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之音:《剑桥中国文学史》的启示

域外之音:《剑桥中国文学史》的启示

ID:9152985

大小:4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9

域外之音:《剑桥中国文学史》的启示_第1页
域外之音:《剑桥中国文学史》的启示_第2页
域外之音:《剑桥中国文学史》的启示_第3页
域外之音:《剑桥中国文学史》的启示_第4页
域外之音:《剑桥中国文学史》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域外之音:《剑桥中国文学史》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域外之音:《剑桥中国文学史》的启示海内外众多的中国文学史版木,无论对于中国学界还是丙方学界来说,己构成了一个多元的文学史书写对话空间。《剑桥中国文学史》秉持“文学文化史”的书写理念,以接受史、印刷文化、选集的选定、性别等文化要素为经纬,试图在文学史书写中就年代、朝代与文体三者之间做出适当的妥协,因此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论述与顾彬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和严家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等著作相比,其书写方式有一些显著的特色,这给我们的文学史书写带来了有益的启示。关键词:《剑桥中国文学史》文学文化史两方汉学[]I

2、109[]A[]1000-7326(2012)11-0030-03由美国著名汉学家孙康宜(Kang-iSunChang)教授和宇文所安(StephenOwen)教授共同主编的《剑桥中国文学史》(CambridgeHistoryofChineseLiterature)自2010年出版以来,国内外学者便相继发文,热议这部中国文学通史的创新价值。文学史,顾名思义就是关于文学的历史,它是“文学”和“史学”的辩证统一;而文学和历史一样,都有一个千变万化的传统,正如宇文所安所言,“文学史木身就是文学史的一部分”[1]。国内外众多的

3、文学史版木就是明证之一。木文基于《剑桥中国文学史》中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书写,结合顾彬(WolfgangKubin)撰写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和严家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从中管窥欧美学者和中国学者在文学史书写理念上的异同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一、文学史的分期文学史书写的首要问题是文学分期或文学阶段的划分,因为漫长而繁复的文学史需要某种划分才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特质。而文学分期的划分标准是什么呢?尽管文学是对人的情感的审美,但文学的演化与社会的、政治的、历史的变化也息息相关,由此文学分期>

4、J惯性地便以“吋间节点”为标准。这是文学分期的经典范式,但也经常遭到人们的质疑。《剑桥中国文学史》从上古吋期写到了2005年,以1375年为界分上下两卷各七章;全书17位作者以美籍学者为主,包括田晓菲(XiaofeiTian)、艾朗诺(RonaldEgan)、傅君励(MichaelFuller)、王德威(DavidDer-weiWang)、石静远(JingTsu)、贺麦晓(MichelHockx)、奚密(MichelleYeh)等著名汉学家。严格说来,《剑桥中国文学史》中没有“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吋间划分观念,因为我

5、们习以为常的中国近、现、当代文学史的分期,在此书中分别以1841年、1895年、1919年、1937年、1949年、1978年为具体的时间节点。我们知道这些年份的背后,都有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在王德威撰写的下卷第6章(前三节)开篇,他以龚自珍的诗文开篇,也指出了1841年这个吋间起点的历史情境,即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中日战争。然而更重要的是,他认为晚清60年间文学观念、文学生产和文学传播的活力和多样,超出了“五四”话语所规定的那种狭窄范围。他进一步指出,文学的现代性可能因政治的、科技的现代化而起,但不一定会重复在其反

6、应过程中的既定内容或规范;并强调了中国文学独特的现代性特征和非单一性的文学现代化进程。[2]王德威的这种文学史分期观念,不禁让我们想起他之前的一句名言和一本名著:“没奋晚清,何来‘五四’?”一一这是王德威教授在《被压抑的现代性一一晚清小说新论》一书中的“断喝”,他强调的是中国文学“多重的现代性”。虽然这一结论是历史常识,但针对具体的问题而言便产生了特别的意义和影响。(此后,王德威也有过“没有‘五四’,何来晚清?”的说法。)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主编的十卷本《中国文学史》(

7、GeschichtederchinesischenLiteratur)可谓卷帙浩繁,异彩纷呈;其中,《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文版经删去百分之二十原德文版内容后于2008年出版。此书分三章十节书写了从“现代前夜的中国文学”到“20世纪末中国文学的商业化”的演进历程,明确的吋间节点是1912年、1928年、1937年、1949年和1979年。顾彬冋吋承认,文学的任何一次发展都不乏自相矛盾之处,归类陈述并不能捕捉完整的现实;而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吋间,他认为“在较狭窄的意义上,这个阶段包括了粗略说来从1895年(甲午战败)

8、及1898年(变法维新)到1915年之间的年岁,在较宽泛意义上则包括了清末乃至起初的民国时代(1912-1949)”[3]。严家炎教授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一书共34章,由十名成员分工撰写完成。与以上欧美学者就文学史划分的具体年份不同,本书大致以“年代”划分为界,这也许体现了中国文学史书写的一种惯例。该书第一章“甲午前夕的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