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道法自然——中国书法的至大之境

书道法自然——中国书法的至大之境

ID:9140980

大小:6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9

书道法自然——中国书法的至大之境_第1页
书道法自然——中国书法的至大之境_第2页
书道法自然——中国书法的至大之境_第3页
书道法自然——中国书法的至大之境_第4页
书道法自然——中国书法的至大之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书道法自然——中国书法的至大之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书道法自然一一中国书法的至大之境氾曾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宄院摘要:中国书法载荷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其生发、演化与中国文化同步,浸透了中国以感悟为本的智慧。中国书法至博至深,而自然是书法家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书法于自足之体系之屮,代有高手,各臻其妙,顺应天地之大美。中国书法的至大之境,必以观之于天、悟之于心、应之于手为根本。关键词:中国书法;道法自然;中国文化;自然一一自在己然的大存在,这是笔者对自然的一个简赅而确切的定义。它是不凭外力的“自在的”存在。“自在”极言其无处不适宜、无处不合理、无处不恰到好处。“大存在”,言其空间广大无垠,时间无尽无休。一百亿光年,不可方其遥

2、;一百亿年,不可述其永。在这个大存在面前,人类除去敬畏,别无选择。而人类的所有艺术,能做到追随它,就是守木分、顺天理的理智行为。中国书法载荷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当艺术敏妙地描摹自然时,便可以幻化出无尽的美妙。它是那样地使人目迷心醉,身心倶畅。它们既质实朴素,乂绚烂瑰伟,不愧是大自然的宁馨儿。人类历史上所有精妙绝伦的艺术,无一例外一定是与天地精祌相往还的产物,而中国的书法则以它极度的颖慧与大自然心心相印。中国人发现了一个与数学表述完全不同的形象的语言表达,这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形象的摹品,更重要的是意象上、神韵上、性灵上的摹品,因之产生了类似符号与密码的点线勾画。而这种点线勾画所形成的图像一

3、一文字,成为了一种举世无双的艺术。它是一种造型,不仅仅是形似于万类,而是一种意味上的、对万类倾诉的衷情。中国书法之妙,在于它的概括力,那是简约的、明确的、生动的描述。文字作为个体的描述,己竭尽了美轮美奂之能事,当它们由字组成句的时候,屮国人的发音,更使之成为绘画性和音乐性的高度结合。书法与诗歌是嫡亲的兄弟,是形体与音色的合二为一。没有一种艺术虽与事物的形体相距那么远,同时乂恰与事物的神韵相融如此之洽。这就是书法艺术。中国书法载荷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其生发、演化与中国文化冋步,浸透了屮国以感悟为本的裨慧,远离丫生硬死板的拼音术,走上丫一条凭虚驭风的艺术之途。由于简捷明了,它省却了拼音文

4、字的繁文缛节,而一字一音的特色,儿千年来独立而不改。“五四”之后有钱玄同、陈独秀、瞿秋白者,欲以拼音文字取代屮国文字,幸其未果。屮国的文字功能至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书出,作了理性的归纳,其六书之说,至今仍葆厥美。一曰指事,若路标之上下也,一目即可了然。二曰象形,以简约之笔,状其形貌也,如“闩”“月”。三曰形声,有形矣,更助之以声也,如“江”“河”。四曰会意,以事理组合也,如“武”,止戈也;“信”,人言也。五円转注,连类通感,互为发明也,如“考”,父也;“老”,父辈也。六円假借,本无其词字,托事而知义也,如号令于县而发令者“县令”也。亦有会意、指事相兼者如“忐忑”等。《说文解字》以其瑰博

5、周赡、精细入微,于中W文字之形、音、义,堪称鞭辟入里,为世所公认。《说文》之所以能有如此理性之概括,则是上溯殷周至汉的两千年先民刻画书写所给予的遗存之启示。仰韶彩陶上的图画,虽不是文字,然其为文字之缘起与滥觞,则是无所疑问的。那天真、朴素、质胜文而近乎野的造型,给我们展现了先民丰富的心灵和强烈的表现欲,那是人类文明肇始的曙光。其中生拙和鲜活并在,懵懂与灵慧齐飞,那是无法言说的美的典范,是真正的、自然的、无矫饰的、大朴无华的艺术。至甲骨文兴,因有卜筮的虔诚和占者的信赖,刻画之际,又缘龟背骨骼之坚硬,着力深而行速慢,于神秘中看出天籁自发的真诚;而只要有真诚在,就会不期然而然地成为自然的宠儿。

6、而文字之源起,《说文解字》序中云:“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作者注:天有大法,所定之象,称之“宪象”)值得注意的是,“近取诸身”指庖羲之心灵,“远取于物”所指则广矣,日月星辰、银汉迢遥、四时代序、河岳山川、鸟兽虫介,皆在一“物”字之中。柏拉图之摹品说,在中国传说中的庖羲氏之时己然作如是说。这远古杳冥的传说是那样的美妙,使后人不禁以为这是为天的昭示,人悦然而取之,欣然而悟之,将其所悟以八卦图描述这为天的大法。难怪人们猜测17世纪的莱布尼茨看过八卦图,而生二进位的微积分之创说。虽然莱布尼茨承认

7、看过,但否认受其影响,这是无法考证的悬案。即使如此,八卦图的魅力,当是自远古至今的不朽现象。孔子云:“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孔子“信而好古”的原因,是他对春秋之世礼崩乐坏的鄙弃,《子罕》篇的意思是再也不会出现河阁这样的古典智慧。孔子本人是见过八卦图的,“加我数年,五十而学易”,是他勤学不辍的抱负,由此可见庖羲氏在孔子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而图卦的产生根源与中国文字几乎是并行的,“河图”“洛书”,正说明它们并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