实施和调整应急救援和处置方案时参考。4.4分级响应4.4.1分级响应机制按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特别重大(Ⅰ级)响应、重大(Ⅱ级)响应、较大(Ⅲ级)响应和一般(Ⅳ52 级)响应4级;超出本级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上报上一级人民政府;特别重大(Ⅰ级)响应由国务院组织实施。4.4.2分级响应的程序1、特别重大(Ⅰ级)响应发生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时,县政府在上报市政府和省政府的同时,根据县环保局及县级有关部门的建议,启动本级预案实施先期处置。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省政府负责启动特别重大(Ⅰ级)响应,成立省应急指挥部,并采取下列应急处置措施:(1)立即开通与国务院、环境保护部的通信联系;(2)配合国务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调集有关应急力量,指导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2、重大(Ⅱ级)响应发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时,县政府立即上报市政府、省政府,并立即启动本预案进行先期处置。由省政府负责启动重大(Ⅱ级)环境应急响应,成立省应急指挥部,指导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向国务院、环境保护部报告事件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当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超出省政府处置能力时,由省政府提出申请,国务院负责启动重大(Ⅱ级)环境应急响应。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省应急指挥部的统一组织和指挥下,按照应急预案的分工,开展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52 3、较大(Ⅲ级)响应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时,县政府立即上报市政府,由事发地、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启动应急响应,同时将情况上报省政府应急办和省环保厅;超出其应急处置能力的,及时报请省应急指挥部给予支持。4、一般(Ⅳ级)响应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时,由事发地县人民政府负责启动应急响应,同时将情况上报市一级人民政府及环保部门;超出其应急处置能力的,及时报请市应急指挥机构给予支持。企事业单位发生事故或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预案,采取先期应急措施,并立即将突发事件报告当地环保部门。4.5指挥与协调4.5.1环境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1)预案启动。应急办公室主任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迅速指派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进行勘察,根据现场勘察情况向指挥部总指挥提出启动应急预案建议,经总指挥批准后,迅速启动本预案,应急办公室负责应急指挥部各成员联络和相关信息传达。各成员单位迅速赶赴现场,按照本预案确定的工作职责开展现场应急救援工作;52 (2)必要时应急指挥部转为现场指挥部,由总指挥确定现场指挥部总指挥,统一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县环保局负责现场指挥部日常工作,同时全局各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在局应急领导小组的协调组织下进行现场处置、现场监测等具体工作。现场指挥部的主要职责及应急处置工作:①提出现场应急处置原则要求;②负责对大气、水体、土壤以及天气实况等进行环境监测,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和事件发生的气象和地域特点,制定应急监测方案,确定危险物质的成分及浓度,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对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制定环境修复方案并监督落实到位。同时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做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的依据。③协调有关专家参与现场应急指挥小组的应急指挥工作;④组织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实施现场应急处置工作;⑤通知相关部门对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进行严格监控,并及时疏散周围人员;⑥建议有关部门设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⑦根据事发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程度和现场监测结果等,确定受威胁人员的疏散范围和第一时间撤离的方式。52 (3)按照现场指挥部的要求,应急办公室联系并组成应急专家组,进入现场,分析情况,为应急现场指挥部和现场处置队伍提供技术支持;(4)各应急救援队伍在应急处置进程中及时与现场指挥部总指挥保持通讯联系,按本部门职责和现场总指挥指令开展应急救援工作4.5.2安全防护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和范围。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事故特点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示标志,配备防护装备。事发地镇街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范围和方式,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4.5.3受领任务,了解有关情况为实施正确的指挥,县环保局应急办及各有关单位、人员在受领任务时应尽量摸清以下内容:①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事故性质,必要时还要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②污染源的种类、性质、数量、泄漏规模,污染范围及其染毒征候,或污染区及其周围人员、动植物等中毒症状;③52 事故后果危害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受到控制的可能性,以及预采取的措施;④本单位基本任务,到达应急地区的时限及有关要求;⑤友邻的任务,可能得到的支援及协同规定;⑥上级指挥机构及指挥员的位置、指挥关系及报告联系方法;⑦其他与应急处置有关的情况。