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古代文化中的工匠精神特点与价值提升研究

西蜀古代文化中的工匠精神特点与价值提升研究

ID:9157770

大小:4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9

西蜀古代文化中的工匠精神特点与价值提升研究_第1页
西蜀古代文化中的工匠精神特点与价值提升研究_第2页
西蜀古代文化中的工匠精神特点与价值提升研究_第3页
西蜀古代文化中的工匠精神特点与价值提升研究_第4页
西蜀古代文化中的工匠精神特点与价值提升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蜀古代文化中的工匠精神特点与价值提升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西蜀古代文化中的“工匠精神”特点与价值提升研宄曹典川传媒学院西蜀文化在我国古代地域文化屮一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研允西蜀古代文化中的“工匠精祌”,让我们在梳理回顾西蜀古代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关注和重新找回渗透西蜀地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古代“工匠精神”。在当今浮躁之气日盛的背景下,对“工匠精神”的寻找和传承,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注入了强有力的稳定剂,必将推动整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关键词:丙蜀;古代文化;“工匠精神”;制造行业;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A“四川省应用型院校屮的‘工匠精神’教育状况调研及对策研宄”(17S

2、B0259)1悠久的西蜀“工匠精神”四川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底蕴深厚的文化积淀、特色显著的文化优势,自古就不缺乏“工匠精神”。在5000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历史进程屮,巴蜀地域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积淀代表了四川人的精神标识和价值追求,共同构成了华夏占老文明的一个重耍节点,是四川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宝贵资源和突出优势。以如此的神工妙力为基础,昔日的丙蜀匠人们将敬畏之心和巧思融合,他们不断升华对作品形象的感知、设身处地地考虑使用者的体验,最终取得了得心应手的效果,让屮国制造拥有丫独特的东方魅力,变成丫华夏民族绵延不绝、传承至今的瑰宝。1.1从历史进程来看,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悠久神

3、奇的西蜀文化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被誉为世界奇迹的三星堆文化兴起的殷商时期距今已3600余年,南方丝绸之路繁盛的唐宋时期距今已1400余年,金沙文化与青铜冶炼技术高度发达的周朝距今已3000余年。这些都象征着工匠文化的灵魂深深扎根于西蜀这片多民族、多元素文化交汇的土地上。1.2天府农业文明发展阶段,包括从秦、两汉到唐宋时期这一时期由汉代的“天府之国”,直到唐宋的“扬一益二”,是西蜀文化发展的两次繁盛时期。这一时间段包含三国、五代,两者共同构成了西蜀发展鼎盛的两座高峰。这一时期出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这一伟大的“工匠精神”产物,西蜀漆艺、雕版印刷术也在这吋

4、诞生。(1)作为我国刺绣艺术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大分支,蜀绣长期以来活跃在成都平原,辐射川西一带。西汉学者扬雄(前53—后18)在《蜀都赋》屮这样描述蜀绣:“丽靡螭烛,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这也是相关文献中对蜀绣的最早记录。(2)丙蜀地区黄金与白银器具的生产从公元前1700年的商朝开始,汉代出现了金银花丝这一细工。到了汉代,成都的金银工艺水平己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作为印证西蜀传统匠人技艺已臻化境的证明之一,银花丝的历史已逾1700年。在明清时期,匠技已趋于巅峰,至今仍被世人看成占人智慧与技艺的结晶,与蜀绣、竹编、漆器等西蜀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谓工力悉敌。1.3明清

5、时期,民间市井的大众文化兴盛伊始这一时期朝代更迭交替、战乱四起,蜀地民生及工匠文化曾一度满0疮痍,但又经历了复苏和再生,获得新的发展。其间,川剧、川茶、川菜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直到今天依旧有重要影响。(1)在明清交替之际,大量湖广地区的百姓移居四川,福建汀州府的陈氏族人来到了蜀地,人丁逐渐兴旺,成为郫县(今郫都区)的望族。在康熙年间,陈家无意中用干胡豆炒了少量胡椒和盐调味,饭菜上桌十分可U,人人皆赞,这就是郫县豆瓣的雏形。⑵宜宾、泸州、成都、德阳等地都具备酿酒的条件,培冇了酒类传统酿制技艺和酒技、酒体、酒俗为特色的川酒文化,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优势让酿酒

6、在西蜀的工匠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例如,宜宾的著名特产五粮液,就是依照特定的原材料配比制作而成,其复杂的制造工序传承多年,结合了自古流传的发酵菌落,与当地水土融合,浑然天成。五粮液的制作技术中蕴含藏风聚气的契机,据此才能酝酿出其独到的香气和味道,同时也体现丫蜀地匠人对不同类别非物质文化的极致追求。2西蜀“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涵“德艺双馨”“厚德载物”和工匠的技能磨砺密不可分。先秦典籍《左传•文公七年》记载,“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义而行之,谓之德礼”,后世常用这句话来阐释“工匠精神”的内涵。所谓的“六府”,是对三教九

7、流、各行各业所受的技能培养的一种统称,而“三事”则涵盖了其蕴藏的内在含义及培养理念的核心,与“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五常相契合。首先,匠人的行为操守必须符合当时的治国执政考的要求;其次,要想凭借手艺谋生,不可缺少的就是匠人对所学技术有一定层次的掌握,并能以此为立身之本;最后,匠人在维持生计之余,能够凭借一技之长利国利民,惠及众生,这是所有工匠都不断追求的最高境界。2.1技艺与敬业的极致融合(1)五千年华夏文明,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讲宄的也是“工匠精神”。在工业生产大范围取代工匠产品的后成长时代,不忘初心,重槊匠心灵魂,是助推“中国制造”转变为“质造”,甚至是“

8、智造”的先决条件。在庖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