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散”的临床应用

“土茯苓散”的临床应用

ID:9120201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8

“土茯苓散”的临床应用_第1页
“土茯苓散”的临床应用_第2页
“土茯苓散”的临床应用_第3页
“土茯苓散”的临床应用_第4页
“土茯苓散”的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土茯苓散”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土茯苓散”的临床应用杨瑞怡王红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云南昆明650032)土茯苓散具有祛风清热、除湿解毒的功效,用以治疗“湿热内蕴所致之皮肤疾病、脱疸、无名肿毒及妇科带下黄稠腥臭”等症。导师罗珊珊主任在临床中常运用此方灵活加减治疗多种因湿热毒瘀蕴结、风邪外袭所致病证,均取得满意的疗效。【关键词】土茯苓散:罗珊珊主任;湿热毒瘀蕴结;经验总结R243A2095-1752(2015)24-0181-02“土茯苓散”是云南省已故名老中医李幼昌先生的经验方,罗珊珊主任医师为云南省名中医,系全国

2、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李幼昌先生。对此方的应用经验丰富,多有发挥,临床用于治疗因湿热毒瘀蕴结、风邪外袭所致之湿疹、皮癣等多种皮肤疾病、妇科病等,疗效显著。现将老师罗珊珊主任应用此方的经验总结如下。1.方药组成及功用1.1土茯苓散的药物组成为:土茯苓30g、白藓皮15g、薏苡仁30g、威灵仙15g、败酱草15g、仙鹤草30g、甘草3g。1.2功效主治木方只有祛风清热、解毒除湿之功效,用以治疗“湿热内蕴所致之皮肤疾病、脱疽、无名肿毒及妇科带下黄稠腥臭”等症。2.临床加减化裁2.1《素问?至

3、真要大论》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故此方宜酌加黄连、栀子、连翘等清心解毒之品则疗效更佳。2.2湿盛者,方中加苍术、黄柏、苦参、黄琴、薏饮仁以加强清热燥湿之功。2.3热毒甚者,以此方加五味消毒饮,即菊花、金银花、蒲公英、天葵子、地丁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效。2.4毒瘀其者,加地丁、皂角刺、桃仁、紫草、六方藤、白花蛇舌草等以解毒消瘀消痈。2.5血热甚者,可加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玄参以清热解毒、凉血散血。2.6皮肤瘙痒较甚或外阴痒甚者,加防风、荆芥、刺蒺藜、地肤子、蝉蜕、胡麻仁以祛风止痒。2.7

4、无名肿毒加吴白芷、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以清热解毒,排脓消痈。2.8挟瘀者加归尾、桃仁、红花、广土鱉、丹参以活血化瘀。2.9病程日久迁延不愈者可酌加黄芪、太子参、麦冬、白术、当归、女贞子、旱莲草等以益气养阴,增强机体免疫力。1.饮食禁忌身患以上诸证者,除服药治疗外,还要注意饮食,须总食辛辣香燥肥甘厚味之品,以及鱼虾、臭豆腐及韭菜、青蒜等胞臭食品,以免影响疗效,甚则加重病情。2.经典病案病案一:患者何洁,女性,17岁。反复四肢皮肤瘙痒、起红色皮疹十余年,症状吋轻吋重,西医确

5、诊为“慢性湿疹”,外用过多种药膏,病情未得到控制,于2014年2月26日到门诊就诊,症见:四肢皮肤瘙痒、可见密集的粟粒大小的暗红色斑丘疹,增厚呈苔藓样变,表面奋鱗屑,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细滑。中医辨证:湿热毒盛。治疗宜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方药选用土茯苓散加减:土茯苓30g、薏苡仁30g、白藓皮15g、威灵仙15g、败酱草15g、仙鹤草15g、地肤子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赤芍15g、刺蒺藜15g、黄芪30g、当归15g、白花蛇舌草20g、甘草3g。连续服用16剂药后皮疹全

6、部消失,己无瘙痒感,随访3个月病情无复发。按语:对于慢性湿疹,古代中医医籍中有很多类似的记载,因苏发生部位不同而命名各异,如“浸淫疮”、“旋耳疮”、“肾囊风”、“四弯风”、“裙边风”、“奶癣”、“胎疫”等。本病多由素体禀赋不足,后天饮食不节,或兼感风湿热诸邪,相搏于皮肤所致。患者患“慢性湿疹”十余年,屡治无效,究其原因,盖由于风、热、湿毒之邪蕴结较甚,日久耗伤气血阴津,致成邪盛正虚之证,故而缠绵难愈,法当扶正祛邪为治。方用土茯苓散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以祛其久恋之邪,更配以黄芪、当归、女贞子、旱莲草

7、等补益气血、扶正养阴之品,共奏扶正祛邪之功,从而收到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病案二:患者林俊芳,女性,32岁。反复口腔及会阴部溃疡,伴四肢皮肤结节性红斑4年余,西医确诊为“白塞氏综合征”,给口服“强的松片”等药治疗3个月,病情未得到控制,于2014年2月27日就诊于中医门诊,症见:口腔及会阴部溃疡,面部及四肢可见红色斑疹、大片状红色结节,左下肢结节破溃、疼痛,伴双膝、双踝、双足趾关节疼痛,口干思饮,二便调,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滑。中医辨证:湿热毒瘀,阴虚火旺。治宜清热解毒、除湿化瘀、兼养阴,方药选用土

8、茯苓散加减:土茯苓30g、白藓皮15g、薏苡仁30g、威灵仙15g、败酱草15g、仙鹤草15g、玄参12g、苍术15g、焦黄柏6g、地肤子15g、川牛膝15g、秦艽10g、延胡索15g、桑枝20g、忍冬藤15g、石枫丹15g、蜂房15g、白花蛇舌草30g、六方藤3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甘草3g。根据临床症状灵活加减化裁,服用30余剂药后,上症消,病情得以控制,随访2个月症状未见复发。按语:白塞氏病属于中医学的“狐惑病”范畴。其记载始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