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让老师的爱温暖学困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爱让学困生重新起航小林一中庞声艳学困生,一个让班主任老师挖空心思的话题。它一直困扰着老师,一直困扰着教育。转化学困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是否做好转化学困生工作,是直接关系到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问题。如何做好小学生学困生教育转化工作,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把成功的教育经验凝铸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名言,深深地启发了我,让我认识到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必须让爱温暖学困生的心灵。一、尊重学困生的人格,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学困生主要是指品行差或学业成
2、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在班里造成不好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可是,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学困生当成“蠢学生”,说是“朽木,不可救药”,“顽石,成不了才”,严重地伤害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小学学困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采取疏远集体,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违纪,离校逃学。凡此种种,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心灵蒙受创伤,正常成长遭到压抑。因此,在转化学困生的教
3、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做到不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爱心融化学困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班里有个男同学,各科成绩都差,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和大家一起玩,从对他几次谈话中我了解到:他认为自己特别笨,智力不如人,老师、同学会看不起他,上课不敢接触老师的眼光,平时不愿与同学交流,学习上有困难也不向老师、同学请教。针对他的思想,我首先找到他的家长,同家长进行交流他在学校的学习生
4、活情况,请家长配合老师平时多给孩子一些鼓励,教育孩子的方法要恰当,多给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在学校,我提出让班里所有男生同他交朋友,平时对他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他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课常上有意对他投送亲切的目光,并让他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答对了便进行表扬、鼓励,还安排课余时间耐心地帮他补习功课。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他感受到老师关心帮助我,同学帮我爱我的温暖。从而恢复了自尊心,对老师从“戒心”变为“贴心”,对老师,同学从“疏远”变为“亲近”,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在班里
5、又听到了他和同学玩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二、热情鼓励,激发学困生的上进心从六岁到十二岁的小学生,是处在儿童向少年过渡的阶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学困生不过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也能成才。作为施教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学困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事实证明,学困生并不是一无长处、各方面都差的“蠢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儿”;相反,在一定意
6、义上淘气、调皮的孩子更聪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对学困生有所“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学困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而千万别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认为“老师只看到我的缺点和短处,看不到我的优点和进步”。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激发其上进心和积极性,在教育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五多”:多个别谈话;多沟通家长;多表扬鼓励
7、;多正面疏导;多指明方向。在赢得了学困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之后,转化工作就容易多了。我班有这样一个同学,由于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管,平时老人只知道给孩子吃饱穿暖而在行为习惯上却缺乏正确的管教,从小养成爱说谎和偷钱的坏行为,常常受到斥责和打骂。在班上也受到同学的讥笑、歧视而抬不起头,但她却曾主动为班级体打扫卫生。抓住这一情况,我先同她进行耐心的谈话,既肯定她的优点,又指出她存在的缺点。用《狼来了》的故事对她进行启发诱导,让她懂得小时候要做一个诚实正直的孩子,长大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鼓励她勇
8、于改正缺点,发扬优点,争取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再同家长统一要求,配合教育,还安排班干部对她关心帮助。使这个同学既明白道理,又深深地感到老师、父母和同学对她真情善意地关心、爱护,从此痛改前非,改正了不良行为,在班上更加热情地为集体做好事,期末被评为班里“学雷锋,做好事”的积极分子,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走上了进步的道路。三、逐步要求,培养学困生的责任心对学困生的教育要善于