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时”思想

《论语》中的“时”思想

ID:31487049

大小:11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12

《论语》中的“时”思想_第1页
《论语》中的“时”思想_第2页
《论语》中的“时”思想_第3页
《论语》中的“时”思想_第4页
《论语》中的“时”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中的“时”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语》中的“时”思想  摘要:时间是哲学中的重要范畴。从远古时代起,对时间的感知和论述就没有停止。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包含有丰富的“时”思想,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自然时间为基础,阐述了依天时行人事的观念,表达了看待历史前进的发展眼光,感叹了不可捉摸不可把握的时运时宜。  关键词:《论语》;孔子;时;时间观念    一、“时”思想意义解析  (一)“时”与“时”思想  对“时”思想的解析可以先从“时”字形的产生与演变入手。甲骨文的“时”写作“”,从“止”从“日”,“止”是象形字,代表人之足,“日”是太阳,“时”的字面意即为“太阳的脚步”。篆文

2、在甲骨文的字形基础上加入了“寸”,成为“”,“寸”如手之形,“时”意即演变为要用手掌握太阳的脚步。可见,“时”字形的发展反映了人类从对时间的直觉感知,到想要把握时间和掌握其规律的转变。从字意上看,“时”的意义有:季度、季节(“时”的本义);时辰;时间、时候;时运、命运;岁月、光阴;代,朝。因此,“时”思想是指关于时间的观念意识,主要包括:人对时间及其价值的感知、体验;对人生、天与命、天人关系的体认。  (二)对《论语》中“时”的梳理10  “时”。《论语》中共出现了10次,用法分别为:时候,作名词(“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1]);历法,作名词

3、(“行夏之时”[2]);时机、机会,作名词(“好从事而亟失时”[3]);在……的时候,适时地,作副词(“学而时习之”[4]“使民以时。”[5]“不时,不食。”[6]“孔子时其亡也。”[7]“夫子时然后言”[8]);懂得时机,懂得时宜,作动词。(“山梁雌雉,时哉!时哉!”[9])  表示时间的词。《论语》里还有许多虽未直接言“时”,但有表述时间的词,也体现“时”思想的语段。这些词语分别是:日、月、年、朝、夕、久、古、今、天、命、世、四时、昔者、终、岁、期、期月、寿、历数。  二、《论语》中的“时”观念  孟子认为孔子是“时之圣者”[10],是对“时中”思

4、想的继承和完美践行者,是洞悉时间之命门者。《论语》含有丰富的“时”思想,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时间观念:逝者如斯  《论语》中的时间观念,是一种普遍的自然时间意识。时间以同一步调不停前进着,不因人的主观意识而或快或慢,它永不停驻。孔子从中感受到了岁月的倏忽,时光的易逝。  孔子站在河岸上,面对着奔涌不息的江流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1]。他感慨消逝的时光如同这奔腾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地向前流去,于是作出了这千古一叹。诚然,也不能全盘认为孔子所谓“逝者”即指“时间”,最准确的说法应当为,“逝者”是指一切过往

5、者。“一切过往者皆如河水,时光亦复如斯,人生亦复如斯”10[12]。即便如此,这一叹所包蕴的“时”观念是不容置疑的,其在整部《论语》对“时”的表述中,始终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阳货说“日月逝矣,岁不我与”[13]。虽然阳货是急于劝孔子出仕辅佐自己而做此言,但这种对于时间的觉悟,与孔子的感慨是一致的。  (二)人文时间观念:依天时行人事  “时”扮演着一种引导性的角色,是孔子所推崇的为人行事的参照系。不论是仁人君子还是普通百姓,都应顺应天时,在适当的时间里做适当的事。1、注重农时  以农业为本的中国古代人民讲求“顺时而动”,为了合理的安排农事与日常生活

6、,人们用自然变化的现象和规律来铭记时间,制定历法。孔子认为夏历是最合适的历法,提出治理好一个邦国的首要标准就是“行夏之时”[14]。夏历也就是现在的阴历,又称农历。孔子重民事,认为夏历符合天时,有利于农业生产,便于国家和人民合理安排农事,因此如此主张。  既然要行夏历来安排生产生活,那么作为当政者,就要做到“不违农时”,由此才能发挥“时”对于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5]“使民以时”的“时”即是“农时”,百姓以农业为生,君王役使百姓不能在农忙时间,应避开农时,不可妨害其生产作业。“不违农时”的观念被儒

7、家继续发扬,成为其推行仁政的一个方面。孟子认为“王道”的体现之一即是政令不可违背农作物耕种的时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闯兀?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16]  2、学而时习10  孔子在为学和教学的过程中,很善于把握学习的时间规律。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7]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将“学而时习之”的“时”解释为“时常”。这个解释,虽也讲得通,但却只是以后人习惯来解释古意。实际上,在先秦时代,“时”字被用作副词,意指“在一定的时候”、“在适当的时候”。因此,其译为今文应当是:学习并适时地进行温习。钱

8、穆先生对此解释道:“此有三说。一指年岁言:古人六岁始学识字,七八岁教以日常简单礼节,十岁教书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