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145253
大小:7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9
《急诊重症患者使用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急诊重症患者使用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南衡阳421001目的:探讨使用呼吸阶段性治疗急诊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急危重患者资料。随机将其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呼吸机支持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呼吸阶梯性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釆取的前三位的呼吸支持方式均为鼻导管吸氧、复苏体位及呼吸机给氧。观察组采取复苏体位进行呼吸支持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多,而采取气管切开的患者则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
2、意义(P<0.05);其余呼吸支持方式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复苏40例,复苏成功率为81.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复苏成功率67.35%;观察组达到呼吸稳定所需时间为(42.15±5.34)min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在急危重症患者中急诊釆用呼吸阶梯性治疗的效果更好,可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尽快促进患者呼吸稳定,是一种有效的呼吸支持措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关键词】急危重症;呼吸阶梯性治疗;疗效观察引言急危重症患者多伴有呼吸
3、困难、低氧血症等,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和死亡率。在患者发病之初及时给予合适的呼吸支持,入院后需立即给氧,为患者进行有效、全面的诊断与治疗工作开展创造时间,并进行呼吸道管理,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提高救治成功率。呼吸支持技术是一种综合抢救技术,与患者的病情、急救场所、救治方法均有关系,传统的呼吸支持法多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可能会对患者造成创伤,浪费医疗资源等。近年来,我院在急危重症患者急诊救治过程中,采用呼吸阶梯性治疗,提高了抢救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8月
4、〜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急危重患者资料作为本次观察的研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36例;年龄25〜76岁,平均(51.5±4.6)岁;创伤患者42例,非创伤患者56例;14例患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9例患者为濒死状态,其他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呼吸支持方法,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经验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呼吸支持方式。观察组采用呼吸
5、阶梯性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不全程度的呼吸功能采用不同支持措施。(1)第一阶梯:使用徒手呼吸支持方法,首先为患者摆放复苏体位,实施心肺复苏,并奋效地判断复苏效果。患者仰卧在抢救床,并保持头部与躯干在冋一个轴面,上肢放于身体两侧,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通畅。如患者没冇颈椎损伤,可将下颌抬高,以解除呼吸道梗阻,控制舌后坠。尽早清除分泌物。有颈部创伤的患者,可使用咽喉导管,并清除口腔异物。(2)第二阶梯:采用氧疗支持方法。如患者没有呼吸和心跳停止,则给予鼻塞和鼻导管吸氧,或使用面罩给氧方法。如患者无自主呼吸,或使用面罩给氧失败,则可经U/鼻进行气
6、管插管。(3)第三阶梯:采用创伤气道。对急性喉阻塞尤其是声门区阻塞的患者,可采用环甲膜穿刺或气管穿刺方法,再进行气管切开,建立可靠气道。有呼吸系统原发性损伤的患者,可采用经皮扩展气管切开,并注意减少出血量,降低损伤。(4)第四阶梯:采用呼吸机治疗。在患者气道建立后,根据病情变化给予呼吸机进行呼吸支持。1.3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采取的呼吸支持方式,并对成功呼吸复苏率和患者从救治到呼吸稳定的吋间进行统计分析。呼吸复苏的评定标准为患者呼吸频率在25次/min以下,12次/min以上,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1.4统计学处理统计学软件采
7、用SPSS15.0统计学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0.05为检验水准,可信区间范围为9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采取的呼吸支持方式比较两组患者采取的前三位的呼吸支持方式均为鼻导管吸氧、复苏体位及呼吸机给氧。观察组采取复苏体位进行呼吸支持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多,而采取气管切开的患者则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呼吸支持方式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及达到呼吸稳定
8、吋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呼吸复苏40例,复苏成功率为81.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复苏成功率67.35%;观察组达到呼吸稳定所需时间为(42.15±5.34)min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