4.5.4下达预备通知当指挥部摸清事故的基本情况之后,应尽快下达预备通知,使所属各应急组织及人员尽快展开应急准备。其主要内容包括:①事故的基本情况;②需要启动的应急分队及人员;③应急准备的内容及要求;④人员集结地点及到达时限。4.5.5派出先遣处理组为及时了解掌握事故情况,尽快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置,控制事态发展,在下达预备通知后,应组织先遣处理组,明确任务及职责,提出有关要求,迅速赶赴事发现场。4.5.6分析判断,明确任务(1)听取报告建议。应急办公室、专家咨询组、各应急分队应依据各自职责,积极主动地向应急总指挥提出应急指挥协同、应急工程技术、应急保障等方面的报告建议,为应急总指挥决策提供参考。(2)明确任务。应急总指挥在听取有关报告建议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后,确定应急任务,内容包括:①应急总目标及应急企图;②52 出动的力量及应急行动规模,应急人员编成、分工及应急行动要求;③所需仪器设备及应急器材,人员防护要求,完成准备工作及到达现场的时限;④地形、气象及公众行动对应急行动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⑤行进路线;⑥加入应急现场指挥部的人员及前方指挥部的编成;⑦应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对处置方案的设想等。4.5.7下达应急通知明确任务后,通常应尽快向上级应急机构报告,一经批准,应立即下达应急通知,内容包括:①事故概况;②应急总目标;③各应急分队的编成、任务区分及有关要求;④出动时间、行动路线、行进序列、进入应急现场的时机及方向;⑤指挥关系与方式,报告程序及方法,通信联系方法,与外部接口单位的联络协同方法;⑥友邻的任务及协同方法与要求;⑦指挥员的位置及代理人。4.5.8组织各种保障内容包括:①组建前方指挥部,派出加入应急现场指挥部的人员;②建立指挥通信联络专向;③调度运力,配备指挥、运输车辆;④准备有关应急器材;⑤请示报告情况,协调沟通信息等。4.5.9赶赴现场按照指定的路线组织应急车辆编队、开进,明确途中通信联络方法,灵活果断地处置开进途中的各种情况,确保按时到达应急地区。52 4.5.10各应急分队的行动(1)受领任务。各应急分队受领任务的内容主要有:事故的基本情况;本分队的任务、编成、分工及准备工作要求;出动时间、行进路线、行进序列、进入应急现场的时机及方向;指挥关系与方式,报告程序及方法,通信联络方法;友邻的任务及协同方法与要求等。(2)组织准备。各应急分队受领任务后应立即通知所属人员(有时在接到预备通知后,即向所属人员发出收拢人员的通知),研究本分队的行动计划,明确人员分工,检查准备器材,组织本分队加入开进序列或单独组织向事发地区开进。(3)进行防护。各应急分队到达应急现场附近后,应根据事故等级、危害程序及范围、地形气象情况等,组织进行个人防护,而后进入应急现场。(4)实施应急处理与处置。各应急分队根据任务和职责分工,按照应急处理与处置程序和规范,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应急处理与处置,并及时将应急处理与处置过程中的有关情况和数据上报前方指挥部。(5)完成应急任务后的行动。各应急分队完成规定应急任务或接到应急终止的通知后,应组织本分队人员对遭受污染的仪器设备实施消毒或消除去污,组织返回,保养应急器材,进行应急总结。4.5.11记录应急过程52 县环保局应急办及各应急分队在应急过程中,均应准确及时地记录应急过程,为总结应急经验教训,修改完善应急预案提供依据。记录工作需专人负责,必须记录的情况有:①事故的发生、发展与终结;②指挥程序,出动力量的规模与性质;③任务分工与完成任务情况,各个接口的衔接度;④应急组织、工作人员、仪器设备的适应性及完成任务情况;⑤公众采取的重大防护措施及其效果;⑥地形、气象对危害区域及应急行动的影响等情况。各类公告、公报、通报、通令、通知及重要指示,均应收集整理。各种情况的记录必须有时间、地点、执行单位及其负责人的记载。应急终止后交县环保局应急办存档。4.6信息发布应急指挥机构组成部门负责提供突发环境事件的有关信息,报人民政府对外统一发布。(1)公众信息发布的权限。公众信息通常由应急总指挥部请示上级批准后,由新闻发言人统一发布,或者授权由前方指挥部发布有关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方面的信息,其他单位和个人一律无权发布或接受媒体采访。(2)公众信息发布的时机。公众信息发布的时机通常是:①确认已经发生并对社会活动产生重大影响时;②环境污染结果已经被证实时;③采取重要公众防护措施时;④天气条件对事故危害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时;⑤事故终止,应急行动终结,公众防护解除,恢复正常社会秩序时;⑥其它必要的时机。52 (3)公众信息内容。①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成因的初步判断;②可能的发展趋势;③对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可能影响;④受影响地区公众应采取的防护措施;⑤其他需要公众了解和配合的事项。对于较为复杂的事件,可分阶段发布,先简要发布基本事实。涉及国家机密信息的,要严格执行国家保密规定,由政府有关部门审核后发布。各级人民政府的信息发布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信息发布办法执行,并做好舆论引导和舆情分析工作,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核实、审查和管理,做到及时准确、主动引导。4.7应急终止4.7.1应急终止的条件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在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应当终止。应急终止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事件现场危险状态得到控制,事件发生条件已经消除;(2)事件发生地人群、环境的各项主要健康、环境、生物及生态指标已经达到常态水平;(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52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4.7.2应急终止的程序(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现场指挥部决定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提出,经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现场指挥部批准;(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现场指挥部向组织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3)应急状态终止后,县环保局根据县政府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后期评估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经专家组审定事件影响已消除的,应停止环境应急工作,转入常态管理。