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128274
大小:6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4-18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机制研究价值观具有与生倶来的实践本性,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脚点就在于生活中的践行,因而构建生活化培育机制乃是逻辑选择的必然,否则无异于纸上谈兵。生活化培育机制的缺失导致大学生主体性和教育主体引导性的缺失,带来单一教条化教育,呼唤以学生为本、柔性教育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基于此,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教育、典型解剖和实践体验等路径,构建起大学生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及价值观内化机制,就构成了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机制的完整链条,有助于实现由认同、吸收、内化到生活屮践行的无缝对接。关键词:大学生
2、;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印证了这段话。法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亨利?列斐伏尔强调:“要变革现存日常生活中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此使人完全摆脱异化,成为‘全的人’、‘完整的人’。”他认为:“意识形态包容并隐藏在日常生活中。”[1]生活是价值观教育的生长点和作用点,是价值观教育的土壤。离开了生活,价值观教育将走向虚无。价值观教育生活化,
3、是它对日常生活的一种回归。在高校,要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要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生活化培育,使之渗透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机制的缺失与践行原则(-)大学生主体性的缺失呼唤“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我们习惯于把教育对象当成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只重视对受教育者的单向理论灌输,忽视了对他们主体作用的激发引导。这使得价值观教育流于形式,不能为大学生所认同、所接受。1.以学生为木,建立双向平等对话机制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哈贝马斯认为,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要达成共识,需要“选择一种本身是正确的话语,
4、以便听者能够接受之,从而使言说者和听者能在以一个交往行为为背景的话语屮达到认同”[2]。科学的价值观教育不仅需要教育者发挥主导作用,更需要大学生主动参与,这就要充分激发其主体作用。只有在平等沟通中积极创造彼此对话的情境,激发学生对话的
5、A]在需要,教育者才能将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去,让学生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2.以学生为本,建立关注学生发展的利益机制著名思想家马克思?韦伯曾说过:“利益(无知的与理念的),而不是理念,直接控制着人的行动。”[3]因此,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关注学生曰常生活与思想状况,要
6、能解决大学生人生的困惑,要能解释大学生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建立关注学生发展的利益机制,总的原则就是让积极践行者都能及时得到肯定、鼓励即正面的反馈。这样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就不是空洞抽象的,它更是一种生活教育和指?B?容易达到教育的理想效果。1.以学生为木,建立大学生学校事务管理参与机制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立足于“管住学生”,所以大学生自主发展的主体性也就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发挥了。想要让大学生真正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就必须以学生为本,完善学生的民主选举权,保证学生的知情权,尊重学生的利益诉求,并积极引导大学生有
7、序参与学校管理与建设。凡直接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与发展的事项,都让学生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幵展讨论并参与管理,这样,学生的主人翁精祌和主体意识就自然激发出来了。(二)教育主体引导性的缺失呼啖柔性教育原则热衷于理论的灌输和内涵的阐释,满足于现成社会案例的机械搬用,忽视引导学生教育主体性的发挥,这样的教育只是“为教育而教育”。偏重赤裸裸的显性教育方式,偏重“刺激一反应”式的消极教育范式,偏重教育结果的呈现而非过程的引导,亟须引进并贯彻建立在大学生主体性基础上的柔性教育原则。1.加强教育主体引导性,采用“隐性教育方式”[4]前苏
8、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为教育对象的内心要求。”[5]传统的“显性教育方式”,充斥着强加、硬塞、猛灌的弊端,易招致教育对象的反感、抵触、不配合;而隐性教育则完全消除了这些弊端,一变而为柔性渗透、启发式诱导和激发式互动,更易为教育对象所接受,润物细无声地感染与熏陶学生,让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成为大学生自觉、主动的行为选择。1.加强教育主体引导性,实施“积极心理学”范式教育我们当前的教育还普遍属于“刺激一反应”式的消极心理学范式教育。这是一种机械的、
9、外加的、消极的教育,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只停留在概念层血,搁浅在理论的被动认知上,缺乏生活化的感知,缺乏自主性的思考,在面对多元化价值观的碰撞时,其理想信念往往会发生动摇,知行难以统一。而“内生一激发”式的积极心理学范式教育给我们的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教育的全部落脚点就在于激发起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内生动力,让其在主动的自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