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生存身份设定的审美内蕴

林黛玉生存身份设定的审美内蕴

ID:9139065

大小:5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9

林黛玉生存身份设定的审美内蕴_第1页
林黛玉生存身份设定的审美内蕴_第2页
林黛玉生存身份设定的审美内蕴_第3页
林黛玉生存身份设定的审美内蕴_第4页
林黛玉生存身份设定的审美内蕴_第5页
资源描述:

《林黛玉生存身份设定的审美内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林黛玉生存身份设定的审美内蕴[]诗人是一个民族最个我的文化心态的标识,本文从作者为林黛玉设定的“闺阁诗人”这一生存身份层面,解读林黛玉悲剧人格塑造的独特文化心理,发现固执的求洁意识、植根灵魂的家园之思、强烈的个我意识、创痛自舐的心理等文人意识在林黛玉性格中的显现。探索中国文人意识对曹雪芹创作林黛玉形象的影响,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林黛玉形象的审美内蕴。己[关键词]生存身份;闺阁诗人;文人心理;审美内蕴“让人物说话”,“贴着人物写”(沈从文语),是小说笔法的基本要求。而人物创作的底蕴却深镌着个人的、民族的精神气韵和文化内涵。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为突出的艺术形象,也是作者泣血塑造的最为重要

2、的人物。我们从审美的视角去关注曹雪芹为林黛玉设定的生存身份,会发现十分丰厚的审美内蕴。从黛玉的生活意识与文学修养上,作者使我们看到中国封建时代闺阁中最优秀的知识分子的风范。”作者将闺阁的风韵婉约清灵和文人的高雅自洁钟毓黛玉一身,使黛玉如一株临风玉树,卓立于其他闺阁女子和自古以男性为中心的文人世界。其实,曹雪芹为林黛玉的准确定位是一位诗人。在大观园中,宝黛二人可谓“双峰并峙、二水分流”,才可比肩,都堪称学者,宝钗输黛玉者唯有诗才。观黛玉作诗,挥笔而就,毫无苦吟之状;观黛玉之诗,风流超逸、孤标独树,自存一种和云伴月、登仙化蝶的空灵飘渺之概,称之为诗人当毫不为过。问题是作者将这位闺阁弱女设

3、定为诗人其用意何在?文人和诗人有何不同?诗人隶属于文人,在文人阶层,诗人是最民族最个我的,它不是一种符号,一种身份的的界定,而是一类人群一个民族最敏锐、最痛苦、最柔软、最执著的独特文化心态的标识。如果我们从中国古代诗人的心理层面来解读林黛玉的悲剧人格,就会发现林黛玉之美的深层文化底蕴,品出作者“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个中滋味。林下求洁的生存旨趣。“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中国文人士子的救赎情怀,“善”意味着“自修”、“自束”、“自洁”。自屈原沉降,文人的自洁意识就积淀下来,成为中国文人独特的文化心理之一。曹雪芹在小说中几处语言设置,有意识地点化林黛玉的文人品格和求洁意识。有

4、研究者认为,林黛玉的名字本身就充满着象征意蕴,“林”在中国文学中早己定型为隐者意象,唐诗中用“林下之人”称隐者。“玉带”本挂庙堂却居林中,实谓落魄托寄,而“世外仙姝寂寞林”则正喻示林黛玉是超脱凡俗的隐者,寂寞人间无人慧识的珠玉。黛玉之貌,烟眉淡然,情目幽独,似有绝世神韵。黛玉居处,“千竿翠竹遮映”,“凤尾森森…龙吟细细”,静幽绝尘。竹喻君子之节,不从流俗。宋代诗人苏东坡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元代散曲作家马谦斋在《水仙子?咏竹》中赞道:“贞姿不受雪霜侵,直节亭亭易见心”,居竹当竹性竹心使然。作者有意让黛玉菊花诗夺魁,自制芙蓉花签,亦非闲笔。菊者,隐也

5、,芙蓉者,洁也,与竹相映,共同构筑着林黛玉寂然林下,受风雨侵袭仍高邈脱尘、不同流俗的精神气质。林黛玉的文人情怀蕴含着作家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曹雪芹一生遭罹家门不幸,有才补天,却身陷浊世,又不愿屈心抑志,故幽思落魄,胸中块垒郁积,借黛玉形象一抒自我情怀。所以林黛玉虽为闺阁文人,却代表着“怀瑾握瑜兮,勇不知所示”,不愿变心从俗、陷高洁于污淖浊水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遭际和不幸命运。植根灵魂的家同之思。“风筝形态”是中国诗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一方面,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常漂泊江湖,身在山野,变动不居;另一方面,求温馨、慰藉、稳定、团I员I的民族心态积淀,又使他们心灵深处有着固执的家园之思。中

6、国是一个以农业文明为主的国度,家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中心意象,是中国人生存的本位,安身立命的根据。中国古代诗人固有一种恋家情结,有人称之为“游子想象”。这种“游子想象”中的家不是后来形式意义上的故园故土,而是基于人伦关系的家,家中有父母、兄弟、妻子、亲朋等等类我的血脉存在。家是漂泊游子的稳定寻求,是精神守望的园地和归宿,“无家可归则成了人生中至为可怕和人皆齿冷的事”。林黛玉没有男性诗人“求闻达”的羁旅流程,但自小丧母,女性精神依恋没有归依,父丧后林黛玉对家的离开是不包含重返的绝离,是“东流不作两归水,落花辞条羞故林”(李內)。林黛玉此后的生存状态是一种完全被抛出的状态,这种完全“被抛出”

7、的状态和她诗人的秉赋胶着,加重了她失家的焦虑。“虽说舅母家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也”。她一生都在追问“何以人皆有父母,右姊妹,存房有家,而我常独困于此时也?”丧失家园、寄人篱下是林黛玉一生不能卸去的心枷,她泣残红、掩落花、叹柳絮实则是以物观我飘泊心态的呈现。“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呑断有谁怜”表面上是叹花落无踪,而实际上是哀怜自我命运的凄苦漂零。这种向往家的焦虑、困惑、无奈缠绕着她的一生,尤其是当她用率真的天性和外界抗争惨遭失败吋,对家的寻求就更加强烈,更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