5后期处置5.1善后处置应急终止后,县环保局在县政府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依据职责监管事发地单位和相关部门对污染现场的残留污染物进行收集、清除,协同各应急联动部门做好善后处置工作,防止造成进一步的污染。同时,根据需要对事发地现场的水、大气、土壤等环境因子进行跟踪监测,预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浓度变化趋势,为控制和消除污染提供依据。对于造成生态破坏的环境污染事故,应在事故处理后进行生态监测,根据生态破坏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生态修复和重建措施。5.2调查与评估52 应急指挥部指导事发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突发环境事件单位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并对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评估;环境应急事件结束后,县环保局组织专家及应急分队,对环境事件的处置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形成报告,并及时上报县政府和市环保局。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事件概况、发生原因、性质、等级、影响、责任、造成的损失;(2)应急处置措施及实际效果;(3)环境应急任务完成情况总结;(4)信息采集、汇总、上报是否正确、及时;(5)是否符合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总要求;(6)出动环境事件应急队伍的规模、仪器装备的使用,环境事件应急程度与速度是否与任务相适应;(7)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中对利益与代价、风险、困难关系的处理是否科学合理;(8)应急处置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9)需要得出的其他结论等。5.3恢复重建5.3.1环境恢复52 依据污染事件环境影响评估的结果,消除突发环境事件对事发地的环境影响,恢复重建生态环境,防止发生次生、衍生污染事件或者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5.3.2恢复重建实施受突发环境事件地区的人民政府在组织开展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评估后,依据其结果,科学制定恢复重建规划,有针对性地予以组织实施。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地方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肇事方、受害公众等各利益相关方需要各尽其责、各行其职、通力合作、协调一致,尽快尽好的完成突发环境事件恢复重建工作。6各种保障6.1经费保障县环保局在年度经费预算中安排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经费,并按规定进行管理和使用,遇突发环境事件要及时拨付到位,同时定期向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汇报经费使用情况,接受审计与监督。6.2装备、物资保障县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在积极发挥现有检验、监测、处置力量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和职责要求,积极争取省、市环保部门和县政府的支持,增加应急处置、快速机动和自身防护装备、物资的储备,不断加强应急监测、动态监测、应急处置的能力建设,确保在发生环境事件时能有效防范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和扩散。6.3通信保障52 (1)应急启动时的通信保障。采取有线通信、无线通信与网络传输相结合的方式,以有线通信为主。应急通知的下达与接收,以有线通信为主,利用县环保局内办公电话和网络,实现应急信息快速传输;与在外的应急人员联络,以无线通信为主,通过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等,实现应急通知的快速下达。必要时也可采取运动通信的方式,或者直接派车接回。(2)开进中的通信保障。采取无线通信的方式进行。应急指令的下达与接收,事故现场应急的通报与反馈,主要利用车载通信系统、移动电话,实现应急信息的快速传输。(3)应急处置中的通信保障。采取无线通信、有线通信与运动通信相结合的方式,以无线通信为主。与指挥部或应急办可利用应急现场临时架设开通的有线电话指挥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车载通信系统,实现上情下达;各应急分队在应急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移动电话、车载通信系统,辅以运动通信,实现应急信息双向交流。6.4运输保障运力的确认和调度由县环保局应急办组织实施,平时各应急车辆必须保证300公里以上的行车用油。开进中根据实际情况由县环保局应急办统一设立调整点。组织交通勤务保障,协调公安、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优先安排应急物资、疏散人员和可移动保护目标的运送转移,组织协调通往突发环境事件现场的公路抢修及保通工作;拟订公路绕行方案,做好运输保障工作。52 6.5其他保障(1)医疗保障。应急过程中如出现人员中毒或受伤,可送至就近的医院救治,或者送到应急现场指挥部指定的医院、医疗单位救治。现场紧急情况下由卫生部门负责医疗卫生保障。应急终止后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转院或继续治疗。(2)生活保障。由县环保局办公室拟定计划统一组织实施。各应急分队行动前,应备足一日量的食物和水,并备有一定数量的现金。(3)治安维护保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由后勤保障组负责、协调公安部门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现场治安维护保障工作。7监督管理7.1预案宣传培训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环境保护科普宣传和教育工作,广泛宣传环境污染事件的预防与避险常识,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同时,应加强突发环境事件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培训和重要岗位工作人员的培训,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环境应急处置、检验、监测等专门人才。