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137208
大小:58.8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9
《和谐社会结构的建构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和谐社会结构的建构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现实的个人总是生活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是各种现实关系中的存在。人的现实关系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制约,这些关系及其规范化、制度化形成社会结构。在前市场经济社会,人的生产和生活受到狭隘的血缘、地缘关系的局限,受到以政治为中心的一体化社会结构的束缚,因而谈不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改造自然的能力显著增强,人们的社会关系日益广泛、丰富和全面。发达的社会分工和交换打破了血统的、地域的界限,整个社会分化为不同的领域和层面。但是,资本主义社会是以资本为根本的,是以追求资本增殖为目的的,而人则只是为资本
2、增殖服务的手段,人们之间的关系作为异己的物化力量支配着个人,因而无法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自由全面发展受到高度重视,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不过,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是从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脱胎而来的,并经历过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曲折道路,因此,我国目前面临着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任务,这是社会结构的分化和整合,是和谐的社会结构的建构。这既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保障,又依靠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建构社会结构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体现在社会结构建构的各个层面,表
3、现在人的社会活动的各个向度。其一,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大力发展人的生产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我国目前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不够雄厚。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当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作用于外部自然并改变外部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了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蕴藏的潜力发挥出来,变为现实能力(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7页)。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当代,生产力的提高越来越表现为人的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生产力的发展既包括物质财富
4、的增长,又包括人改造自然能力的发展。人在改造外部自然时,也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人类生活的家园如果人对自然的干预突破了生态系统的界限,就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从而对人类生活构成威胁。上世纪后半叶以来凸显的世界性生态环境问题警示人们,不能单纯从量上追求经济增长,而要把提高经济效率与治理环境、节约资源等结合起来。在人类面临生态危机的今天,生产力也包括人对自然环境的治理和保护能力。我们应该自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治理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实现人和自然的良性互动、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5、。这是人化自然能力提高的表现,是人的文明程度提高的表其二,协调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的关系,增强人的独立自主性。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社会交往关系不断扩大,人们的利益日益分化、多样化,从而调动了人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然而,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提出了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客观要求。我们看到,虽然每个主体都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都把其他主体当作竞争的对手,但每个主体都要通过社会来实现其特殊利益,都与其他主体具有利益上的相互制约关系。由此决定了他们都有对良好的社会交往秩序的需要,都有相互合作、互利互惠的要求,这是他们的共同利益、普遍利益。因此
6、,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马克思曾经指出,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是人的发展的两个方不能把它们截然对立起来。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的发展,国家宏观调控方式的改进,使得我国能够有效地协调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关系,维护普遍利益,促进人的独立自主性,为各个主体在自身利益驱动下各展其能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其三,改进社会分配和消费模式,提高人的消费能力和水平。马克思曾经预言,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还不够充分,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上还会存在资产阶级法权的遗迹,即社会还不得不按照人们劳动能力的差别进行分配,劳动能力强的人还拥有某种分配上的特权。我国尚处
7、于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收入更会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别。这种差别对于纠正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却又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贫富悬殊的问题。这种差别不仅仅是由人们在劳动能力上的差别造成的,而且涉及到新旧体制交替、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等诸多因素。我国在缩小贫富差别方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改进税收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国企的工资高限、关注民生、重视扶贫等,但仍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坚持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维护社会的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