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116661
大小:5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8
《《论语》与《礼记》中的“文”“质”思想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语》与《礼记》中的“文”“质”思想比较《论语》和《礼记》作为儒家经典的代表作品,都包含了儒家学派开创着和后续继承者关于人的生存发展秩序的维系的种种观点,“文”和“质”是其屮值得探究的部分。“文”“质”的对立与统一体现了社会政治的调整与人我关系的演进,《论语》与《礼记》从不同角度对此都有所论述,一方面从伦理学角度讲个人的自我修养,另一方面从政治学角度探讨社会制度怎样维持稳定的社会关系,两者相互联系共同丰富儒家思想理念支撑下的个人修养和社会政治架构。关键词:思想论争与合人我关系社会政治1.关于儒家的“文”“质”思想从个人及家庭角度出发,儒家讲人情,要求在家庭内部子女要有孝悌之情,即基本的人
2、伦情感,受两周宗法制的影响,家庭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能够培养人最基本的自然情感,然后是宗族内部的道德情感,这些最质朴的人性也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但是“中国传统家庭素来重视人情,然古人于情之外尚有义,于‘亲亲’之外尚有‘尊尊’。”在封建社会中,不仅要处理好父子、兄弟间的亲亲之情,尊尊之义,还在整个社会、政治诸方面实现情义统一。对于不属于单纯人情的方面,就出现了运用“文”的思想来建立的一套社会制度一一礼制,用于调和仁与义之间的不平衡,从而规范人的行为,使人通过自我修养的提升,礼制层面的约束遵守社会规范。从字源角度看,《说文》对“质”的解释是“以物相赘”,《说文解字注》曰:“质赘双声。以
3、物相赘、如春秋交质子是也。引伸其义为朴也、地也。如有质有文是。”可见,“质”的本意是用物品交换,代表实际物质,而引申义中的“朴也、地也”皆指事物质朴的特征,无论是代表实质性的事物还是表现出的朴实特征,“质”都可以代表“文”、“质”关系屮形而下的部分,人要接受教化首先要有基础的自然情感,《论语?八俏》中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在仁的情感的支撑下,才能完成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这里的“仁”是仁心、仁义,是人我关系的实质,相对于“质”来说满足对人的“仁”以及遵守必要的日常法制并以此來维护社会和谐的典章制度就是“文”。对比“文”的本意,《说文》解“文”:“错画也,象交文。”段玉裁注
4、:“错画者,交错之画也。‘《考工记》曰:青与赤谓之文,错画之一?Z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依类象形、故谓之文。象交文。像两纹交互也。纹者、文之俗字”,说明“文”是条纹,是具有美感的形态,相当于今天“纹饰”一词屮的“纹”的意思。《广韵》之前的字典并没有出现带“糸”旁的文字,“文”字作为形声字“纹”之前的正体字是具有“纹”的意思的。“纹”代表华美和繁复,与礼仪中用于代表身份的礼器和相应规范的繁琐的礼数相对。《礼记?礼器》有云:“礼以有文为贵者。天子龙衮,诸侯黼,大夫黻,士玄衣?C裳。天子之冕,朱绿藻,十有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从天
5、子到士,不同的身份对应不同“纹”的器物,不同的身份都有确定的礼数规范,以此作为确定社会秩序的依据,建立统治人民的外在法则,平衡统治者与人民的矛盾,通过对百姓道德修养的教化,修身成仁的引导来维护“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礼记?坊民》)的社会制度。总得看来,“文”与“质”两种思想是相互联系且密不可分的,它们互为表里,同为人用,体现在“尊尊”“亲亲”和“仁礼”等方方面面,在儒家思想的发展屮合成“文质彬彬”的价值原则。1.从人我关系看“文”“质”思想的对立与统一2.1人我关系中的“文”“质”之争人我关系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孔子提出的“仁”作为处理人我关系的根本原则成为了儒家的代表
6、思想之一,与之并列的思想是礼。仁为内在的基本情感,礼为外在的行为规范,是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孔子在《论语?颜渊》中对其最看重的弟子颜渊提出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要求,就是“克己复礼为仁”的体现。在儒家的思想?w系屮,以“礼”的约朿达到“仁”并非易事,“文”和“质”两种思想的对立在《论语》和《礼记》中是相当明显的。周代冇着完善的礼仪制度,从《仪礼》和《周礼》可以看到其辉煌的礼乐文明,孔子曾赞叹“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在《论语》中有大量维护周代礼仪的言论也说明儒家对于“文”的推崇,但在《礼记》中儒家对于丧服和丧葬制度的记录看出对礼仪的要求
7、减弱,而对礼义的要求提高。礼节和器物是“文”的标志,《论语》中亦有看重人的基本情感而减少对制度礼节要求的思想出现,然《礼记》屮体现着损“文”用“质”的理论超过《论语》中的记述,而且集中体现在许多篇章中,不只停留在类似于《论语》“文”“质”抽象的表达层面,而在具体繁琐,详细完备的实践行为中体现出来。以《礼记?檀弓》为例。《礼记?檀弓》篇是讨论丧葬礼的文字,丧礼制度作为“五礼”的一部分是儒家重要的制度之一,其中有对于丧葬礼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