7.2预案演练52 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要按照本预案及相关单项预案的要求,每年组织一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实战演练,磨合机制、锻炼队伍、完善预案,切实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实战能力7.3预案修订该预案每三年至少修订一次;当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新的情况,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7.4责任与奖惩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1)出色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2)对防止或挽救突发环境事件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3)对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其中,对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分别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不认真履行环保法律、法规,而引发环境事件的;52 (2)不按照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拒绝承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义务的;(3)不按规定报告、通报突发环境事件真实情况的;(4)拒不执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事件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5)盗窃、贪污、挪用环境事件应急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资的;(6)阻碍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7)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8)有其他对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造成危害行为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8附则8.1名词术语环境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52 突发环境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环境应急:针对可能或已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件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的状态,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预案分类: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环境事件主要分为三类: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和辐射环境污染事件。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包括重点流域、敏感水域水环境污染事件;重点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危险化学品、废弃化学品污染事件;突发船舶污染事件等。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主要是指生物物种受到不当采集、猎杀、走私、非法携带出入境或合作交换、工程建设危害以及外来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损失和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和危害事件;辐射环境污染事件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源、辐射装置、放射性废物辐射污染事件。泄漏处理:泄漏处理是指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有毒气体等污染源因事件发生泄漏时的所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泄漏处理要及时、得当,避免重大事件的发生。泄漏处理一般分为泄漏源控制和泄漏物处置两部分。应急监测: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52 应急演练:为检验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演练(演习)、综合演习和指挥中心、现场应急组织联合进行的联合演习。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8.2预案解释本预案由县环保局负责解释。8.3预案修订情况2007年9月下发实施了《金乡县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2010年9月进行了第一次修订,2013年10月第二次修订,2017年3月第三次修订。8.4实施时间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9附件附件一:常见危险化学品的鉴别方法附件二:济宁市环保局应急领导小组联络表、济宁市环境污染应急处置专家人员名单附件三:金乡县环保局应急领导小组联系表、应急办及外部接口单位应急联络电话附件四:各县、市、区环保局联系电话一览表附件五:应急处置流程图52 附件六:突发环境事件调查报告基本内容格式附件七:金乡县风险源及放射源单位基本情况表附件八:各污染物监测人员、监测方法、所用仪器设备、药品试剂表附件九: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和毒性指标及处置方法附件十:应急物资及装备清单附件十一:金乡县主要河流拦截设施图附件一常见危险化学品的鉴别方法1、液氯:产生黄绿色刺激性气体(氯气),有类似漂白粉气味。52 2、盐酸、硫酸、硝酸:共性: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加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盐酸:可挥发产生白色烟雾,加入硝酸银溶液可产生白色沉淀。硫酸: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铜屑,溶液变蓝色。硝酸:加入铜屑,可溶解,产生无色气体,但溶液不变色。烧碱(氢氧化钠):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纸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加入蓝色硫酸铜溶液,可产生白色沉淀,加入氯化铝产生白色沉淀,过量加入烧碱溶液,可使白色沉淀溶解。物质的酸碱性:1、PH值试纸,变红为酸性,变蓝为碱性。2、溶液中加入石蕊试液,变红为酸性,变蓝为碱性;加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酸性,变红色为碱性。附件二济宁市环保局应急领导小组联络表、济宁市环境污染应急处置专家人员名单济宁市环保局应急领导小组联络电话52 应急职务单位职务姓名办公电话手机组长(总指挥)局长许伟副组长(副总指挥)副局长孟青松成员副局长潘荣钧成员(专家组组长)副局长刘云廷成员(保障组组长)副局长王卫星济宁市环境污染应急处置专家人员名单序号姓名性别单位职务职称从事专业手机号码1毕卫军男山东公用集团汶上水务有限公司副经理中级水处理2茌亚青男济宁市化工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化工3杜汉双男山东荣信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总工高工煤化工4杜疆男济宁中银电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化工5黄来森男梁山中集东岳车辆有限公司企管部经理工程师环保管理6贾传兴男曲阜师范大学教师副教授环境工程7贾辉男嘉祥县环保局监测站站长高工环境监测52 8姜红梅女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工程师环境保护9寇凤水男济宁远征电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电化学10雷春环女山东济矿鲁能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阳城电厂环保负责人助理工程师环保管理11李晓敏女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部门经理高工环保管理12刘飞男泗水县环保局监测站长高级工程师环境保护13刘建国男济宁富美环境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副高、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14马开升男济宁新材料园区高工环境保护15申玉海男山东鲁泰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工企业管理16盛安全男阳光化学副总工程师安全、环保17孙中岭男微山县同泰焦化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焦化18王汝坤男山东万达有机硅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工程师化工19闫涛男梁山蓝天制药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助工环保管理20张景宏男济宁阳光煤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研究员化工21张庆丰男济宁市益民化工厂总工安全、环保52 22张瑞男凯赛(金乡)生物材料有限公司部长工程师安全、环保23张兴忠男济宁圣城化工实验有限责任公司厂长高级工程师剧毒24张志平男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部长中级安全、环保25赵保国男济宁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经理高工环境工程26周国祥男山东天成化工有限公司安环部长注册安全工程师经济管理27周中华男济宁康德瑞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安全、环保28朱扩男微山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厂长污水处理29朱应新男曲阜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家安全注册工程师安全及生产附件三金乡县环保局应急领导小组联系表、应急办及外部接口单位应急联络电话52 金乡县环保局应急领导小组联系表单位应急岗位姓名平时岗位值班电话办电宅电手机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纪拥军县环保局局长副组长翟庆国县环保局副局长成员孟凡书县环保局副局长杨西军县环保局纪工委书记王猛县环保局监控中心主任金乡环保局应急办公室联络电话单位应急岗位姓名平时岗位办电宅电手机52 应急办公室主任翟庆国县环保局副局长常务副主任孟凡书县环保局副局长成员王猛监控中心主任兼监察一大队大队长袁海鹏应急危废科科长兼一大队副大队长王彦清政策法规科科长张艳兰监测站站长胡卫华环评科科长高志伟办公室主任赵玲规划财务科科长孙梅英监控中心副主任李勇监察二大队大队长陈卫国监察三大队大队长王伟信访科科长张景兰污防科科长市级及外部成员单位应急联络电话单位名称联系电话济宁市政府值班室、传真:52 济宁市政府应急办济宁市安监局12350、、济宁市生化办济宁市环保局,12369济宁市环境监测站金乡县公安局马文波副局长、金乡县卫计局刘勇办公室主任、金乡县安监局许中华副局长金乡县公安局指挥中心郑志东主任、单位名称办公电话县政府办公室县政府应急办县卫计局县公安局(110)县教体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信访局县人社局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县民宗局县人防办52 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局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县环保局县安监局县商务局县科技局县林业局县文物旅游局县水产中心县质监局县气象局县供电公司县消防大队(119)县武警中队附件四各县、市、区环保局联系电话一览表各县(市、区)环保局应急联络电话52 县(市、区)应急岗位姓名平时岗位办公电话手机任城区分队长潘震局长联络员李承奎应急科长高新区分队长夏凯局长联络员李学良污防科科长太白湖新区分队长贾治胤局长联络员刘建国科长兖州区分队长张勇局长联络员蔡庆雨副局长曲阜市分队长张安源局长联络员颜华强办公室主任邹城市分队长秦玉祥局长联络员杨卫宏副局长微山县分队长李德珍局长联络员王云主任科员泗水县分队长张凡旭局长联络员李富科长金乡县分队长纪拥军局长联络员袁海鹏应急科科长鱼台县分队长李明磊局长联络员马继忠应急科科长嘉祥县分队长程合玉局长联络员李存冉副主任科员汶上县分队长姬广乐局长联络员张涛监察大队长梁山县分队长马德水局长联络员张晓丽应急科科长经开区分队长张伟局长联络员李新君污防科长各县(市区)应急监测分队长联系电话序号姓名各县(市、区)职务电话手机52 1刘成刚任城区监测站站长2孙立强兖州区监测站站长3赵晶曲阜市监测站站长4刘飞泗水县监测站站长5张学莲邹城市监测站站长6于春民微山县监测站站长7许庆斌鱼台县监测站站长8张艳兰金乡县监测站站长9张怀成嘉祥县监测站站长10张龙华汶上县监测站站长11于庆华梁山县监测站站长附件五应急工作流程图52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成立应急指挥部应急办公室判别事件类型和预警速报当地人民政府,Ⅲ级同时报市环保局应急专家组应急指挥部决策,应急办公室组织实施Ⅲ、Ⅳ级预警跨县(市、区)污染事件Ⅰ、Ⅱ级预警向可能受影响的县(市、区)通报事件情况,提出需采取的防范措施县级环保、安监、消防、公安等应急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置。向县政府、市政府、市环保局及省级政府速报事件调查处理小组跟踪调查污染控制情况至危险因素消除后,结束预警,恢复正常。应急领导小组编写评估报告,并报县政府、市环保局附件六突发环境事件调查报告基本内容格式52 一、前言: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名称、事件类别以及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等。事件调查组的组成情况二、事件单位概况:事件单位成立的时间、改(扩)建时间、产品种类、生产工艺、生产规模、污染产生及处理情况。三、事件发生及应急救援情况(一)事件经过:事件发生过程、主要违法事实、事件后果等。(二)事件报告(初报、续报)、处置情况。四、事件原因及性质(一)事件原因:1、直接原因、2、间接原因(二)事件性质与分级五、责任认定与处理建议事件责任者的基本情况(姓名、职务、主管工作等),责任认定事实。责任追究的法律依据及处理建议,并按以下顺序排列:(一)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二)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经济处罚的;(三)对事件单位的处罚建议六、防范措施主要从技术和管理方面对政府有关部门和事件单位提出整改建议,并对国家和市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和法规、规章及标准等方面提出建议。52 七、附件(一)事件现场平面图及有关照片;(二)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结论、环境监测数据或技术报告;(三)直接经济损失计算及统计表;(四)事件调查组名单及签字;(五)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附件七放射源单位及风险源单位基本情况表企业名称法人代表环保负责人联系电话环境风险点环境风险源山东民生煤化有限公司谭方峰褚福伟装置区、储罐区、危废储存区焦油、焦炉煤气、焦油渣、洗油渣、污泥山东济矿民生热能有限公司李合军李文斌装置区焦炉煤气兖矿科蓝煤焦化有限公司杨建刚张家盛装置区、储罐区、危废储存区精萘、轻油、粗酚、脱酚油、洗油、蒽油、硫酸、纯碱、焦油渣济宁阳光化学有限公司黄守春高征装置区、储罐区、危废储存区工业萘、硫酸、液碱、2-萘酚、2羟基-3-萘甲酸、色酚、沥青、废导热油济宁康德瑞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陈军民周中华装置区、储罐区、危废储存区盐酸、三乙胺、双氧水、二异丙胺、废催化剂、蒸馏残渣山东安多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孙天健包庆东装置区、储罐区、危废储存区三氯异氰尿酸、氯乙酸乙酯、盐酸、硫酸、氢氧化钠、三乙胺、甲基磺酰氯、二甲基甲酰胺济宁赛德丽新材料有限公司胡保文王保平无山东天力润滑油有限公司王瑞战王瑞战储罐区52 凯赛(金乡)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杜宜军张瑞装置区、储罐区、危废储存区烷烃、酸、碱、醋酸、济宁黑猫炭黑有限责任公司周敏建曹辉斌装置区、储罐区、危废储存区焦油山东硅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渠源齐士林装置区、储罐区、危废储存区甲醇、三氯硅烷、氯乙烯、四氯化硅济宁键邦化工有限公司闵建中刘超装置区、储罐区、危废储存区环氧乙烷、甲醇、异丙醇、正丁醇、庚烷山东汇能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黄修河朱兴科装置区、储罐区、危废储存区苯、甲醇、甲苯、二甲苯山东亿盛实业有限公司任丽景红梅装置区、储罐区、危废储存区甲醇、乙醇、二甲苯、盐酸、氰化钠金乡县益友工贸有限公司张茂营朱立新储罐区、装置区苯、甲苯、二甲苯单位名称拥有量所在位置源性质金乡县大江科贸有限责任公司22枚Ⅰ类源1枚Ⅴ类源金乡县共青团路南首西侧Ⅰ类源:Co-60Ⅴ类源:Cs-137济宁辐照有限责任公司30枚Ⅰ类源2枚Ⅴ类源金乡县鸡黍镇驻地Ⅰ类源:Co-60Ⅴ类源:Cs-137济宁凯模特有限公司1枚Ⅴ类源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Ⅴ类源:Cs-137凯赛生物有限公司1枚Ⅴ类源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Ⅴ类源:Cs-137华盛木业有限公司1枚Ⅴ类源王丕镇康桥工业区Ⅴ类源:Cs-13752 附件八各污染物监测人员、监测方法、所用仪器设备、药品试剂表监测项目监测方法方法依据所用试剂仪器第一承担人第二承担人仪器保管人药品管理人氨氮纳氏试剂光度法HJ535-2009盐酸、碘化汞、碘化钾、氢氧化钠、酒石酸钾钠、硫代硫酸钠、硫酸钾、氯化铵可见分光光度计、20mm比色皿杨永红单建峰杨永红杨永红氰化物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HJ484-2009氨基磺酸、磷酸、氢氧化钠、EDTA二钠、酒石酸钾钠、硝酸锌、亚硫酸钠、硝酸银、硫酸、氯胺T、异烟酸、吡唑啉酮、氰化钾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装置郭秋菊张艳兰郭秋菊杨永红挥发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HJ503-2009碘化钾、硫酸铜、三氯甲烷、苯酚、氨水、盐酸、磷酸、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铵、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溴酸钾、溴化钾、硫代硫酸钠、淀粉、甲基橙分光光度计张景兰单建峰张景兰杨永红COD重铬酸钾法GB/T11914-1989硫酸银、硫酸汞、硫酸、重铬酸钾、硫酸亚铁铵、邻苯二甲酸氢钾HY-7012、COD恒温加热器葛坤单建峰葛坤杨永红PH玻璃电解法GB/T6920-1986酒石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硼砂酸度计单建峰郭秋菊单建峰杨永红DO碘量法GB/T7489-1987硫酸、碘化钾、氢氧化钠、硫酸锰、碘酸钾、硫代硫酸钠酸式滴定管张景兰杨永红张景兰杨永红63 附件九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应急处理方法序号名称物料量理化性质毒性应急处理方法1苯7782t有特殊芳香味的无色透明液体。易燃,极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3-7.1%(体积),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汽油、丙酮等有机溶剂。引燃温度560℃,爆炸极限1.2-8.0%。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和皮肤吸收中毒。急性毒性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作用。慢性毒性影响造血机能及神经系统,对皮肤有刺激作用。LC50:31900mg/m3,7小时(大鼠吸入)。火灾可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沙土扑救,用水无效。泄漏后及时堵漏,隔离污染区,人员配戴防毒面具及防化服处置。少量泄漏用小型密闭容器收集,用沙土、活性炭及其他惰性材料吸附。大量泄漏后用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用防暴泵转移至槽车和专用容器内回收。2NH3185t易燃,有毒,具刺激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引燃温度651℃,爆炸极限15.7-27.4%。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高浓度氨可发生喉头水肿、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LC50:1390mg/m3,4小时(大鼠吸入)。少量泄漏: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防止吸入蒸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处置人员应使用呼吸器。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63 大量泄漏:疏散场所内所有未防护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泄漏处置人员应穿上全封闭重型防化服,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后,用喷雾水流对泄漏区域进行稀释。通过水枪的稀释,使现场的氨气渐渐散去,利用无火花工具对泄漏点进行封堵。3甲醇178.5t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或引起燃烧。火场中受热容器有爆炸危险。引燃温度385℃,爆炸极限5.5-44.0%。吸入高浓度蒸汽使人眩晕、昏迷、麻木、痉挛等。蒸汽和液体都能严重损害眼,吞服损害中枢神经,使人昏迷不省以至死亡。LC50:83776mg/m3,4小时(大鼠吸入)。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4盐酸101t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与水混溶,溶于碱液,不燃。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强腐蚀性。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LD50:900mg/kg(兔经口);LC50:3124ppm,1小时(大鼠吸入)。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5煤气25.55t焦炉煤气是一种混合物,63 其主要成分为氢气(55%~60%)和甲烷(23%~27%),另外还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5%~8%)、C2以上不饱和烃(2%~4%)、二氧化碳(1.5%~3%)、氧气(0.3%~0.8%))、氮气(3%~7%)。焦炉气为有毒和易爆性气体,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6%~30%。焦炉煤气有以下特点:(1)焦炉煤气发热值高16720—18810KJ/m³,可燃成分较高(约90%左右);(2)焦炉煤气是无色有臭味的气体;(3)焦炉煤气因含有CO和少量的H2S而有毒;(4)焦炉煤气含氢多,燃烧速度快,火焰较短;(5)焦炉煤气如果净化不好,将含有较多的焦油和萘,就会堵塞管道和管件,给调火工作带来困难;(6)着火温度为600~650℃。煤气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严格限制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操作人员戴自给式正压呼吸器,穿防护服,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利用事故池容纳产生的大量废水。煤气着火应急处理:一旦发生煤气管道泄露着火,发现人员要立即上报。直径100毫米以下的煤气管道可以直接关闭阀门灭火;直径150毫米以上的管道着火,应立即逐步降低煤气压力,但压力最大不得超过100帕。通入大量水蒸汽(或氮气),蒸汽浓度达到30%以上浓度时火自熄灭。灭火用蒸汽阀门要有专人控制,煤气压力下降后用黄泥、湿麻袋、石棉布等物品将火捂灭。灭火后,确保管道、设备煤气正压,否则必须切断煤气来源,堵上盲板并清理置换干净,用水保证周围设备不被烧红、烧坏。使用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煤气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严格限制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操作人员戴自给式正压呼吸器,穿防护服,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利用事故池容纳产生的大量废水。煤气着火应急处理:一旦发生煤气管道泄露着火,发现人员要立即上报。直径100毫米以下的煤气管道可以直接关闭阀门灭火;直径150毫米以上的管道着火,应立即逐步降低煤气压力,但压力最大不得超过100帕。通入大量水蒸汽(或氮气),蒸汽浓度达到30%以上浓度时火自熄灭。灭火用蒸汽阀门要有专人控制,煤气压力下降后用黄泥、湿麻袋、石棉布等物品将火捂灭。灭火后,确保管道、设备煤气正压,否则必须切断煤气来源,堵上盲板并清理置换干净,用水保证周围设备不被烧红、烧坏。使用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6HCL1.5t无色有刺激性气体,在潮湿空气中发烟。沸点:-84.2℃,蒸汽压42.26atm(20℃)。在空气中可形成酸雾,对皮肤粘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短期内吸入大剂量可引起头痛、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咽喉炎、气管炎等,重者可导致咽喉水肿而窒息。LC50:4600mg/m3,1小时(大鼠吸入)。63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但与其它物品接触引起火灾时,消防人员须穿戴全身防护服,关闭火场中钢瓶的阀门,减弱火势,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关闭阀门的人员。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30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氨水或其它稀碱液中和。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7H2S0.15t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他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引燃温度为260℃,爆炸极限4-46%。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低浓度时可引起眼结膜炎、鼻炎等,高浓度时可引起呼吸麻痹,迅速窒息而死。LC50:618mg/m3(大鼠吸入)。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30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或使其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管路装止回装置以防溶液吸回。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8CH4甲烷t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热源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引燃温度538℃,爆炸极限5.3-15%。对人基本无害,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63 烧掉。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9二甲醚t易燃。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能发生剧烈反应。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引燃温度350℃,爆炸极限3.4-27.0%。无腐蚀性,毒性很低,无致癌性。二甲醚气体有刺激及麻醉作用,通过吸入或皮肤吸收过量的二甲醚,会引起麻醉和呼吸器官损伤。LC50:mg/m3(大鼠吸入)。应急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10甲醛t易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引燃温度(℃)430,爆炸极限7.0-73.0%。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可有轻度眼、鼻、咽喉刺激症状,皮肤干燥、皲裂、甲软化等。LC50:590mg/m3(大鼠吸入)。根据液体的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腐蚀、防毒服,戴橡胶手套。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砂土、惰性物质和蛭石吸收大量液体。用亚硫酸氢钠中和。用耐腐蚀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喷雾状水驱散蒸气、稀释液体泄漏物11煤焦油t黑色粘稠液体,具有特殊臭味。微溶于水,溶于苯、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易燃。63 遇明火、高热易燃。与强氧化剂发生反应,可引起燃烧。有腐蚀性。吸入、食入、经皮吸收。作用于皮肤,引起皮炎、痤疮、毛囊炎、光毒性皮炎、中毒性黑皮病、疣赘及肿瘤。可引起鼻中隔损伤。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确认为致癌物。12萘t白色易挥发晶体,有温和芳香气味,粗萘有煤焦油臭味。不溶于水,溶于无水乙醇、醚、苯。易燃,遇明火、高热易燃。燃烧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烟雾。与强氧化剂如铬酸酐、氯酸盐和高锰酸钾等接触,能发生强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具有刺激作用,高浓度致溶血性贫血及肝、肾损害。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萘蒸气或粉尘时,出现眼及呼吸道刺激、角膜混浊、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腰痛、尿频,尿中出现蛋白及红、白细胞。亦可发生视神经炎和视网膜炎。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脑病和肝损害。口服中毒主要引起溶血和肝、肾损害,甚至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肝坏死。慢性中毒:反复接触萘蒸气,可引起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和血液系统损害。可引起白内障、视神经炎和视网膜病变。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运至空旷处引爆。或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附件十应急物资分配清单应急装备名称分配科室保管维护人存放位置保管人有毒有害气体报警装置PGM-18002个监察大队应急值班室殷利民危废应急科应急值班室殷利民易燃易爆气体报警装置PGM-16002个监察大队应急值班室殷利民63 危废应急科应急值班室殷利民索尼SX813录音笔1个危废应急科危废应急科董庆雷摩托GP328对讲机2个监察大队监察大队王猛慧普3330电脑1台危废应急科危废应急科董庆雷慧普1020打印机1台危废应急科危废应急科董庆雷应急现场工作服2套监察大队应急值班室殷利民危废应急科应急值班室殷利民防化服2套监察大队应急值班室殷利民危废应急科应急值班室殷利民呼吸机2套监察大队应急值班室殷利民危废应急科应急值班室殷利民中援808应急急救箱1个危废应急科生态应急科董庆雷佳能600相机1台危废应急科生态应急科董庆雷辐射防护报警仪贝谷BS20102台开发科技科开发科技科胡卫华监察大队监察大队王猛63 便携式PLK-TF-08G+打印机1台危废应急科应急值班室殷利民手电2把危废应急科应急值班室殷利民电插盘5个危废应急科殷利民绳索2套危废应急科应急值班室殷利民背带2把危废应急科应急值班室殷利民灯线10米危废应急科应急值班室殷利民插头4个危废应急科应急值班室殷利民电源线50米危废应急科应急值班室殷利民电缆线100米危废应急科应急值班室殷利民备注:应急装备存放于值班室内(殷主任办公室),使用时请领取。63 附件十一金乡县主要河流拦截设施图63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纪委办公室,县人武部,县检察院,县法院。金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3月27日印发6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